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身心健康自我评价,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我不是“师”神——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谈起)

关于【身心健康自我评价】,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我不是“师”神——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谈起2、身心健康自我评价: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

1、我不是“师”神——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谈起

我不是“师”神

——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谈起

摘要: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心理感受。健康的心理靠人对事物的合理情绪和认知去构建。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幸福感密切相关、紧密相连。心理健康是教师获取持久而稳定职业幸福感的源泉。据研究表明,目前很多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是职业压力过大,本文就此着重谈论教师职业道德操守与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互赢发展,二者相互守衡的关系。

关键词:教师职业 道德操守 心理健康 自我维护 守衡发展

案例概述:2018年7月12日,35岁女教师携女自杀的消息,在朋友圈传得沸沸扬扬,这是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深深戳痛了教师群体的心,义愤填膺的同时,是更多的感同身受。大众似乎从来没有去关注过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老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畏严寒风雨,终日坚守讲台,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老师身心健康的假象,殊不知,那些看上去不生病的老师,其实早已遍体鳞伤。抑郁症女教师携女自杀:教师的心,没有你想象的坚强。(——来自网络评语)

最近上演的热剧《我不是药神》推动故事发展主要矛盾的,是大部分角色都面临着是守法还是救命的困境,反应的是激灵的民生问题。剧中几个场景戏剧性也很强,黑色幽默下包裹的厚重的现实主义情感是对生命的敬意。教师作为学生“三观”形成和未来发展的引路人,其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长久以来教师被誉为“园丁”、“蜡烛”,认为教师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职业,对教师过高定位和期待,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然而随着教师“失德”乃至体罚学生等新闻报道的不断涌现,社会舆论对教师发起了攻击。是全心全意恪守教师职业道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更多地关注自己身体方面的重要元素——心理健康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不是药神》和我不是“师”神是相通的。

一、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师可以从自己的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找到幸福感,但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元素也很多。 首先要明确教师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

(一)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区别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内涵特点的区别。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调节教师与学生、他人及集体的关系,有道德内容、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及行为规范等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教师心理健康主要是从心理角度出发,关注教师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第二、塑造途径的区别。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有自我塑造和制度塑造两种方式,重视内在修养与外在素质,而心理健康主要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

第三、失范行为的区别。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主要有不敬岗爱业、体罚学生、辱骂学生、学术不上进等,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人格异常、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心理疾病等,前者强调的是尊重学生和教师职业,后者强调的是教师自身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状态。(二)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联系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联系主要表现有两点:

一方面,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应该具有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尊重学生、热爱生活的健康心理,相应的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在职业中具有爱岗敬业、求思进取、关爱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

另一方面,两者密不可分。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自我塑造和制度塑造的结果,必须以良好的心理健康为前提,一般而言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是不可能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希特勒说,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是的,比语言更重要的是人的灵魂。一个心理健康的老师可以拯救一个班级群的学生,一群心理健康的老师可以拯救一个民族。可见,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实在重要,任重道远。

第一、有利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容易患这种疾病。

第二、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第三、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三、教师心理健康“失衡”的成因和不良特征:

(一)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通过不当行为影响学生的成长。  

第一、全社会似乎都很关心教育,但真正关心的是学校的升学率以及一切围绕分数展开的事务。社会、学校、家长对于教师的最大要求就是要保证升学率。至于教师在想些什么,教师辛苦不辛苦,教师的工作、生活压力大不大,教师的身体、心理健康会不会有问题……却很少有人关心过。第二、教师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监督……学生、家长、校长、教育局以至整个社会,包括广大媒体。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甚至是神经过敏。再加之上级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什么“学者化”、“专家化”等这化那化的东西,还有像职称评定、业务进修、知识更新等问题也都成为教师无形的精神压力,使得教师长时间超负荷运转而疲惫不堪。以上种种都是教师工作本身带给教师的压力,是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最直接因素。第三、除此之外,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面对的主要是孩子,而中小学工作繁杂、细碎,工作需要认真细致、小心谨慎,这本来是工作的需要,但是长期如此,就形成了认真、死板的性格特点。当教师离开了学校面对社会的其他人群时,教师的优点就变成了缺点,就显得与社会的其他人群有差异,甚至格格不入,尤其是官场、商场、娱乐界人士对教师颇有看法,现在的电影、电视作品也多拿老师的认真、死板作笑料,这些也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压力。  以上种种都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导致教师心理疾病的元凶,而这些因素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压力”,教师面对的压力太大了!当教师本人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心理问题就产生了。

(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研究参数

专家对320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1.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如小学教师。

  2.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除了人际敏感、偏执、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女教师比男教师低外,其余因子的得分,女教师均比男教师高。这可能是传统文化意识影响的结果。

