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本上的“籍贯”是什么含义?和出生地有什么区别?
优质回答: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历史由来在谈户口本上的籍贯前,我先谈谈籍贯的由来。
在古代,籍是指一个人的家庭对朝廷负担的徭役种类,就是指其所从事的行当,北魏诗歌《木兰诗》花木兰家就是军户,同一种户役的家家户户都编入一份户籍册子。
昨日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贯指一个人的出生地,如“乡贯”、“里贯”。籍贯合在一起,指一个人的出生地(贯)和家庭徭役种类(籍)的登记文件。
《魏书·宦官列传》:石荣籍贯兵伍,……说明他的籍编于军队。
《魏书·食货志》: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
从魏晋时期开始,国家对籍贯加强掌控,以避免徭役和赋税的流失。
《隋书·经籍志》: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
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户口本籍贯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见下图。
由上面可知,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爷爷)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户口本出生地出生地好理解,就是公民的实际出生地址,见下图91号文件说明。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长河泛舟,希望帮到你。
其他网友观点户口本上的“籍贯”是什么含义?和出生地有啥区别?
籍贯这个名词,经常出现在各种等级表格中,例如入团申请书、入党申请书、入职登记表、学籍登记表、军人登记表等等,但是真正了解这个名词确切含义的并不多。
在古代,籍和贯是有单独的含义的。
其中籍是指一个人的家庭对朝廷负担的徭役种类,就是指其所从事的行当。例如,种植,畜牧,打鱼等等。
贯指某个人的出生地。
籍和贯合在一起,则是指一个人的出生地和家庭徭役种类的登记文件。例如某人在某地从事渔业。
现在的话,籍贯的官方解释,根据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的规定,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登记表
简单地讲:
籍贯是本人出生时祖父的户口所在地;出生地是本人出生时的居住地。
当然了,多数人在填写表格的时候,不会这么打破砂锅问到底,而是简单地把自己老家写上,就成了籍贯,但是严格地讲,这样写多数是不对的,除非祖孙几辈一直固定在某地。
其他网友观点籍贯是指你父亲的出生地,出生地是你自己的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