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神舟五号图片(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什么)

本文目录

  •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什么
  • 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 神舟五号怎么画
  • “神舟“5号的资料
  • 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是怎么实现的
  • 神舟六号的完整资料
  • “神舟五号“的繁体字
  • 关于神舟的资料(越多越好,最好是图片)
  • 关于中华飞天梦的资料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什么

“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从构型上来说,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以及一个附加段组成。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这13个分系统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它们是: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指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与照明和应急救生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布置在这“三舱一段”式结构的神舟飞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游。下面分别介绍各个舱段的情况: 一、轨道舱(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二、返回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共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三、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四、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 神舟一号(无人) 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发射,21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二号(无人) 时间:2001年01月10日1时发射,1月16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三号(无人) 时间:2002年03月25日22时发射,4月1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四号(无人) 时间:2002年12月30日零时发射,2003年1月5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五号(载人) 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21小时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1人:杨利伟 宇航员梯队: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 神舟六号(载人)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2人: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神舟七号(载人) 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发射,于9月28日17时37分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主着陆区 搭载人数3人:执行任务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中国“神舟”飞天历程 中新社酒泉九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备受瞩目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已进入发射倒计时,在此之前,中国已成功发射六艘“神舟”飞船,先后成功实施四次无人飞行试验和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将三位中国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一号飞船进行了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验证飞船返回控制等主要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二○○一年一月十日至十六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进行了第二次无人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考核,进一步检验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和匹配性。 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一日、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至二○○三年一月六日,中国先后成功发射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进行了第三、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火箭逃逸、飞船应急救生等功能均为真实状态,飞行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行状态一致。 二○○三年十月十五日至十六日,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十四圈,历时二十一小时二十三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二○○五年十月十二日至十六日,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七十六圈,历时四天十九小时三十三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并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二○○八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45圈,历时约68个小时,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在太空进行了太空行走,为后来中国建立空间站做出贡献。在飞行中,神舟七号还放出伴飞小卫星来拍摄神舟七号的图片。神舟七号最终在08年9月28日下午成功在主着陆场回收。 电视剧【神舟】 主创人员: 出品、承制单位: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 总装电视艺术中心 出品人:张振华 编剧:海波 导演:宁海强 主要演员: 高明—仲人 吕中—莫茹 马晓伟—仲令风 李士溪—孟化川 曾黎—林兮 雯艳—丁雪亭 翟万臣—霍雷 金鑫—岳武候 故事梗概 大型电视连续剧《神舟》,主要讲述了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后十多年来,工程研制、试验和发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载人航天工程设有总指挥部,分为航天员、空间应用、飞船、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共七大系统,直接参与工程的单位有三千多家,涉及工程人员数十万。1971年4月,以“曙光”命名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上马,并从当时的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了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因为种种原因,“曙光”计划最终没能进行下去,逼迫下马,这对当时的工程研制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8101所做为“曙光”计划下马后留下的唯一火种,他们的许多关于载人航天的试验诸如航天服、太空生存环境等试验的研制还在艰难地进行,锻炼排也一直在保留着,他们一直期待着载人航天工程能够重新上马。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载人航天计划不但没有音讯,8101所反而被一次次地裁减,差一点就被撤编。为了提高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为载人航天工程打下更好的技术基础,仲人等冒险与美国签订合同,研制大推力捆绑火箭,并希望火箭运载能力的提高能促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上马的脚步。出乎意料的是,大推力火箭第一次被推上发射台,点火后竟然没有起飞。上上下下都投来了谴责的目光,大家都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 就在航天人最为痛心的时候,1992年9月21日,中央决定重新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神舟飞船为主突破载人航天。从此,中国航天迎来它了最艰难的时刻。此时经受了十年文革动乱冲击的中国航天界也是困难重重,人才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人才断档。面对七大系统庞杂纷繁的论证意见,以仲人、孟化川为代表的载人航天领导集体,以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为主体的航天工作者们,十几年如一日,含辛茹苦。而载人航天工程的背后,航天人的家人也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仲人常年奔波在载人航天工程第一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不管发生什么,载人航天都是他最重要的选择。第一次飞船发射,仲人面临着成与败的压力,飞船又碰上了开大底的危险,仲人进退两难,艰难地做出抉择:开大底!神舟飞船第一次发射成功了,但进入地面模拟舱的仲令风却差一点出现生命危险,仲人召集大家集中攻关。最后一次无人飞船试验临近发射,发射场又遇上了前所未有的超低温天气,给发射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性。仲人陷入了极大的担忧和困扰之中,他遇上了蒙古老人巴特尔,巴特尔给了他一线希望,他让人找来所有的气象历史资料,冒险决定按时发射。临近载人,飞船发射的关键时刻,莫茹重病,当他感觉到自己对家庭投入的太少时,已经太迟了,心爱的妻子离他而去,仲人陷入了极大的悲愤之中。载人飞船的发射使得他不得不让自己振作起来,每一点细微的情况他都要亲自过问,生怕有一丝的疏忽,造成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失败。飞船落地,航天员安然出舱,仲人沉重的心情终于释怀,他想到了莫茹,想到了许许多多为了祖国的航天工程而牺牲的人….. 回答者: ai苏永不变 - 助理 二级 2-26 18:06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回答者:117.90.183.* 2-26 19:03杨利伟 回答者: weits_ - 试用期 一级 2-26 19:53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从构型上来说,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以及一个附加段组成。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这13个分系统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它们是: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指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与照明和应急救生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布置在这“三舱一段”式结构的神舟飞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游。下面分别介绍各个舱段的情况: 一、轨道舱(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二、返回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共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三、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四、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 神舟一号(无人) 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发射,21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二号(无人) 时间:2001年01月10日1时发射,1月16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三号(无人) 时间:2002年03月25日22时发射,4月1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

