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7月半鬼节(揭秘7月半鬼节的由来)

农历7月15日,是中国传统的鬼节,也被称为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常常将这一天描述成恐怖的节日,提醒人们在这一天要小心谨慎。

中国七月半鬼节传说:目连救母

鬼节的起源与目莲救母的故事有关。据说,目莲是一位法力高强的僧人,他的母亲堕入饿鬼道,每当食物进入她口中,就会化为烈焰,让她饥苦难耐。目莲无法解救母亲的痛苦,于是求助于佛陀,佛陀教给他盂兰盆经,告诉他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可以用盂兰盆来救治母亲。

据传,目莲在阴间地府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见到了已故的母亲刘氏。他发现母亲正被一群饥饿的鬼魂所折磨,于是想用盆子装满食物给她吃,但食物却被鬼魂夺走。无奈之下,目莲向佛陀请求救助,佛陀被他孝心所感动,授予他盂兰盆经。遵循佛陀的指示,目莲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用盂兰盆盛满珍果素斋,供奉给母亲。终于,饥饿的母亲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鬼节。

古时候的鬼节庆祝活动包括在街口搭建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前供奉着地藏王菩萨,用来超度阴间的鬼魂,座下摆放着盘盘面制的桃子和大米。施孤台上则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午后时分,各家各户纷纷将猪、羊、鸡、鸭、鹅等各种食物摆放在施孤台上。主持人在每件祭品上插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

庄严而肃穆的庙堂音乐拉开了庆典的序幕。接着,法师敲响引钟,领导僧人们念诵各种咒语和真言。之后进行施食仪式,将盘盘面桃子和大米向四方撒去,重复三次。这个仪式被称为“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写道:“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他描述的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过鬼节的习俗。

从这些传说和庆祝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鬼节”源于传统的孝心美德。如今,在中国北方,人们仍然在这一天通过烧纸钱来祭奠逝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的方式变得简单,但是基本上保留了鬼节的淳朴意义。血脉的牵引、情感的延续以及对未来的思考,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

无论是烧纸钱送上祝福,还是捧着雏菊寄托哀思,或者在互联网上追忆先人,抑或是放河灯,今天的人们共同怀念着过去的亲人,一同送去祝福。这是人性的自发表达,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

鬼节的存在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活在当下的每一天,不要辜负社会和朋友,也不要辜负已经离世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将与他们相聚,到那时,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我活得精彩,在阴间,我也要做个鬼雄!

通过了解鬼节的由来,我们对这个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台湾,中元节的庆祝方式与大陆不同,它不是单一的某一天,而是整个七月,从初一一直到三十。这个节日在人们心中承载着对亲人的思念,是人性的表达,是感情的延续,也是对基本信仰的坚守。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办公室风水摆放(办公室风水布局-禁忌-摆件-座位图)

下一篇: gg简单加密如何用(gg修改器抓加密代码)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