  3.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其中,中师学历的教师各因子的得分均比大学、大专学历的教师低,差异很显著;大专学历的教师除了在敌意、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这四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大学学历的教师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都比大学学历的教师高。学历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层次和能力的高低,知识层次越高的教师,越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去看待社会、洞察人生,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得较准,不易产生心理障碍,而且,即使在心理状态不佳时,他们也能相应地采取措施,自觉地加以调整。

4.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不如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除了在恐怖因子上两者得分无差异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班主任均比非班主任高。

5.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教龄而增高的趋势。

6.地区差异。郊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市区的小学教师。

(三)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特征分析,参考以下几种表现: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3.偏执。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8.恐怖。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9.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四、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处理好几个元素: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自主建构与提升修养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构。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我教育。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正确认识自我,找准定位,为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不断努力,同时老师要积极接受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及时的进行自我评价,找出差距然后积极的改正。

其次、加强自我修养。一方面,教师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要自省。孔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行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

第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自我心理调节。1.情绪控制。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动影响。这里主要讲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在座在自己教室里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他们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师是因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烦躁,并且因此而斥责学生,学生们是能够意识到的。他们不仅不愿再尊重教师,听教师的话,还可能会报复教师。

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个儿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在这方面,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也就是精神分析所说的升华。

2.合理宣泄。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3.从其它地方寻求满足感。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教室以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等等,是一个好方法。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第四、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这一点对于中小学教师尤为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二)改变行为方式,减少压力风险

1.角色学习。角色学习是预防焦虑的途径之一。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当教师已分不清自己是谁的时候,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在新教师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几乎把时间都花在教师这个新角色的学习上。当教师开始觉得他所扮演的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适时,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的焦虑水平就会减低。因为这时,即使面对在教学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情况时,教师也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学生。新教师的许多焦虑之所以会产生,大多是因为他们不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处理。通过职业角色学习,可以减轻或消除教学情境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和难预测性。这样,角色学习也就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了教学中可能会产生的焦虑。

当然,角色学习也有它的弊端:一些教师太依恋于现在所扮演的角色,即现在所使用的教学法、所采用的教材、所例行的程序而不愿尝试新的方法,接受新的思想。事实上,他们是害怕如果放弃已经证明可行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也许效率不高),他们会再一次体验曾体验过的焦虑。如果学校领导强行执行新的教学手法,教师很有可能会产生焦虑、烦躁、无奈、甚至怨恨等消极情绪。

2.个别或集体讨论。与其他众多的教师进行讨论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压力和烦恼的好办法。人们甚至教师自己往往都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所以许多教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情愿压抑自己的情绪,在强烈的心理压力下继续工作,也不愿与其他人讨论问题或是寻求帮助。他们害怕(有时这种害怕也不是全无道理)承认自己在教学中有困难,教学工作有待改进就等于承认自己能力不够或教学失败。当然,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有困难,没有人是样样精通、无所不能的。与同事交流讨论不仅是解决问题、增加工作经验的好方法,而且也是获得所需支持的重要途径。

3.寻求专业帮助。寻求专业帮助在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在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应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能提高教师的理解力,使他们和学生、同事一起工作得更好。教育的首要目标应是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发展自我认识能力。当然,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了解更深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更敏感。能意识到自己的敌对感、内疚感和焦虑的教师能理解这些冲突在他的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更好地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不仅仅是教师,各行各业的人都正逐步认识到,心理治疗,不管是短期的还是连续的,都能帮助他们更愉快、更有效地工作。

以前,一提到心理治疗,人们就会把它与精神病挂钩。但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求助于心理治疗的教师是诚实、有勇气、愿意进步和发展的教师。对于一个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教师硬撑着低效率地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教师把他的消极情绪投射到他所教的学生身上,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4.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所以,积极地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5.寻求新的工作体验。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做一份其他领域的工作或外出旅游,放飞自己。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6.坚持锻炼。前面曾讨论过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身体健康能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生理疾病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好方法。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7.调换环境。这当然是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走的最后一步棋。教师如果真的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一无是处,给自己的只有困扰,或许最好的方法就只有离开那个是非之地了。恶劣的环境的确使人无法忍受,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伤害极大。在这种情况下,调到另一个学校、另一个地区或是干脆换一种工作是明智的而不是怯懦的表现。这不仅帮教师解决了问题,对他所教的学生来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

