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古代普通话不普及,南方大臣一口方言,上朝时怎么跟皇帝汇报工作?

网友提问:

古代普通话不普及,南方大臣一口方言,上朝时怎么跟皇帝汇报工作?

优质回答:

古代其实也是有普通话的,就是所谓的官话。南方人可以学习官话去和别人交流,不过历年历代定标准官话的地区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官话到底是怎么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官话的起源和发展

《论语・述而》中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这就是关于官话最早的记载。孔子在外说话,给别人讲解知识都是说的雅言。经过考证,“雅言” 就是以周朝首都镐京 (今西安)的语音为标准语音,作为周朝时期汉族的通用语言。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地区诸侯割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方言差异逐渐扩大,以至于到战国时期“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开始“书同文”,废除六国文字,只保留秦国小篆。到了西汉时期,政府规定以首都长安语音作为标准语音的“通语”,地方官员上京汇报必须先学会长安话。

到了东汉时期,首都东迁,由长安变为了洛阳,士族开始习惯用以洛阳地区语音为标准的“中州正音”。西晋永嘉之乱,胡人南侵,衣冠南渡,士族将洛阳音带入了南方。洛阳音和南方本土语言结合又形成了以南朝首都建康为标准的金陵音。为了寄托对北方故土的思念,无论长江南北,当时的士族都坚持讲中州音。而普通老百姓则开始使用金陵音。

南北朝结束后,到了隋朝初期,天下稳定之后,统一的语言成为了当时的时代需要。陆法言总结了过去南北方各自口音,编著了《切韵》一书。书里提供了一个以洛阳音为基础,又结合了部分金陵音成分的 “中原正音”,成为了隋唐时期唯一用于学习、为官、赋诗的标准音。发展到唐宋两代的《唐韵》、《广韵》等韵书都是基于《切韵》提供的标准音范式。即使到了南宋,定都杭州以后,士族仍以会一口洛阳音为傲,官员们开会交流都说洛阳话。

到了元朝时,情况开始有了变化。随着元朝定都北京,标准音开始从中原音向北京音转变,北京音是汉族北方口音和部分胡族口音糅合而成。尽管大多数汉族士人还坚持着中原音的正统地位,但北京音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北京语音的地位逐渐上升,被称为“天下通语”。元朝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虽称“以中原为则”,实际上记录的是首都北京地区为中心的北方话语音系统,与现代普通话相当接近。从明初到清中期,虽然官方依旧号称以中原音为正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标准音已经明显体现出北京官话的特点。

2、南方口音如何交流?

中国的南方被山丘江河切割成大大小小的板块,这些板块之间自然便形成了不同的语音体系。自古以来南方的口音都让人感觉不知道在说什么,春秋时期,中原人形容身处两湖平原的楚国人说话是“南蛮鴃舌”,意思就是他们说话就像是鸟在叫一样。

到了清朝雍正年间,雍正对口音非常敏感。他极其讨厌广东福建官员带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甚至由此怀疑他们是否有能力成为一名好的官员。

“朕每引见大小臣工,凡陈奏履历之事,惟有闽广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

于是,雍正命令福建、广东两省督抚聘用能讲标准“官话”的教师,在南方各地建立起正音书院,并且规定要求读书人必须在八年内学好官话,否则不许参加科举。在雍正的命令下,清朝开始了大规模的普通话学习的热潮。不仅官员能否做官与普通话挂钩,就连普通人也不得不学习普通话。

总结

在古代中国,自商周以来一直都是有官话的存在的,而且一般标准官话地区都是和国家首都有关。政府通过规定标准官话,使得南方读书人也可以通过学习官话和其他人交流。

(点击关注千鸟说历史,带你去看更大的世界)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逐梦,我来回答。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之间,语言众多,甚至在一个地方就会有几种语言,这些语言差距蛮大。如何克服这种障碍,是古代统治者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官话应运而生。

一、先秦时期

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出现一种官话,这种语言被称为“雅言”。顾名思义,“雅言”就是正确规范的语言。公元前770,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洛阳),洛邑的方言就成为了那时候雅言的基础。据传孔子当时教学就是用的这种雅言来的,《论语》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二、汉朝

汉朝的国语为“洛语”,承袭了周朝的雅言,汉朝的标准语洛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值得一说的是,汉著名学者扬雄著有《方言》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

三、晋朝

西晋一统三国后,在语言上使用的仍然是两汉时的洛阳雅音。但是经历过八王之乱后,王朝实力大减,少数民族趁虚而入,爆发了“永嘉之乱”,国家又再一次陷入大分裂状态。在此期间,很多人为了躲避战乱而被迫南渡,为了适应生存,学习当地的方言。于是,北方的洛阳读书音和南方的方言逐渐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吴音。而在北方,由于少数民族的入侵,原先的洛阳雅音也融入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

四、隋唐

经过长时间的分类,隋文帝统一天下,并定都长安,当时知名学者陆法言编《切韵》,被官方采纳。以金陵(今南京)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后来,唐朝又继承了隋朝的语言体系。所以隋、唐两朝的官话又称为“汉音”或“秦音”。

五、宋、元

宋代官话被称为称“正音”、“雅音”,仍然是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元朝统治者法定蒙古语为国语。

六、明、清

朱元璋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总算统一了天下,坐在南京的皇宫中天天享受山呼万岁的快感,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每天上朝,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臣子们都喜欢操着自己家乡的方言,语言不通,难以有效沟通,着实让老朱为难。

于是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老朱想到了一个办法,下令制定一个官方通用的语言,这样每个臣子就可以都按照这种语言来沟通。负责此事的大学士们按照中原雅言作为参考,编纂成《洪武正韵》的初稿,老朱看后觉得还不满意,又经过几次修改,最终终稿《洪武正韵》问世。接着大力推行下,首都地区的南京官话成为全国通用语言。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带走了大量的人,于是南京官话和北京地区的方言得到融合。到清朝中期,产生了北京官话。从此,北京官话逐渐成为了全国的官方语言。

其他网友观点

大殿里,台下大臣发着不标准的汉语音,台上皇帝听懂听不懂的,不在意。皇帝反有手里奏章可阅,“你自己好好练去吧?”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美国白人多还是黑黄人种多,为什么听从少数白人领导?

下一篇: 梅毒用抗生素不是就能治吗,为什么好像社会上都把这个作为很严重的病看待?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