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废话文学夸(夸赞别人的文学功底)?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心理咨询师的“废话文学”特别管用,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如何用废话文学夸
前段时间,废话文学火了。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每当60秒过去,就过去了一分钟。”
这些无厘头的废话,只是简单地用下半句重复上半句的意思,不知怎么就能让无数网友哈哈大笑、纷纷模仿:“我上次听到这么没有意义的话还是上次。”
不过,这样的“废话”真的都没有意义吗?
心理咨询师说:不是!我们有时候也说“废话”,但这些“废话”有大用处。
当心理咨询师说“废话”时,他们在做什么?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一位青少年来访者生气地对心理咨询师抱怨:
“我不喜欢妈妈总是管我,她一管我、命令我,我就更不愿意做她让我做的事。昨天不知道为什么,我做什么她都看不顺眼,总要过来唠叨几句,我都快烦死了,跟她说‘你能不能别老管我’,然而她唠叨得更厉害了,我们就争吵起来。”
心理咨询师甲也许会说:“因为妈妈管你、命令你,一直唠叨你,你受不了,和她吵起来了。”
——这听起来很像“废话”,因为咨询师没说什么新内容。但其实,这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技术,“内容反映技术”,也就是咨询师用自己的话反映或者是重复来访者的叙述内容。
心理咨询师乙也许会说:“妈妈管你、唠叨,让你觉得烦躁、生气。”
——这段“废话”则是心理咨询中的“情感反映技术”,也就是咨询师重现来访者提到的情绪感受。
更神奇的是,来访者在听到这些“废话”后,并不会觉得生气或者可笑,他们往往点点头,或者说:“对对,是啊,就是这样的。”
视觉中国供图
为什么仅仅是反映,就可以让人感觉到安慰?
首先是因为,反映的前提是认真倾听。
在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不会或者不愿意像心理咨询师这样认真地倾听,总是忍不住打断别人,然后说自己的事情:“我妈也是,我都是大人了,她还觉得我什么都做不好。”或者忍不住反驳别人:“不会吧,她怎么会这样呢?”甚至更过分地要求、指责别人:“她毕竟是你妈,说几句怎么了,你就忍一忍呗,生啥气呀?”
这么听下来,是不是觉得自己更生气了,是不是觉得心理咨询师的“废话”还挺好的?
内容反映能让来访者感觉到自己被听到、被关注了,并且给了来访者一个暂停、喘息的机会。咨询师整理事情的经过,让来访者可以从别人口中再听一次自己的困扰,再深入一点去思考。
而情感反映,则在内容反映的基础上又深入了一点点。当来访者在叙述自己的经历时,也许只是在专心地吐槽事情发展的经过,希望获得咨询师的支持,并没有注重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当咨询师重现他提到的情绪感受时,能促进来访者关注自己的这些感受,产生更多被理解的感觉:你竟然透过这件事,知道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我果然没找错人……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来访者也会更愿意在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配合咨询师,更好地探索自己的经历经验,更好地达到咨询效果。
跟心理咨询师学点“说废话”技巧吧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朋友和我们抱怨诉苦的时候。如果想让朋友好受,不如就跟心理咨询师学点“说废话”的技巧吧。
第一步就是学会“听话”。倾听过程中,多给朋友一些眼神肯定,时不时托腮点头,说些“嗯”“就是”“可不是嘛”“哎呀真是的”,这些看似“糊弄”的回应,其实是为了让对方知道你真的在听。
而第二步就是“说废话”了——复述。朋友说什么,你就跟着用自己的理解再说一遍;如果能在复述的时候总结上对朋友情绪的理解,那就更好了,比如:“是啊,你一定很生气,本来以为是blabla,结果发生了这样的事,肯定会觉得生气……”这样说几个回合,也许你的朋友就会大为感动,深感被理解了。
网络上的废话文学给我们带来快乐,而心理咨询师的“废话”大有用处,在生活中好好利用这些“废话”吧。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夸赞别人的文学功底
参观雷锋纪念馆问答纪实之24,对雷锋日记中的话给予了高度评价——金子般语言……
雷锋日记语言字字珠玑,
有着广而深的内涵。
其中蕴藏着精辟的道理,
是发自内心的告白领悟呼唤!
她感恩党和毛主席,
对人民群众挚著的爱恋。
坦诚平和细致畅快妇孺皆懂,
直抒胸臆精致朴素自然!
她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农工兵行业特有的芳香饱含。
新旧社会天堂地狱的描述,
人生成长成才成功的要言不烦!
她有着文学艺术的素养,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凝炼!
善运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真切动人有艺术力感染!
她是日记体裁的典范,
懂哲学是毛主席的高度称赞!
金子般语言的比喻,
给予高度赞叹!
她获得领袖的赞扬,
更有人民大众的口口相传。
也可以称为文字精品,
足可走进语言艺术的宫殿!
她是深邃思想的折射,
是伟大高尚的风姿展现。
人们发自内心地赞美,
是学习欣赏楷模的重要方面!
尽管已过去一个甲子,
依然回味无穷在感念!
不仅有伟大的人格魅力,
还是世代传诵的语言经典!
王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