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顾一切要去讨伐东吴,就连自己的初衷都忘了吗?
优质回答:导读:刘备伐吴,最新论点。
刘备伐吴,一众通读史志和演义的,大多不外从两个原因去看待,一是报丢荆州、失二弟之仇,二是霸业未成,伐吴强基,再略曹魏,一统汉业。综合当时形势背景、展开逻辑分析,没毛病。并且N个历史同好的回答,深入浅出,令人受益。
散发弄舟侃论历史事件走向的解析,向来少言外情内况,喜欢从当事人物的性格楔入。因为史上真的有很多大事,实是由决策人性格致成的发展因果。
刘备为什么一心伐吴,亦有性格作崇哦!!
通常百姓认知的刘备,是一个善良、仁义、好哭的偏柔的形象,这是因为演义流传太入人心的缘故。带着这个思维,再看什么事件,也有被刘备这种性格先入为主的束缚。实则暂置刘备仁良于一边,多读史传中录载,再结合刘备一生境遇,刘备性格还应该具有的是:坚毅、自信、屡挫屡战、自带霸气、戎马一生的硬汉超刚的一面。这未必不是真史中的刘备性格写照。由他这种硬刚性格展开思维,就会得出新的结论:
刘备伐吴,是他飘了、自信升成自负的一种表现。
一个人骄傲过、自负过,也是这个人首先曾经有过大本事、有过大自信的前基。
刘备有本事吗?有。
前半生东飘西荡、历经雪雨风霜,始终不低靡、不甘居于二把手,象只打不死的小强,最终拼下西川一份基业。多么刚的励志版本,此常人易做吗?
刘备有自信吗?有。
马背上见识大小阵仗,刀光剑影中生存,不自信是王者,早在青铜时就废了。
曹操派兵征剿刘备,刘备言:只要不是曹操亲来,不足惧。果然胜之。可见军事上,刘备有自信,但也看出他认曹操亦是个人物,难对付。
博望坡,刘备亲力亲策击溃曹将夏候惇,并非诸葛亮计。刘备在时,真正打起仗来,军务运筹指挥还是刘备,诸葛亮多负责政务,小说演义不可足信。
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时,还在新野仰人鼻息的刘备可能会感慨,老天是没给我足够调用的兵马,要不,袁绍我亦能败之。
打败围堵的曹部杂牌时,追杀夏侯惇主力溃兵时,刘备可能又感慨,什么时候老天关顾,让我有更多的刀枪,与曹操抗衡一决,我应该不会输。
公元214年,运数来了,益州拿下了,人与粮有了。刘备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汉中之地,曹操不是亲在,只派将在,攻之,也拿下了。 曹操亲自来援,刘备携新有基业、有人马之势,方破重将夏候渊之威,对垒曹操,终于人生中有了第一次与曹操平起平座的叫板。
该守该攻,该紧该松,调度得当,刘备亲为,曹操莫可奈何,以放弃汉中为收场。刘备的人生达到巅峰。但原先的自信亦有些过度上头,那就是一时掺了自负的因素,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有点飘了。
曹操都整不了我,你一个不习陆战的东吴算什么,我水陆并进,拿下江东,我看问题不大。这,或许就是刘备一心征伐东吴的一个要因吧。
随后刘备败了,找因素,自然会用到自负类之词以评。若胜了,自会赞誉其用兵高明,这是后人评语常理,无可厚非。
那年刘备已花甲之年,看到发白的胡须,再不趁势执著努力些,霸业时不我待,何时可成,心有躁急,也是伐吴的一个次因。
把刘备还原成一个武勇的形象,读君们应该会认可我的见析吧?欢迎留言赐教。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其他网友观点赤壁之战前两个月,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抗击曹操,赤壁之战后,双方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自刘备率军进入益州后,孙刘联盟已经开始名存实存,湘水划界更是凸显出双方的利益冲突,从鲁肃去世后,孙刘联盟开始实质性破裂,孙权转变了战略方向,开始以夺取荆州作为东吴政权的最高战略。
而体现孙权战略的举动就是在关羽北伐襄樊之际,吕蒙率军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原本归属于刘备的荆州三郡尽归孙权,同时,关羽麾下5万荆州军尽数投降东吴,连同荆州当地数千官吏、近百万人口、无数良田赋税全部归属东吴。
白衣渡江袭荆州由此引发了刘备放弃最大的敌人曹魏政权,不顾一切地讨伐孙权,关于刘备讨伐孙权的原因很多,有政治原因,比如为了夺回荆州,在暮年为下一代赚下政治资本,有私人原因,比如为了关羽报仇,但在这里,只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荆州对于刘备的重要性。
一、荆州是刘备的龙脉和起家之地
