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葡萄的寓意和象征,翡翠葡萄的寓意和象征(为何仅有唐诗中的葡萄有征服西域这一特定政治象征意义)

关于【葡萄的寓意和象征】,翡翠葡萄的寓意和象征,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为何仅有唐诗中的葡萄有征服西域这一特定政治象征意义?2、葡萄的寓意和象征

1、为何仅有唐诗中的葡萄有征服西域这一特定政治象征意义?

葡萄是汉武帝征服西域的战利品。《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蒲陶为酒,……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汉武帝征服西域获得的标志性战利品就是天马、葡萄、苜蓿。

葡萄文化历史悠久,《全唐诗》中涉及葡萄意象(包括葡萄纹饰、葡萄酒)的诗作有 60 余首,时间以盛唐和中唐为主,作者包括王维、杜甫、刘禹锡、白居易等杰出诗人,其中李白个人就写了 6 首。诗歌内容只有少量是纯粹的咏景写物,大多时候,葡萄都作为西域风物的代表或征服西域的象征出现,包含着特定的政治象征意义。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唐诗中,表现为诗人对《史记·大宛列传》典故的大量运用,天马、葡萄、苜蓿三者作为典故常常搭配出现。

葡萄的寓意和象征,翡翠葡萄的寓意和象征(为何仅有唐诗中的葡萄有征服西域这一特定政治象征意义)

葡萄与葡萄酒还作为边塞生活的特色出现在边塞诗中,其政治象征意义在边塞诗中表达的更加明显,如王翰《凉州词》中的“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则充满了坦荡豪迈的盛唐气象。醇厚的葡萄酒盛在精美的夜光杯中,歌妓们弹着琵琶为战士催饮助威。战士们即将奔赴沙场杀敌报国,个个视死如归豪情满怀。那豪放激荡的感情令人向往,充满感染力。葡萄此时象征着敌人的臣服,也预示着即将出发的战士们旗开得胜首战告捷。

唐前涉及葡萄的诗共 18 首,其中写葡萄锦带纹饰的有 6 首,写葡萄酒的有 5 首,写葡萄花的有 3 首,葡萄宫殿名 2 首,用上林赋典故的一首,用葡萄买官典故的一首。内容涉及闺怨、送别、宴会应制、感慨失意等,或者单纯写实用来对仗。唐前并无一首涉葡萄诗运用《史记·大宛列传》中的典故,就更不用说葡萄的政治象征意义。

宋代涉及葡萄的诗词近 300 首,数量远超唐代,但因为宋代诗词总量也是远超唐代,通过计算比例得出唐宋葡萄入诗情况基本持平。宋代的涉葡萄诗词在内容上基本沿袭前代生发,涉及葡萄果实、葡萄酒、葡萄纹饰、葡萄宫殿名等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即使偶有诗词提到“苜蓿”、“天马”、“胡汉”、“西凉”等典故,葡萄也不再被当做征服西域的政治象征来使用了。

葡萄的寓意和象征,翡翠葡萄的寓意和象征(为何仅有唐诗中的葡萄有征服西域这一特定政治象征意义)

葡萄酒壶

“葡萄”征服西域的政治象征意义只体现在唐诗中,首先是因为唐代边塞诗所具有的昂扬气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帝国重建大一统封建王朝,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思想高度活跃,对外空前开放,是当时世界范围中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李唐王朝拥有强大的边防和军队,征突厥,灭高昌,征服外族,扩张领土,为唐代边塞诗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国力的无比强盛、疆域的空前辽阔、政治的宽松开明、经济的繁荣富足,这样的军事环境和文化环境形成了唐人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唐代文人普遍任侠尚武,豪迈进取,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纷纷投笔从戎远赴边塞。正如杨炯诗云“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样的时代氛围渗入文学作品之中,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盛唐边塞诗正是在这种空前强盛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里迅速成长繁荣的。

葡萄的寓意和象征,翡翠葡萄的寓意和象征(为何仅有唐诗中的葡萄有征服西域这一特定政治象征意义)

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几乎都到过边塞创作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表现了唐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讴歌了将士们的爱国豪情,反映出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唐代边塞诗也就形成了慷慨豪迈的艺术风格。正因为对军事的强大自信,唐人才格外喜欢运用葡萄在《史记·大宛列传》中的典故,葡萄不仅是汉武帝带回的战利品,诗人更把葡萄作为征服西域的象征,作为首战告捷的吉兆,作为鼓舞士气的工具,作为送给从军亲友的祝愿。

葡萄的寓意和象征,翡翠葡萄的寓意和象征(为何仅有唐诗中的葡萄有征服西域这一特定政治象征意义)

到了宋代,军事孱弱,抗击外侮屡次失败,统治者奉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宋代文人普遍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宋代边塞诗失去了盛唐精神的的昂扬自信,风格转为沉郁悲凉。宋代文人普遍对军事失望,很少把葡萄作为征服西域的政治象征写进诗中。

其次,葡萄在唐诗中体现出的政治象征意义也与唐人的汉代情结有关。程千帆先生认为唐诗中出现以汉代唐现象的原因是:“汉唐两朝有许多可以类比的地方。……乃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于历史的复杂的回忆,激发人们对于地理上的辽阔的想象。”借用前朝轶事来代指或隐喻当朝的做法在诗歌中屡见不鲜,以汉代唐是唐诗中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唐诗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借汉朝的人事代指代唐朝的人事,巧妙的将史事与现实熔铸于同一时空。

