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有人说印度打折卖大米,背后却有2亿印度人在挨饿是真的吗?你如何看待?

网友提问:

有人说印度打折卖大米,背后却有2亿印度人在挨饿是真的吗?你如何看待?

优质回答:

这很正常呀,可能有些人理解不了,但其实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我说一个我们自己的案例吧,在建国初期。中国的城市出现了粮慌,这令当时的上海市长陈毅疑惑不解,因为即使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城市都没有出现过粮慌,怎么现在建国了,新中国成立了。全中国各地已经基本恢复平稳了反而城市出现了粮慌呢,然后就调查一定要才才发现原来情况是这样的,过去,在战乱时期农民生活朝不保保夕颠沛流离,没有办法储存太多粮食,迫不得已自己忍饥挨饿,把多余的粮食拿去卖掉,换成金银等便于携带的财务方面逃跑,可是现在生活稳定了,那么农民就可以开始储存粮食了,不仅自己吃的饱,而且多出来的粮食,也,没有卖到集市上去。而是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就造成了城市出现了粮慌。

印度的情况也差不多,印度农民虽然生产出来的粮食,但这些粮食她们是不能够全部拿走的,有一部分要交给地主吧,剩下的你总得买点生活必需品吧,这就意味着你必须把粮食拿去卖掉,因为你只有粮食可供交换。所以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要把粮食卖掉,因为没有粮食,人没办法生生存,但是没有其他生活必需品,人同样没有办法生存。就是因为有大量印度人忍饥挨饿,这才能够使得印度成为世界上的粮食出口大国,即使印度的人口和中国差不多,粮食产量只有中国的一半,但是,印度却可以向外大量的,出口粮食,而中国只能够,进口粮食,这就是原因所在,因为印度的农民,在忍饥挨饿,所以印度有粮食出口。

其他网友观点

英国路透社报道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印度以打折形式向中国提供10万吨大米,这则报道新闻背景是2018年中国与印度公司签署大米出口协议。

中国在2006年给印度大米出口资格,可是一直到2018年才正式确定进口印度大米,印度大米品质改良达到中国进口的最低标准。2020年疫情和旱情加剧东南亚大米生产地泰国出口缺口,中国开始平衡其他大米进口渠道,这个时候莫迪政府向中国请求援助,因为印度新农业法案打破最低价保障需要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是世界大米最大进口国。

印度数万农民并没有领情莫迪政府而是继续封锁新德里进出高速公路和铁道,莫迪政府企图强硬镇压遭到了印度农民及国际社会舆论强大压力,抗议活动持续四十五天后,莫迪政府拿出下台阶方案让印度农业专家委员会开始调研和谈判以完善农业法案,不过印度农民工会拒绝谈判和调研要求无条件废除农业法案。抗议活动在全印度举行,总共参加人数达到2亿人被称为世界最大有组织抗议活动。

印度一方面扩大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却面临经济下滑后造成饥荒,这是非常矛盾问题。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没有进行彻底的农业改革,印度农业土地大部分都落入中间人地主手上,印度1985年农业部统计,各邦测定的限额以外的土地共有 736.6万英亩,其中 580.7万英亩已由各邦政府征收,在征收的土地中有448.6万英亩已分配给331.1万人。此外,约有162万英亩限额以外的土地因为民事诉讼的纠缠而拖延不决,邦政府无法征收,还有89万英亩限额以外的土地需要由政府保留用于公共事业和造林。因此各邦能够分配的土地只剩下37万英亩。据估计,在过去分配的土地中大约有60%是不适宜耕种的。有的土地只是名义上分配给农民。

调整地块与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调整地块的土改措施,虽然各邦都已制定了有关的立法,但真正付诸实施的只有旁遮普和哈里亚纳两个邦和北方邦西部。至于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只是在喀拉拉邦进行过一些试验,实际上并没有实行。这样土地格局就意味着印度政府对农产品种植和出口无能为力,伴随着经济衰退,莫迪政府能够对饥饿人群救济措施有限。莫迪农业土地改革法案本意在于从供需关系上打破中间人地主和出口商的垄断,这样可以缓和印度大地主土地制度历史沉淀的积弊,印度农民通过市场经济渠道获得更灵活的收入进行财富积累,这是站在国家战略上高瞻远瞩。

综合而言,莫迪政府被民族主义思想劫持只能不断用改良主义改革落后印度农业,一方面出口创汇,一方面被中间地主商人垄断,印度需要一场彻底社会革命才能取得国家体系结构的现代化调整。

其他网友观点

不卖大米没美元咋买军火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乡镇以后会不会消失?

下一篇: 莫迪为何不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