刘备自公元201年来到荆州投靠刘表,到公元209年夺取荆南四郡,再到公元211年率军进入益州,最后在公元221年发动夷陵之战,荆州成为刘备发达的龙兴之地和起家之地,刘备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荆州聚拢的,刘备所有的资源都来自荆州,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财富资源。
刘备算起来,刘备拥有荆州近20年,从客居荆州,到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地盘,刘备在荆州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且以荆州为基地,开始了对外扩张,夺益州、取汉中、收上庸、攻襄樊、称汉中王、建立蜀汉政权,荆州都算是刘备起家之地。
如果刘备算是一条龙,那么荆州就是刘备的龙脉之地,刘备就是在这里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开始走向了人生的巅峰,相比于刘备前半生40年的时光来说,只有荆州对于刘备是成功的,刘备前40年的漂泊生活,让他感觉到拥有一块立足之地的重要性,这块地盘就是荆州。
刘备对荆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并且刘备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刘备的第一个儿子刘禅是在这里出生的,刘备的甘夫人是在这里去世的,为刘备建立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的战略是在这里由隆中的诸葛亮提供的,刘备为实现一生的梦想是在这里变成了可能,这里就是荆州。
刘备夺荆南四郡所以,刘备对于夺取荆州势在必得。
二、荆州是刘备政权的骨干和主力
刘备是在荆州发展壮大的,当年他从北方带到荆州的骨干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员之外,刘备政权的骨干和主力均来自荆州,除了关羽、张飞、赵云、糜竺、孙乾、简雍之外,其他的高层、中层、低层均来自荆州,比如诸葛亮,虽然不是荆州人,但与荆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马氏五常,既是荆州士族,又是蜀汉骨干,比如魏延、黄忠、李严、刘巴、冯习、霍峻、廖化、向朗、杨仪、蒋琬、费祎、罗宪、宗预等等,全部来自荆州。
就连刘备进入益州带去的数万军队也无一例外是荆州兵,刘备整个政权上上下下都是挤满了荆州人,在刘备定都成都后,荆州人就显得更为重要,以荆州人管理益州人则是刘备实现政治稳定的一大手段,而荆州则是荆州人的故乡,是刘备政权中的骨干和主力的故乡,故乡丢了,能不夺回来吗?祖坟丢了,祭庙丢了,家族丢人,从此身在益州的数万荆州人成为无根之水。
三国地图刘备能不夺回来了,用以安慰这批政权骨干吗?没有荆州,就失了人心,没了人心,政权如何统治下去都成了问题,所以刘备对于夺取荆州也是情非得已。
三、荆州是刘备实现梦想的唯一战略要地
刘备奋斗一生,直到40多岁还在感慨髀肉之叹,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实现理想,刘备的理想就是建立功业,统一天下,这一切从刘备拥有了荆州开始有了实现的可能,同时荆州也是刘备实现梦想最重要的战略要地。
刘备想统一天下,必须要夺取中原,想夺取中原,必定要占据荆州,荆州是刘备统一天下的基本和实力,没有荆州,刘备一生的梦想都要破灭,人一生最艰难的就是在事业处于上升期而遭遇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如果说关羽失荆州还是因为大意的话,那么刘备不顾一切率军讨伐孙权的行为,就是为了刘备内心那个将要破灭的梦想再次燃起的希望。
没有了荆州,刘备所建立的政权将永远只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无法成为一个中原王朝,没有了荆州,蜀汉政权将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后来诸葛亮数次北伐如此艰难,就是因为没有了荆州,蜀汉政权第一个灭亡,同样是因为永远地失去了荆州。
刘备建立政权称帝所以,刘备才会不顾一切地想要讨伐孙权,夺回荆州。这一切,只因为荆州对刘备极其的重要。
其他网友观点刘备的经历非常励志,从一个卖草鞋的,经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皇帝。
刘备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统一天下。
东吴夺了荆州,刘备只剩下益州,人口与地盘均锐减,这些都是刘备半生的心血,再说,失去荆州,隆中对也无法实现。所以,必须伐吴。
关羽失了荆州,荆州本土入川的心理压力骤增,和益州派的矛盾骤然激烈起来,必须转移矛盾,不打曹操就打东吴,东吴新杀了关羽,荆州将士个个愤慨,当然伐吴为先!