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热心网友-罗涵霖2020-03-03

登月、火星探测、国际空间站这一系列的名词出现在眼前,看似并不相关,而实则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航天,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巅峰。事实上,不论是古代中国还是西方都有着许多神话故事,尽管文化存在差异,却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飞天的能力,在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下,飞向蓝天已然不是梦想,飞向太空同样也不是问题,1961年的4月12日,苏联飞行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了首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可以说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在二战之后便已然兴起了,在二战后期德国制造出的V型系列导弹对于航天的发展可以说奠定了基础,要知道,想要飞向太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地球引力,需要有庞大的推进力来克服地心引力从而飞向天空,而在那时导弹的发展为之提供了可能,想必都知道,导弹的体积如此小,发动机却可以让其高速飞行,可见当时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已经足以满足太空旅行的要求,因而才有了现今这样的壮举。

目前,具有太空探索能力的国家有很多,中国作为新兴起的航天大国也位列其中,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开始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并且还为此确立了航天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首先是发射载人飞船,具备空地往返的能力,其次便是掌握相应的空间活动技术,如太空行走、空间交会对接,并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可以说前两步都在为最后的一步进行铺垫,便是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可以说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在载人航天的发展上中国已经迈向了第三步并在为之进行奋斗。

现今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发展已然走向了世界前列,要知道,在空间技术的发展上过去只有美俄掌握,这两个国家是最先掌握轨道空间技术的国家,而中国则成为了第三个掌握了此项技术的国家,根据航天“三步走”战略,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而现今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便是由美俄为首的多个国家共同建设的国际空间站,而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国际空间站已经濒临退役,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所建造的空间站将会是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了,可见中国所取得成就有多么大了。

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 1964年6月,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

  • 2.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3.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4.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6.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7.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实“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8. 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首次交会对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拓展资料:

    分类

    按航天器探索、开发和利用的对象划分,航天包括环绕地球的运行、飞往月球的航行、飞往行星及其卫星的航行、星际航行(行星际航行、恒星际航行)。

    按航天器与探索、开发和利用对象的关系或位置划分,航天飞行方式包括飞越(从天体近旁飞过)、绕飞(环绕天体飞行)、着陆(降落在天体上面)、返回(脱离天体、重返地球)。

    如今,航天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科学技术领域,对国家和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与社会生活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1964年6月,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4)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行员是杨利伟。继苏联和美国后,我国成为了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5)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资料拓展

    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神舟五号怎么画

神州五号模型

你就照这个画如何?

——把下面的座去掉!不要画

“神舟“5号的资料

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 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是怎么实现的