落实教师待遇,做到应保尽保。营造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学校工作多支持,对于教师多关心。严厉惩处校闹事件和伤害老师事件。权威媒体也要担负起维护教师权益的责任,给老师和公众,算个明白账,阐述清楚老师寒暑假是平常长时间工作挤出来的,避免无端的攻击。实行教师疗养制度,利用每年寒暑假,组织教师疗养,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出台政策,增加职称指标,加高教师的职业天花板,让更多的人实现职业理想,让老师有奔头。避免教育行政化,大幅减少检查和教师额外负担,给学校和老师减负。通过以上措施,让老师增加获得感,提高职业的荣誉感和幸福感,让更多人安心从教,愉快工作。

对教师的评价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教师,从人际关系处理、教学成果、个人魅力、学生评价、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在价值和能力。最后,适当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上和学生身上,为教师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正确看待失败。

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个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的老教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员对课程提出的不同意见会处之泰然。与教育界之外的人谈论关于课程的时候,他心态平衡,语气坚定,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他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对问题的直接接触更多,因而对整个教育形式也就有更客观的把握。他从实际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学生对他友好而不失尊敬,因为他帮助差生并真的使其成绩上升,因为他客观地知道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能接受这些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失败,大声地一本正经地义正辞严地说:“我不是‘师’神”。

正如“张老师携女自杀”一事,张老师说: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工作压力是引发抑郁的罪魁祸首,杀人于无形。张老师平日教学工作积极进取,过分追求人格的完善,过分限制、约束自己,关心各种细节,常有自我责备、谴责的倾向,这都成为躯体化、强迫症状的直接诱因,从而导致可怕的忧郁症直至生命的逝去。

“忧郁症”这样一种高危疾病,当你已经患“忧郁症”时,没人跟你谈危险,有时就连医生的诊断在别人眼中也不过是枯燥的文字符号,在其他行业,甚至更加优秀的人,在抑郁症面前,也无力坚强。尤其是“忧郁症”目前在我国识别率不足30%,就医率不足10%,甚至许多人以为这不是病,不过是患者“想不开、性格存在问题”或干脆觉得谁还没个情绪低落的时候,矫情个啥。所以,很多抑郁状态的人,不被理解或恐慌自责,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救助。如果社会对抑郁症多一些认识,假设学校能够准假让上面这位老师及早就医,也就不会因此失去两条鲜活的生命了。

“阿Q精神”固然不可取,但对于学生出现的种种困厄,教师不必因此而过分内疚自责,正如教育心理学者张春兴所言,有些学生问题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并非仅仅是教育失当那么简单的事,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教师只要尽到了责任,就可以问心无愧,因为我们教师不是“师”神。

参考文献:

1.石学云 高丽, 教师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2—102

2.谌业锋,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四川教育网

3.习红英,浅谈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幸福感,中国论文网

4.赵世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56—90

2、身心健康自我评价: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

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

一、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听从体育老师的安排,达到课标要求。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主动地抽出时间进行锻炼(每天下午坚持跑步等),强健体魄,为紧张的学习生活打好身体基础。

二、我是一个爱好运动的人,喜欢很多不同种类的运动,我的体育成绩虽然一般,但是一直都能坚持参加老师要求的各项体育活动并且能达到老师要求的标准。在健康方面我能保持健康的饮食,而且我有一个自己满意的好身体。

三、对于体育我有很强的热情,能够坚持天天都锻炼身体,而且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我很少得病,生命在于运动。而且体育对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生命在于运动,我身体从小就很弱,但我仍积极参加体育课,在参加者过程中,我非常高兴,我能和他人一样。流汗和大口呼气,因为我的坚强和努力。现在,感冒,发烧等病也都不再缠身,运动让我受益匪浅!

五、热爱生活,作息规律,重视体育锻炼,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的体育课、体育活动,体育成绩优良,身体健康。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也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注意事项:

1、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2、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喜欢打篮球,乒乓球,游泳等,会骑自行车,有时早上会和爸爸骑赛车在环路绕一圈。在班级任体委,经常组织同学和其它班级同学打比赛。活动中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能够帮忙调节,遇事冷静,不冲动。

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健康之于人,不仅仅指生理方面,它还包括我们的心理状况。跨世纪的一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全部意义上参与健康,做一个生理、心理都臻于完美的真正健康的人。

对于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正常的智力、良好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正常的自我观念、成熟的心理行为等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但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达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实事求是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激励自己,扬长避短,奋发上进。但作为一名大学生,很多的时候不能积极乐观的生活。

像我来说,以前很多的时候不切合实际,喜欢悲伤地歌曲、故事等,喜欢一个人独处,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憋在心里,所以心情有的时候很忧郁,很悲伤,平时偶尔会有些消极,情绪消沉,我的朋友也很少。在进入大学后,

