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莫迪为何不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

网友提问:

莫迪为何不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

优质回答:

印度这个国家,是通过静坐抗议等方法取得政权的。因此,他建国后,基本延续了英国殖民期间的一些政策。所以,他才被西方国家亲切的称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民主国家

在原来政策下,不仅莫迪无法进行土地改革,其他领导人同样也无法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一旦改革,必将引起国内大乱,导致现政府下台。去年,印度准备推行新的农业法案,就遭到农民反对。根据新的农业政策规定,印度农民不能直接在市场上销售农作物,只能通过有牌照的中间商来进行交易,农民也不能建仓库囤积农作物。对此,印度农民怕自己失去对粮食的支配权,从去年10开始就出现抗议情况,到现在农民直接开来约5000辆拖拉机对新德里进行围堵。

印度土地问题影响了经济发展

印度农村现在的特点是:1、土地私有,且大量集中在地主手里。2、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否则养活不了印度庞大的农民群体。印度工业化水平低,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只有较低的生产方式才能让农民有事做。

根据这些特点,政府征用土地很难。再加上,政府在从农民手里获取土地的时候,付出的代价又低。因此,很多基础设施项目无法落到实处。举个例子,2015年,莫迪刚上任时,准备修建艾哈迈达巴德到孟买的高铁,全长508公里,总造价147亿。但6年过去了,工程仍无动工迹象,主要原因是未征完土地。

而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极度落后。据印度自己估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约为1.38万亿美元。而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涉及土地问题。比如,我们发现印度电力线路需要改造升级,但其实电力线路塔的架设,也占用农民土地。解决不好,工程就无法施工。

所以,解决土地问题也是印度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之一。想象一下,如果印度在使用外资方面达到中国水平,需要建很多企业。而企业无法征得土地,就无法建厂。如果,获取土地代价过大,企业也失去建厂兴趣。

难道印度没有意识到土地改革吗

我以为,印度人十分清楚他们的土地制度存在的弊端。因此,很多执政者上任后,都进行了有限度的改革,意图改变现在这种状态。印度先后进行过以下土地制度改革:

一是1940年6月,国大党全国计划委员会就作出取消中间人地主的决定,此后又多次作出这样的决定。意思是,由国家付出赎金征收中间人地主的土地,在原佃农交纳地价的条件下可取得所耕土地的所有权。

二是土地持有最高限额制度。国大党政府在1959年1月通过了实行“土地限额”的决议,要求各邦政府在当年年底前制定出相应法案令。意思是,规定地主持有土地的最高限额,超过部分由国家交给村评议会,并由村评议会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或农业合作社耕种。

三是改革租佃制度。从1953年起各邦政府通过了系列有关“租佃改革”的法案,其主要内容是“公平租金”和“保障租佃关系”。具体措施包括固定租金、保障租佃,并授予部分佃农的永佃权等。

从以上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出,目的都是维护农村稳定,尽量让社会公平。然而,因为印度特殊的国情,这些改革收效都不大。为什么会这样?

印度土地改革的局限性

第一,政治体制决定了印度的土改不可能实现。印度实行的是邦联制,各邦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中央政府的决定,能否落实到位,取决于各邦。但是,如果落实了中央政府的决定,导致各邦社会动乱,各邦不会彻底落实。

第二,印度的地主阶级在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难以动摇。土改的受益者是普通农民,但损失了地主阶层的利益,因此在落实土改政策的时候,地主阶级肯定会从中阻挠。

印度是民主选举国家,大量选票在农村。而地主阶级经过多年的沉淀,在农村的影响力非常大。一方面,地主阶级有条件受到教育,地主阶级家中的人从政和经商的比例大,势力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另一方面,农村的选举,地主阶级可以通过金钱影响选举。因此,以目前印度的国情,想动摇地主阶级的地位非常难。

第三,印度农发对土地政策非常敏感。所有的政策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要有一点政策的不公平,就可能引起农民的抗议,导致土改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总之说,印度想改革土地政策,但每次改革都会面临具大的阻力。而印度的体制又决定了,无法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结果,土改政策只能成为空中楼阁。最终影响了印度的经济发展。(完)

感谢阅读!

图片来自网上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有人说印度打折卖大米,背后却有2亿印度人在挨饿是真的吗?你如何看待?

下一篇: 为什么日本行政名称中的“省”不翻译成“部”?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