1.课文简说。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3段),简要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第二部分(第4段至第9段),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第三部分(第10段),简要描绘了炎黄子孙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太空。课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具体叙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及其伟大意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这句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开启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②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显示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③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2)对词语的理解。九天揽月: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绚烂:光彩炫目。先驱:在前面开路引导,也指引导的人。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猝然:突然;出乎意料。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二、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三、教学建议1.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概况,丰富背景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课中,这些搜集到的资料可以引入到课堂教学,补充、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课后,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比如,编小报、办墙报、搞展览。2.出示课题,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课题字面的意思,特别要理解“圆”的意思,“圆”就是使完满,使周全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归类梳理,大致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问题: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这些问题可以成为研读课文的主要线索。3.这篇课文比较长,是略读课文,要培养学生在快速默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可以简单宽泛地提示学生“你读懂了什么”;也可以抓住“梦”和“圆”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提示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梦?怎么圆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默读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4.课文不仅叙述了千年飞天梦今朝得以圆的结果,而且用大量的事实来说明“梦圆”背后的精神和力量,这应该成为课文研读重点。研读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过程方面,千年的寻梦过程中,中国人民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二是探索方面,“神舟五号”的研制过程,充分表现了中国的航天工作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5.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中国人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值得全体炎黄子孙自豪的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有关句段,比如,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课文后面“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也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民族自豪感。四、教学案例片段:细读文本,寻根溯源师: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五号”能顺利升天,你认为应该归功于谁?请你仔细读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圈圈画画,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有感而发,写上批注。(学生认真地读课文。)生:我认为杨利伟是一个功不可没的功臣。生:我也有同感,作为太空飞行第一人,他对祖国忠诚的爱,对航天事业无限的执著,都令我们敬佩。师:是啊,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出示一组身穿太空服的杨利伟图片,师生共同回忆2003年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师:杨利伟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个小时的太空旅行,这三句话找到了吗?生:“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师:读了课文,你怎样理解杨利伟的这三句话?生:我认为这三句话是杨利伟对飞船的评价,也是对研制飞船的航天人的赞扬。生:我认为这三句话说明“神舟五号”飞船是很安全、很稳定的,也说明我国的航天工作人员的水平很高。生:我从课文第5、6自然段看出,杨利伟说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对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评价,他们是默默的无名英雄。师:能说具体点吗?生:从“一百一十多个单位”“多达三千多个”可以看出参加研制、建设、发射的单位及工作人员之多。师:这么多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完成同一件事情,最需要的是什么精神?生:同心协力。生:团结合作。师:对,只有团结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完成“神舟五号”这样大的系统工程。生:“夜以继日”这个词语仿佛让我看到了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苦战情景。师:从中你看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生:忘我工作的精神。生:默默奉献的精神。师:是啊,为了“神舟五号”,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生命。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有的人……”这个句段。(学生朗读。)师:同学们,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你知道吗?——(出示课件)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场景。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学生朗读。)师:正是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美丽的辉煌的结果,才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五、相关链接1.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1号”卫星由“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东方红1号”卫星进入轨道以后,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卫星上的短波无线电发讯机,循环播送《东方红》乐曲和遥测讯号,乐曲声音清晰嘹亮。每分钟循环一次,首先以40秒的时间连续播送两次《东方红》乐曲,间隔5秒钟后,播发遥测信号10秒钟,又间隔5秒钟,进入另一个循环。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不断地发回各种数据。人们从广播和报纸上获知卫星什么时候经过各大城市上空的信息,这个时间一临近,人们情不自禁地走到室外,兴奋地观看自己国家的卫星。“东方红1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技术取得的首次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航天器的国家。2.中国为何要发展载人航天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载人航天,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被关注的问题。载人航天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工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对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国防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载人航天,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载人航天更能充分展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科研能力,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经济能力,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因此,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显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载人航天,对科技发展具有强大的牵引作用。载人航天技术,集中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多种学科、多种技术领域尖端技术的集大成者,载人航天在应用这些已有的技术成果的同时,为促进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载人航天的实现,又对这些科学技术领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技术成果,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向前发展。因此,载人航天,对于科技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载人航天,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虽然载人航天直接经济效益还不明显,但是,载人航天活动开发的许多新技术、新产品,已经在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人到太空中,可以利用太空环境进行一系列的试验,这些试验将不仅可以获得在地面条件下无法生产加工的新材料,还可以获得新工艺和方法。这些工艺和方法将为促进经济建设,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载人航天,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载人飞船为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从太空观察地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探明地球的资源、预测地震、洪水、飓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美国航天员在太空实验室里进行了146项地球观察,其中包括农作物的长势、病虫害的蔓延、森林火灾、积雪的覆盖融化情况等。将观察到的资料提供给有关部门的专家,就可以对地质、地理、农业、生物、水文、环境污染和矿藏等进行研究和评估。3.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作三步走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来实施。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第一步任务已经完成。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即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开始启动,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的目标将是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

神舟六号的完整资料

神舟六号飞船为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搭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绕地飞行了115小时32分钟。并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4:33成功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降落场。

飞船构成:

轨道舱:“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

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扩展资料:

神舟五号飞船已经实现了炎黄子孙千年飞天梦,神舟六号上天也许不再具有轰动效应,但神舟六号飞船载人毕竟与神舟五号飞船载人有着较大的区别,意义和风险程度均大不一样。

据有关航天专家透露,这次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与2003年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行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一是航天员由一人变成了两人;二是由在轨运行一天变成了多天;三是两位航天员届时将打开返回舱与轨道舱连接处的舱门,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一些科学实验活动。

根据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运行特点,在飞船升空之前,有几个方面将有针对性地重点加强。如针对“两人”和“多天”,在对航天员进行培训时,必须加强两人之间的磨合和适应训练,如工作、生活习惯方面的协调以及脾气性格上的搭配等等。

神舟五号升空时最后选定由杨利伟担任首飞任务,而他的候补人选有2位。根据航天员选拔有关规定,选拔一人升空时,通过前期严格考核和挑选,飞行前的结果必须由一组三人组成的第一梯队,最后人选只能在这三人中产生。

而现在是两人升空,那就必须由六人三组组成第一梯队,再加上选拔须有备份,届时就将由12个人组成六组梯队,进行强化训练,使得挑选余地更大。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飞行前必须从第一梯队中的六人中最后确定两人,由这两位最优秀的航天员进入太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舟六号

“神舟五号“的繁体字

神舟五号

因为百度知道的回答就算输入繁体字,在提交以后也会自动修改成简体,所以图片奉上!

