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伏羲女娲(伏羲女娲交髯图)

伏羲女娲(伏羲女娲交髯图)

如果博物馆会说话,它将为人们呈现怎样的宝物,讲述怎样的历史故事?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石榴云/新疆日报合作推出《丝路瑰宝·镇馆之宝》栏目,全疆各博物馆精心选择1件(组)馆藏经典文物,讲述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时代价值,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

——开栏的话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 视频/通讯员 丁瑞琪提供 视频剪辑/王立勇

如同埃及充满神秘色彩的狮身人面像,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上百幅伏羲女娲画像,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谜团。正如4月底在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上,自治区博物馆讲解员帕丽巴克·激浪对它们的描述,“几千年来难解其中的秘密,不仅仅是因为它深奥难懂,更主要是因为它寓意纷呈而层出不穷,就像是层层叠套在一起的魔盒,每打开一层,就让世界惊讶一次……”

陈列于吐鲁番博物馆的伏羲女娲画像。 图片由吐鲁番博物馆提供

“从1928年黄文弼先生在吐鲁番地区发现第一幅伏羲女娲画像起,考古工作者已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群、哈拉和卓墓葬群、交河故城曾陆续发掘出土上百幅伏羲女娲画像,年代均集中在晋唐时期。”5月12日,吐鲁番博物馆副馆长邓永红告诉记者,这些画像现在分别收藏在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辽宁旅顺博物馆等,还有一些在流失到国外博物馆,如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等。

这些画像质地主要为绢制和麻制,多数用钉子钉在每座墓室的顶部,画面朝下,正对墓主,也有少数画像折叠包裹在墓主身旁。画像中的伏羲女娲形象非常生动,伏羲头戴幞头,左手握矩;女娲束发高髻,右手持规;他们上身相拥,侧面相觑,下部的蛇身蛇尾紧紧扭缠在一起,置身于茫茫宇宙,四周环绕日月星辰。

邓永红说,传说中伏羲是三皇五帝之首,中华的人文始祖;女娲是造人之神,华夏的孕育之母。

根据文献记载,伏羲女娲的信仰最早见于先秦,西汉时期由于受到阴阳学说的影响,伏羲女娲开始以对偶神的形象出现,代表了阴阳相对、生生不息。

考古发掘显示,伏羲女娲画像不仅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有大量发掘,在甘肃敦煌、吉林通化、河南南阳以及四川彭山等多地都有发现。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王志玮副教授研究分析,吐鲁番出土的伏羲女娲画像在内容和构图上,基本和内地出土的文物一致,说明吐鲁番地区这种墓葬文化和中原一脉相承。从画像上不同人物形象特点来看,中原文化在传播到西域后,与当地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如人物形象上出现深目高鼻、络腮胡须等特点,服饰上也出现对襟胡服等。

陈列于吐鲁番博物馆的伏羲女娲画像。图片由吐鲁番博物馆提供

伏羲和女娲手中为什么要持规和矩?

邓永红说:“女娲右手执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圆规,代表着天是圆的;伏羲左手执矩,就是直尺,代表地是方的。古代天圆地方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同时规和矩又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件绘画工具,因此出现‘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的说法。”

而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蛇尾相绕形象又有什么样的寓意?

邓永红介绍,这表达的应该是伏羲女娲阴阳交合,创造了人类。古代居民将伏羲女娲画像安置在墓葬中,则是他们祈求生活安定、家族兴旺的体现。

汉代时,伏羲女娲画像在中原地区很盛行,它们缘何会出现在吐鲁番地区?

邓永红说,汉代中央政府在此设高昌壁,唐代这里曾两度成为安西都护府治所。数百年里,为戍边或躲避战乱,大量中原移民来到了这里,在此生息繁衍,他们把中原文化、丧葬习俗、宗教信仰也传播到了这里。

“吐鲁番出土伏羲女娲画像,除了保留了东汉晚期中原构图特点,还融入本地人物形象和服饰造型特点,说明当时中原文化已在当地扎根。”邓永红说,这些画像不仅是中原文化在西域传承的重要物证,也展现了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的历史,“更加说明,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德意志第三帝国(德意志各邦国地图)

下一篇: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2021支委会会议记录范文)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