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意象的创造就是情感化形象的塑造(意象的创造就是情感化形象的塑造)

意象的创造就是情感化形象的塑造(意象的创造就是情感化形象的塑造)(1)

正因为艺术家在审美观照中,不是单方面地被动地接受外物的刺激,而是在观照对象的同时,主动地借助内心情感与对象形式之间的“同构关系”,将自己的情感意绪对象化,所以刘勰认为,不但“情以物兴”,而且“物以情观”。

审美的感受是“感应”而不是“反应”。反应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只包括“情以物兴”一个方面;感应则是心物交融,主客默契,天二合一,既因物兴情,又以情观物,即以一种先于感受的心理格局和心理定势去主动地感受和体验,在这样一种移情的心理活动中感知对象的审美形式,并同时将主体的内心情感赋予对象。

意象的创造就是情感化形象的塑造(意象的创造就是情感化形象的塑造)(2)

情与物同构对应,融为一体,便构成所谓的意象,意象作为心物交融,情景合一的结晶,正是“神与物游”的产物。因此,所谓的“神与物游”,便正是艺术家在审美观照中的移情活动中,借助于内心情感与对象形式的“同构对应”关系,并运用想象的能力,将物与情结合为“意象”的形象思维过程。

中国美学的意象造型观,正是“立象尽意”的哲学方法论在艺术中的体现,只不过在艺术体系中,意象的普遍性,主要的还是情感传达的普遍性,即艺术家未来表现、传达内心深处某种情感意绪,借助艺术形象以为媒介,以物传情,以象尽意。

意象的创造就是情感化形象的塑造(意象的创造就是情感化形象的塑造)(3)

情感的形象化和形象的情感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的规律便是“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的“自然之道”。

意象创造的原则是“拟容取心”,亦即所谓“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在这里,容为物容,心为己心,貌为象貌,理为情理。“拟容”就是通过感官知觉将感知材料内化为表象材料,“取心”则是将内心感受、意绪、情感、心境与上述表象材料相结合,构成意象。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怎样熬出爱情低谷期(爱情红灯拦不住她憧憬爱情)

下一篇: 妈我病了(你妈病了花销太大)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