请点赞!!亲~~么么哒!!?

关于神舟的资料(越多越好,最好是图片)

  神舟6号火箭总设计师细解五焦点  “神舟”六号发射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承担“神舟”六号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各系统的生产制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发射火箭的各项生产均按计划稳步进行。  据刘竹生介绍,今年年底火箭系统的各项设备将“齐套”,明年年初将先后进行各系统的综合实验与匹配实验,如果工作进展顺利,发射“神舟”六号的火箭系统将在明年6、7月份出厂。  “神六”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接受本报独家专访,细解火箭系统  继我国“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成功后,“神舟”六号航天工程已在紧张进行中。为把国人的“飞天梦想”推向又一全新的高度,“神舟”六号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作为飞船的“助力神”,“长征2号F”运载火箭将再担重任,送“神舟”六号上天入轨。“神五”和“神六”飞船的动力载体虽是同一型号火箭,但发射“神舟”六号的火箭系统却“另有文章”。昨天,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细解“神舟”六号火箭焦点。  焦点1 火箭交工时间 年底设备配置齐全  承担“神舟”六号发射的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向记者透露了发射“神舟”六号的火箭系统准备工作的时间表。根据刘竹生的介绍,2004年年底,火箭系统的各项设备都要“按期交工”,各套仪器均要求配置齐全,为随后在明年年初进行的火箭系统综合实验做准备。刘竹生讲,综合实验阶段,火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要进各自的实验室进行检测,目的是确保火箭整体达标,检测合格后各系统将“会师”,进行匹配实验。  焦点2 火箭应急能力 正在进行极限计算  运载火箭的“极限分析”是专门针对“神舟”六号飞船内一系列重大变化而进行的。刘竹生说:“首先,由于‘神舟’六号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人员和天数的增加带来食物、生存设备等其他质量的增加,这就要求火箭的运载能力必须提高,比如原‘神舟’五号的七八吨质量就有可能要变成8吨多。其次,如果航天员不止一个的话,飞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逃逸能力,对火箭在遭遇突发情况时的应急能力提出了挑战。”刘竹生讲,针对以上两点,目前正在与飞船系统方面协调合作,进行相关的火箭极限计算。据了解,目前,这样的“极限分析”已经做了几轮。  焦点3 火箭动力特性 将随载荷改变而调整  火箭配上飞船组成一个“大弹簧”系统,刘竹生说:“从动力学分析,飞船与火箭连接后是会相互作用影响的,由于‘神舟’六号轨道舱上的有效载荷将由原来‘神舟’五号上的多个设备变成一两个设备,飞船质量块儿的变化必然影响整个火箭的动力学特性,目前的工作就涉及到火箭与飞船动力特性相应的问题。”  焦点4 发射安全性 地面发射系统将“体检”  为了确保“神舟”六号发射万无一失,发射基地地面设备检修工作将进一步加强。据刘竹生介绍,和以前发射场承担发射任务时进行检修工作相比,由于两次发射间隔加长,这次将是有史以来最全面的一次地面发射系统的“体检”。刘竹生强调说,检修工作将做到任何一个细微处,每个插头都要求必须检查,每根线路都要“从头摸到底”,看是否存在可能断线的问题。另外,刘竹生讲,目前已完成了对“神舟五号”遥测数据的分析工作,对“神五”整个发射过程中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某些设备使用不方便等问题都将在“神舟”六号发射前做改进。  焦点5 运载安全性 载人可靠性高达97%  “这个可靠性数值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高的。”刘竹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长征2号F”在长征系列“金牌火箭”家族中虽属于运载火箭,但最大的特点是专门用来载人。刘竹生说:“目前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的火箭能把人送入太空,中国的‘长征2号F’和俄罗斯的联盟号。一般性的火箭,可靠性能为91%到93%,载人用的‘长征2号F’火箭为97%  参考资料:http://www.sxrb.com/mag6/shenzhou6hao/

关于中华飞天梦的资料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期间,围绕着飞船测控和回收我国航t撤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蛋白质的检验方法是什么?(蛋白质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全屏手写输入法(如何设定手写输入全屏手写)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