葡萄的寓意和象征,翡翠葡萄的寓意和象征(为何仅有唐诗中的葡萄有征服西域这一特定政治象征意义)

唐诗中以汉代唐现象的原因不外两点,一是本朝人写本朝事有诸多不便,讽刺弊政类的内容更不能直接书写。诗人们不敢言而敢怒,就采用了以汉代唐的表达方式以古讽今。二是汉唐两朝的相似性。汉唐虽然相距数百年,却至今齐名于世界,甚至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是因为汉唐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是中国历史上引以为傲的盛世,在国力的强盛、疆域的辽阔、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开放等方面十分相似。汉之武帝正如唐之玄宗,汉之匈奴正如唐之突厥,唐代诗人追慕汉代,形成了浓厚的汉代情结。在这样的背景下,汉与唐之间四百年的时间距离被压缩和忽视,反映在唐诗中就形成了“以汉代唐”这种特殊表达,如以汉皇代唐皇,以汉兵将代唐兵将,以汉宫殿代唐宫殿,以及西域地名、胡汉、匈奴等语汇的频繁出现。“葡萄”也就作为汉武帝征服外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进入诗中。

由汉至唐,在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中,诸多政权在战争中兴盛衰亡,诸多的风物与文化消失殆尽,但是葡萄的地位却始终没变,在汉唐文人的眼中魅力依旧。因为唐诗中的葡萄已经超越了普通果品,而具有了特定的政治象征意义。这既能显示泱泱大国的权威和气势,也代表了诗人弘扬国威的豪情壮志与对唐帝国战无不胜的美好愿景。

2、葡萄的寓意和象征

葡萄的寓意和象征

一、葡萄的寓意和象征

大家都知道葡萄的果实都是聚集在一起的, 每一串葡萄上都有很多果实,每粒果肉中都有很多籽,因此就有了多子多福的寓意,可以送给新婚之人,代表着希望对方能够早生贵子,也可以选择赠送葡萄字画。

而且,每棵葡萄树上面也有很多串葡萄,可赠送葡萄给长辈,寓意着家族能够人丁兴旺,也象征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种植葡萄的时候,一颗种子就可以生长出很多葡萄,所以它也象征着一本万利,很适合送给做生意的朋友,代表着美好的祝福,祝愿对方可以生意兴隆。另外,葡萄也代表着丰收。

在其他国家,葡萄的寓意也是不同的,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它则寓意着关心、安全感,象征着宽容、博爱。

葡萄的寓意和象征

1、人丁兴旺

送葡萄的寓意是人丁兴旺,它结果的时候,一串果实上会有很多个果子,古代人觉得葡萄有很好的寓意,我们可以将其送给长辈,祝福对方家里可以人丁兴旺,同时还有祝愿对方生活能够一直幸福美满的意思。

2、多子多福

葡萄的果实成串堆积在一起,它还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在亲朋好友结婚生子的时候,可以将葡萄作为礼品送给对方,对方收到带有美好寓意的葡萄,心情肯定能更加的美好,用带有葡萄的字画来装饰家里也非常合适。

3、 一本万利

一株葡萄上能接出好多的葡萄果实,送人葡萄还有一本万利的寓意,如果有亲朋好友准备做生意,就可以将葡萄或者带有葡萄的装饰品送给对方,希望对方的事业能够早点获得成功,祝愿对方财源滚滚和生意兴隆。

葡萄的寓意和象征

葡萄的'寓意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它寓意着人丁兴旺的意思;第二种:它寓意着做事情能够事半功倍的意思。另外,葡萄的果实成串的堆积在一起,因此象征着多子多福和一本万利的意思。

初恋总是青涩,像极了七月的葡萄。三分甜,七分酸涩。忍不住摘下,口感一般,拿在手里却错过了原本的甜。

中年人的恋爱,却像九月的葡萄。成熟,却遗失了很多该有美好。

八月的葡萄却像那些恰好的爱情。足够甜,满满的悬挂。没有遗失,不舍得丢弃。甜得无所畏惧,荡气回肠!

葡萄与爱情,是这个夏天特别的收获。

葡萄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钾等微量元素外,并含有卵磷脂、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等,此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多种氨基酸及多量果酸。

1、葡萄中含有天然的聚合苯酚,能与病毒或细菌中的蛋白质化合,使之失去传染疾病的能力,尤其对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2、葡萄中含有一种叫白藜芦醇的化合物质,可以防止正常细胞癌变,并能抑制已恶变细胞扩散,有较强的防癌抗癌功能。

3、葡萄籽中有一种很强的抗氧化、抗衰老的物质称为原花青素,它的功效比维生素C、维生素E高数十倍。

本文关键词:葡萄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葡萄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苹果的寓意和象征,葡萄的寓意和象征,松鼠葡萄的寓意和象征。这就是关于《葡萄的寓意和象征,翡翠葡萄的寓意和象征(为何仅有唐诗中的葡萄有征服西域这一特定政治象征意义)》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战争的800字作文,关于战争的作文600字作文(小学生优秀作文:战争中的孩子)

下一篇: 国庆儿童朗诵诗歌,儿童朗诵国庆的优美诗歌(涟水浅集小学六年级举行“迎国庆)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