况且,刘备年事已高,不能等了,要抓紧时间统一天下。
其他网友观点刘备之所以一定要讨伐东吴,不是因为他忘记了“重兴汉室”的理想,而是受到形势所迫。
尽管因为曹丕篡汉,使东汉王朝覆灭了,给刘备的事业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照理说,此时的刘备应该讨伐曹魏,为汉献帝洗雪亡国之恨才对。
然而,当时错综复杂的局势,又让刘备不能不先对东吴动兵,然后再去讨伐曹魏。这并不令人感到奇怪,导致刘备一定要先伐吴的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荆州的位置很重要,如果荆州能掌握在刘备之手,刘备在北伐中原时,就可以利用荆州便利的交通条件,向曹魏的统治中心发起攻势。况且荆州虽然残破,但是发展潜力尤在,荆州可以成为刘备集团提供人员和物资补给的基地。因此,刘备才一定要夺回荆州!
二、刘备要为关羽复仇(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既然刘备和关羽、张飞义结金兰,誓要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那么,在关羽已被东吴杀害,而且张飞之死东吴也有嫌疑的情况下,刘备只能选择伐吴报仇,以免被天下人耻笑其忘恩负义!
三、刘备也要洗雪东吴背盟之恨!虽说刘备与东吴一直在勾心斗角,但在“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面前,从未背盟失信过孙权。而孙权是怎么做的呢?孙权在关羽压得曹操喘息不得之际,为了夺取荆州竟然在关羽的背后捅刀子、下黑手,致使关羽功败垂成并被东吴杀害!既然孙权的所做所为丝毫不顾盟友之情,刘备当然要给孙权一个教训了!
四、曹魏强而东吴弱,刘备的实力还很有限,如果不顾东吴杀关羽夺荆州的仇恨,贸然兴兵北伐曹魏会是个什么结果呢?恐怕不仅会被人耻笑其忘恩负义,不能为兄弟报仇雪恨,而且还有可能被强大的曹魏击败。即便是刘备和曹丕,打成了胶着状态也很危险!因为,谁也难以保证孙权不会“得荆望蜀”,趁着刘备和曹丕打得不可开交的机会,再向两川发动进攻!而届时刘备将陷于曹、孙两面夹击的被动形势之中,甚至有可能会全军覆灭!因此,刘备才会坚持讨伐东吴!
五、尽管曹丕篡汉建魏,但是要全面整顿好内部秩序,制定好对外的战略战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曹魏的政策暂时还是防守而不是进攻!而尽管孙权袭取了荆州,但要彻底巩固统治尚需时日。所以刘备当然会选择趁孙权立足未稳的机会,为重新夺回荆州放手一搏了!
综上:刘备不伐魏而攻吴,大致有上述几个原因。其中既有形势所迫的因素,也有刘备被东吴背盟激怒的因素!
其他网友观点刘备不顾一切去讨伐东吴,这其实有点让人费解。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按理说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虽然我们现在说这些,是开了上帝视角,属于马后炮,但是当时的情形,刘备应该比较了解。
我们来看看:
关羽败走麦城,丢了性命,又丢了荆州,一下子给刘备两个暴击。关羽是刘备阵营的第一武将,战争时期,一将难求,这个让曹操喜欢的不得了的武将军,一直是刘备征战沙场的最佳武器。荆州是刘备的战略重地,西有巴蜀,东有荆州,左右拳合击,直攻曹操,这是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定好的战略。关羽死了,刘备感情上难以接受,毕竟是义结金兰的拜把兄弟,又是共战沙场的亲密战友,一向爱哭的刘备,这次是真的痛哭不止。
荆州没了,让刘备漂泊了多年好不容易抢下的地盘,一下子就少了一半,只剩下西南的巴蜀。
地盘的减少还是其一,最关键的是战略态势上,少了一半的地盘却带来了不止一半的战略减损。
巴蜀地靠西南,出入不便,刘备政权变成了一个偏安西南的地方性政权,一下子就掉了队,客观地说,此时已经不能说是三国鼎立。
所以,东吴给刘备的打击真的不小,导致刘备一下子难以接受,怒气难消,从感情上和人的情绪爆发上,这可以理解。
但是输急了眼就要一干到底、破罐子破摔,这真的不像一个资深政治家的所为,这又让人不能理解。
而且,最让人不解的是,刘备并没有在关羽死、荆州失的当时,发兵攻吴;而是先搁下一边,跑去成都忙着建国称帝去了,直到当了皇帝之后,才又缓过神来,兴师动众的攻打东吴。
从关羽死去,到发兵东吴,这中间有一年的时间,如果是情绪失控,早应该平复了,要不是情绪失控,那又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刘备,还真的缺点战略家的意思,那时的他已经沉不住气了!再加上,他深信的谋士法正、庞统都去世了,诸葛亮又不被中用(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为官,本着避嫌,诸葛亮不能劝说太多,刘备又不相信他)。
没有高人指点,只能自己脑袋一拍,眼睛一闭,赌一把吧!