有点不适应这样的生活,后来我参加各种活动,积极锻炼自己,现在的我和以前真的很不一样。现在,我觉得我不再是一个消极的人,我会乐观的看待事情,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情。但有的时候做事情太急躁,容易出错,所以我还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磨练自己。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情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人在活动中,在接触客观外界时,并不是单纯的认识事情,而总是对客观事物抱有一定的态度,同时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这种态度、体验就是情绪。

良好的`心境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并有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相反不良的心境则让人心烦意乱,且意志消沉容易激怒,对人的健康起着极大地危害作用。

青年大学生由于内心抑制和自我控制力尚在发展阶段,表现更加突出。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件小事而生气、发怒。在我心情很烦躁的时候,就会经常说话冲人,因此不光让朋友生气,自己也很生气,事后又觉得很对不起别人,但是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怎么能收回呢,虽然给别人已经道歉了,但毕竟给人家造成了伤害。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遇到事情要冷静,考虑周全,切莫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在大学这段时间,我觉得我的变化很大,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不会再生气发怒。

居里夫人曾这样说过:“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则指出:“优美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爱更为重要。”如果说信念给人以奋斗的动力的话,那么意志则直接控制人的事业成功。

没有顽强的意志也就没有成功。意志品质是指建立在意志目的性和驱动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之上的各种品质特点。主要包括: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勇敢。而意志的标准就是这些品质的综合。

对于我,我觉得我是一个坚毅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做事情能够坚持到底,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战胜挫折,但也不是一个我行我素,固执己见的人。自觉性贯穿于整个意志行动的始终,是产生坚强意志的精神支柱,有的时候做事情的确要自觉遵守一些制度,但并不是盲从和独断。

有些人缺乏主见,行动易受别人的影响和发生动摇的倾向。这点有的时候和我很符合,不能够很果断的做出一些决定,而且很容易改变主意,受别人的影响,事后也很苦恼。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学会自己作出决定,对于别人的意见要先思考,先判断是不是符合自己,然后再决定。

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还要有自制力。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汽车,而没有克制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与自制力相反的品质是任性冲动。当然,我们肯定有自制力,但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放纵自己,感情用事等等。有的时候的确我们不用对自己要求太高,偶尔的放松一下对我们也有好处。但在对待一些严肃的事情时,我们要严肃对待。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大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现实的人是不可能离群索居的,总是生活和活动于一定的群体之中。同时,社会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团体和组织。在大学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要怎样处理很重要。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通常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同学的好朋友。

而且性格开朗、热爱生活,而且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与别人交往,使我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更好的健康发展。

在学习之余我还积极参加业余活动,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活,而且为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比如我加入爱心学校,在爱心学校中,我收获颇多。现在能够很好的与那些顽皮的小学生沟通交流,能够了解社会上的一些现状等等。

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十全十美的个性人格或许并不存在,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自觉地克服个性弱点。塑造一个愉快而健康的自我。人格与人的心身健康密切相关。许多心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并且这种疾病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相应的人格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人格对人的一切就可能具有非凡的支助力量。所以我们要完善自己。

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

一、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听从体育老师的安排,达到课标要求。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主动地抽出时间进行锻炼(每天下午坚持跑步等),强健体魄,为紧张的学习生活打好身体基础。

二、我是一个爱好运动的人,喜欢很多不同种类的运动,我的体育成绩虽然一般,但是一直都能坚持参加老师要求的各项体育活动并且能达到老师要求的标准。在健康方面我能保持健康的饮食,而且我有一个自己满意的好身体。

三、对于体育我有很强的热情,能够坚持天天都锻炼身体,而且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我很少得病,生命在于运动。而且体育对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生命在于运动,我身体从小就很弱,但我仍积极参加体育课,在参加者过程中,我非常高兴,我能和他人一样。流汗和大口呼气,因为我的坚强和努力。现在,感冒,发烧等病也都不再缠身,运动让我受益匪浅!

五、热爱生活,作息规律,重视体育锻炼,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的体育课、体育活动,体育成绩优良,身体健康。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也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注意事项:

1、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2、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喜欢打篮球,乒乓球,游泳等,会骑自行车,有时早上会和爸爸骑赛车在环路绕一圈。在班级任体委,经常组织同学和其它班级同学打比赛。活动中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能够帮忙调节,遇事冷静,不冲动。

本文关键词: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50字,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免费复制,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怎么写,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可以怎么写,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简短。这就是关于《身心健康自我评价,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我不是“师”神——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谈起)》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哪一年的龙最好命,几月出生的龙最富贵(MatriMax游戏魔方评测)

下一篇: 宝宝吐奶严重怎么办,宝宝吐奶严重该怎么办(医生:7个方法很管用)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