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全真 七个分支现状(全真分为几 )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全真 七个分支现状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全真 七个分支现状以及全真分为几 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全真教属于那个门 ?

2、道教全真 主要在哪里发展?

全真教属于那个门 ?

全真教,教教 ,也称全真道或全真 。金初创立。因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名。该 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 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籙,不事黄白之术。 全真道认为清静无为乃修道之本,除情去欲,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存真,识心见性。该 注重修炼“性命”,认为“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气神相结,谓之神仙”。主张修道者必须出家,并忍耻含垢,苦己利人,戒杀戒色,节饮食,少睡眠。《金莲正宗记》称该教“以柔弱谦下为表,以清静虚无为内,以九还七返(按指炼内丹——引者)为实,以千变万化为权”。王重阳死后,其 马钰等七人分别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继续传道,创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清静七 (见北七真),但教旨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元 十五至十八年(1220~1223)间,邱处机应诏赴西域大雪山谒见元 ,受到礼遇,命其掌管道教,在各地 宫观,全真道进入全盛时期。在发展中,因不断侵占佛教寺院,宣传“ 子化胡”之说,引起僧人不满,而导致元宪宗八年(1258)的僧道大辩论。结果全真道失败。宪宗诏令全真道归还侵占的寺院200馀处,又令道士落发,焚毁《 子化胡经》及其雕版。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僧道再次进行辩论,全真道又以失败告终,诏令除《道德经》外,其他道经尽行焚毁,全真道遭到沉重打击。元成宗时,禁令渐松,全真道又见恢复。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相对削弱。入清以后更为衰落。 现存全真道的早期史料较多,《正统道藏》收有王重阳以及北七真的著作,教史有秦志安的《金莲正宗记》、李道谦的《七真年谱》、《终 祖庭仙真内传》、《甘水 录》等。但后期的史料较少。清人陈铭珪的《长春道教源流》和今人陈垣的《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对全真道的历史作了一些考证和论述。 全真教是后期道教最大的 别之一,元代以来与正一 一起延续至今。全真教三教合一的思想非常鲜明,这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真教仿效佛教禅宗,不立文字,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内丹修炼,反对符箓与黄白之术,以修真养性为 ,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教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道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这一点和正一道很不相同。 全真道是中国道教后期的两 别之一。创建于金初,后再与其他丹鼎小 合并而成。 一直流传至今。 全真道的创始人王嚞(1112~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 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 隆四年(1159),声称于甘河镇遇仙,改儒为道。曾居终 修道。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去山东传教,先后在文登、宁海、 、登州、莱州等地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传道说法。在这期间,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 、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创立全真道。

道教全真 主要在哪里发展?

在山东,王重阳收的全真七子,都是山东人,但是现在全真教在山东基本绝迹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管理使用的无线网络(管理无线网设备)

下一篇: 巴马县属于哪个市(巴马县属于广西哪个市)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