结果,输惨了!
刘备逃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开始托孤,这才想起来诸葛亮,但为时已晚了!
所以如果说关羽大意失荆州是刘备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的话,那么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最终失败,则是刘备政权由衰到亡的转折点。后面诸葛亮的治理国家、兴师北伐,只是在帮着蜀汉续命罢了!
—— END ——
@麦小野 ,我们一起瞄历史,聊当下!
其他网友观点刘备执意伐吴的原因很复杂,绝对不是某一个单纯的原因就能解释的。当时刘备刚刚称帝,不过已经年过六旬。
历史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这个时候他又遭逢了人生巨大的变故,关羽、张飞被杀,荆州、上三郡丢了。手里空有数十万大军,却遭受如此屈辱,刘备当然要借题发挥一下。他至少有四个理由伐吴。
01刘备是真的看重兄弟感情,伐吴是为了给兄弟报仇。对刘备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当然就是关羽和张飞。在刘备一文不名的时候,是这两个人誓死跟随,这才让刘备有了争雄天下的信心。
所以刘备跟他们的关系实在是太好了,过去都是跟兄弟们抵足而眠,连自己的老婆都给冷落了。由此可见,刘备对关羽张飞的死,是真的感到难过。
关羽在荆州北伐期间,被孙权的部下偷袭,这才丢了荆州。荆州没了关羽也没脸逃回成都,只能把命丢在了荆州,是东吴的人斩杀了关羽。张飞饮酒过度,常常鞭打士卒。关羽死后,张飞这个臭毛病越发严重,结果导致范疆张达二将,在夜里把张飞的脑袋给割了下来,送到了东吴。这两位生死弟兄,都因为东吴而死,所以刘备对东吴的痛恨,已经到了无法愈合的地步,必须要通过殊死一战,才能解决心中的苦楚。
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三国志》
刘备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帮助两个兄弟报仇雪恨。不管他们有没有结拜过,他们之间的感情都比亲兄弟要亲密的多。
当然了,因为结局失败了,所以大家说刘备这是意气用事。如果当初打赢了东吴,那么我们对他的这种行为,又会是另外一种评价了。
02刘备岁数大了,再不伐吴,可能就没机会一统天下了。刘备登基称帝的时候,已经六十出头了,这个岁数在古代算是非常大了。当然了古代人的寿命之所以显得短,主要是穷人的寿命短,有钱人的寿命是很长的。
比如说司马懿活了73岁,曹操活了66岁,孙权活了71岁,刘备最差,也能活个63岁。当然他们的寿命都被那些战死的、病死的、饿死的给平均了。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
刘备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不能一统天下呢?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当时曹操已经去世了,天下能比得上刘备的君主,只剩下了孙权。
所以刘备要想一统江山,就必须要消灭孙权才行。当时他手里有数十万大军,粮草、器械都十分充足。
如果他停滞不前,等待他的只有死亡这一条路。刘备折腾了一辈子,怎么可能在晚年就放弃折腾呢?所以他想要再试一次。
只要灭亡东吴,那么刚刚登基不久的曹丕,立足未稳,自然也是无法与刘备相抗衡的。他努力了一辈子,走到这一步,希望再往前走一步,自然是没错的。
03刘备伐吴,最起码是要夺回荆州。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安排,刘备先夺取荆州,再夺取益州,随后等到天下有变,或许这个变就是曹操挂了,就从荆州和益州同时出兵北伐,那就能稳定大局了。
可是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荆州已经被东吴给抢走了,那么刘备北伐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出口。此外荆州还是刘备重要的兵马、钱粮来源地,丢了这块地方他损失非常大。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隆中对》
为此刘备必须要将荆州抢回来,即使自己这一代人无法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他也要先保住荆州、益州这两块重要的地盘,让后世之君继续努力。
所以伐吴最基本的目的,应该就是夺取荆州。这里是天下腹地,四通八达,不管是攻取东吴还是北伐曹魏,荆州都是必不可少的地盘。
我们看刘备打夷陵之战的时候到底有多痛苦,就可以知道荆州的重要性了。从巴蜀攻打荆州,山路崎岖,十分难走。可是从荆州攻打东吴,却是一马平川,只要过条湘江就可以了。
刘备如果还信任隆中对,那么就会想着夺回荆州。当然了能消灭东吴是最好,不能消灭东吴,先拿下荆州也是不错的。
04要么北伐,要么东进,刘备此时必须出兵。刘备是停不下来脚步的,有些人一辈子原因安安稳稳地守着一个地方一份工作,以此换取人生的满足感,这也未尝不可。
但是刘备偏偏是那种无法停止折腾的人,他这辈子前二十年游学,中间二十年创业,后二十年发达。一直都在折腾,压根没有停歇过。
