如果说时势造英雄,可以说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普洱茶。
第一个时代,大约在1940年以前,统称为“无”,如“同庆”、“科兴”等,最早可追溯到清末。知道这个年代的茶就好了,不用费心去想了。很少,更不用说储存了,很少干净。这几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几个号,都出现了大量的诈骗。除了储存因素,能鉴别这些茶叶的人也就那么几个。
第二个时代,从1940年到大跃进之前,所谓的红印是用乔木材料制作的,茶是传统制作的。只有几个,南方储藏,受潮的概率很高,干净储藏的很少。这个时代都是天价,基本没必要追。
第三个时代,七籽饼时代,从大跃进到旧厂改制(勐海,下关等。)2004年,原料以茶园茶(灌木、小乔)为主,加工(初品、成品)基本是传统方法。因为出口为主,国有系统统一调度管理,产品质量中规中矩。
在这个时代,因为追求产量,茶园的种植和管理被强行从野生树木(包括古树)变成了茶园。由于茶园的小树,茶叶的品质和保健效果都不如以前的野生树。
在这个时代,诞生了目前市场追捧的一些茶叶,如班禅陀、文革砖、88青、83铁等。在这个时代,普洱茶的另一个体系——朴树诞生了。熟普洱茶是为了适应茶园普洱茶不能像老树一样瞬间品出,而通过人工堆制发酵改变茶性,使其在短短几年内即可饮用而开发的。
第四个时代,从2005年到现在,是完全市场化的状态。除了茶园茶在市场上的延续,古树茶的传统观念在90年代中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扬,云南古树茶的价值不断被挖掘,价格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始向内地名茶看齐。但是,缺点是缺乏监管,许多商家追逐暴力,假冒伪劣商品非常普遍,这与重组前的规范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时代,商家更注重利益的最大化,根据利益进行创新。很多普洱茶都被新工艺破坏,完全失去了普洱茶的品质和转化基础。这些创新在普洱茶的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从绿茶的初期制作到生茶的成品加工,以及整个熟茶的发酵和成品流程。
这个时代也诞生了一大批普洱茶收藏者,他们收集各种古董、养生理念、能喝的艺术品,让普洱茶得以长久保存。由于市场上普洱茶的质量良莠不齐,以及收藏者多为业余爱好者,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爱好者一定要有一定的普洱茶基础,这样才能保证收到的是真茶,对得起日后储存所花费的金钱、精力和岁月。
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选茶要特别注意的工艺环节,远离所谓的创新工艺。个人认为破坏普洱茶品质的手法有以下几种:1。绿茶烘烤、轻发酵和温室绿色干燥。2.在紧压生茶的烘焙房高温烘干。3.熟茶发酵压实后过度高温处理。
1.烘青烤房加工下的青毛和生茶。如果茶叶的活性物质被高温杀死,都是死茶,无法转化。
2.轻发酵消耗茶青的活性物质;大棚绿化,阳光直射不到,生茶得不到有效的紫外线辐射,缺乏必要的太阳味。
3.熟茶:送茶绿茶工艺,熟茶原料堪忧。很多发酵厂进行小堆,人为干预发酵温度,甚至取出堆
大厂熟茶的发酵工艺大多保密,但基本工艺标准如下:1。自然发酵,每堆干生茶的重量在8-12吨,8吨是底限,量少就无法产生必要的发酵温度。2.熟料发酵后,人工翻面,阴干。3.散装培养期至少3-6个月,目的是为了去火,稳定茶叶。4.压制前用风选除尘,压制后在烘房低温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