所以这个时候他登基称帝后,必须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发动战争,几十万人马养在手里不创造收益,那是一笔巨大的开销。那么讨伐对象就有两个,要么是曹魏要么是东吴。
相比较曹魏来说,东吴相对弱小,更容易打赢。所以从战略上来说,刘备攻打东吴是没错的。不过孙权比曹丕要出色得多,这是刘备必须要防范的地方。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刘备不可能一直养着手里的这些兵马。他需要在最短时间里,创造最大的收益才行。
总结:伐吴势在必行,只是结果失败了而已。因为伐吴失败了,所以后世对刘备的诟病越来越多,认为他这也错了那也错了,就是不应该伐吴。
其实从战略、经济、时间角度去考虑,伐吴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刘备的选择是没有错的。打下东吴以后,和曹魏划江而治,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万一对方出一个昏君或者内乱了,那蜀汉岂不就有机会了吗?
当然了,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因为失败了,所以这一战略被各种不看好,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折腾的话,你还能安稳工作到老,有何不可呢?
参考资料:《三国志》
其他网友观点要回答“刘备为什么不顾一切要去讨伐东吴,就连自己的初衷都忘了吗?”必须得先从刘备要去讨伐东吴前,这个时期整个三国综合实力格局是怎么样的来进行分析。
一,刘备讨伐东吴时期三国的实力格局
上图是三国末期三国各自人口军队数量,因为后期是经过休养生息了,所以三国前期人口总数肯定比后期少。在蜀汉最鼎盛时期,也是关羽打赢襄樊之战,刘备打赢汉中之战时候,蜀国的人口军队才和吴国实力差不多,但还是吴国更强一点。关羽被杀荆州被吴国占据后,魏蜀吴三国的实力格局最终奠定,而这种实力格局持续到西晋统一就没有变化过。所以刘备在去讨伐东吴这个时期,三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就如上图所示的人口、军队数据对比。
二,刘备的初衷是兴复汉室统一天下,要实现需要什么条件
要实现刘备的初衷所需的条件,诸葛亮的《隆中对》就已经做说得很清楚,我们来看下其中一段的原文: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要北伐成功,兴复汉室有一个前提条件,需要“天下有变”也就是魏国自己内乱四分五裂起来,而自己还得占据荆州益州地盘时刻准备着,并且在魏国没有内乱之前,必须得和东吴结盟才能和魏国抗衡,保持不被魏国给统一了。那为什么诸葛亮说必须得荆州和益州两路同时出兵那,一路为什么不行那,因为孙权在没有占据荆州之前,他只能一路进攻寿春方向,蜀国有两路出兵可以比孙权一路更快的占据魏国更多所统治的地盘,那么魏国被蜀国和吴国给灭了后,蜀国最后综合实力超过吴国,这样也才可以把吴国给灭了,统一天下,兴复汉室。
三,为什么一定要讨伐吴国不可
首先以刘备失去荆州后的综合实力,他要攻打魏国,两国综合实力对比差距太大,肯定打不过的,后来诸葛亮、姜维北伐失败就验证了确实打不过,那么他要统一天下就只能收复失去的荆州,没有收复,反而东吴就可以实现诸葛亮的隆中对的战略了,天下有变,变成他可以两路推进,比蜀国更快的拿下更多魏国的地盘,在灭掉蜀国,最后变成吴国统一天下。如果刘备坐等讨伐吴国前格局发展下去,那么蜀国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不是被魏国给灭了,就是被吴国给灭了。既然魏国无法打,那就必须打比魏国实力弱的吴国了。其次刘备不是不顾一切,他一直耐心的在等待时机。当关羽、张飞陆续被杀,且失去荆州地盘后,他是一年多后才出兵,为什么这个时候出兵东吴,因为曹操死了,魏国刚刚新主登基内部不稳,而曹丕比曹操两人的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他又出师有名给关羽、张飞报仇,此时荆州从赤壁之战到被东吴占领,关羽统治了将近10年时间,而吴国占据也才一年多时间,所以统治还不稳,也会比较好打。
总结:因为上述三点原因,而且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所以必须得讨伐东吴不可,把原先失去的荆州地盘给拿回来,才能实现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安排。可惜夷陵之战战败,从此蜀国的命运也就注定了。最后是“天下没变”魏国没有四分五裂,也因为他的综合实力在三个国家最弱,所以最先被魏国给灭掉。其他网友观点大家好,我是晚来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223年6月10日,昭烈皇帝刘备白帝城托孤,望着坐在床塌前的诸葛亮,想起当年三顾茅庐诸葛亮和他说的话,感慨万千,心中充满了不甘与后悔!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中,诸葛亮已经把天下大势分析的很清楚了,而且刘备此时的成就也是诸葛亮隆中对的具体验证,那么他为什么不听诸葛亮的反对,坚决伐吴呢?
一,为关羽报仇
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刘备心有不甘,要为关羽报仇!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他们兄弟三人的感情太好了,刘关张三人起于微末之时,从桃园三结义开始就在一起征战天下,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那时候被曹操打得多么狼狈啊!可是两兄弟不离不弃!失散之后,关羽和二位嫂嫂困于曹营,曹操对关羽是上马金下马银,想收降关羽,可是在得知刘备下落之后,毅然保护两位嫂嫂千里走单骑,投奔刘备,这份感情刘备怎么能忘啊!现在关羽被东吴害了,那是必须要报仇的!
二,被仇恨冲昏了头脑
此时刘备听闻关羽被害,已经失去理智了,仇恨蒙住了双眼!正是因为关羽忘记了诸葛亮的“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低估了东吴的实力,没有处理好和东吴的关系,导致惨死!刘备不仅不引以为戒,反而变本加厉大兵征讨!这实在是太失策了!
三,刘备个人能力和对东吴实力的低估
其实不客气地说,刘备有什么能耐呢?后期所有成就,都是诸葛亮帮忙取的的,没有诸葛亮之前,三兄弟的惨相世人皆知!那时候你刘备打过几次胜仗啊?你不用大脑想一想,东吴已立三世,物绕丰富,人才济济,战将云集,哪里是你口中的纸老虎软柿子?结果被你半点不放在眼里的陆逊火烧连营!可叹啊,不知道那一刻你会不会想起诸葛丞相?火攻可是他的拿手好戏啊!
所以,从以上几点来看,刘备伐吴是一大失策,战后实力大损,其实已经丧失了争霸天下的基础!而且刘备也算是步了关羽的后尘,都忘记了丞相的战略,忘了初衷啊!这也告诉我们,能团结的一定要团结,该慎重的必须慎重,任何时候保持清醒!
其他网友观点要说初衷,刘备的初衷就是,一统天下。
他始终没忘。
刘备起先不过一个贩卖草席的并自命为中山靖王之后,其绝对可以称之为从零开始的一代枭雄。能让他成为这样一个枭雄的,并在群雄纷其的三国风云中逐渐壮大。刘备靠的是他声名,皇家之后,仁德之品,忠义之性。
对刘备来说,他最重视的也是他的身名。这也确实给刘备带来了可以最终三分天下并立国蜀汉的丰硕成果。他的初衷可没偏安一隅那么简单,还是为了图天下而去的。《后汉书》提到,孔融被围,派太史慈求救刘备,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于是,此时为平原相的的他,马上派兵三千救援孔融。
从上面记载可看出,刘备何其重视他的名声啊。
又见三国志隆中对书中,刘备对诸葛亮说的是,“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然而诸葛亮告诉他的是,”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作为一个已经有天下之图的刘备来说,试问,不图孙权的江东之地何以图天下。但这是求才之时,诸葛亮此时说啥都是对的。
这也是刘备对于诸葛亮一堆长篇大论,以及未来筹谋规划,书中描述只有一个字,“善”
关羽死于219年,刘备准备2年后方才出征讨吴,一切说明了,刘备伐吴就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哪有什么2年后才兴兵的。为什么不立即报仇伐吴?
这中间时间,刘备没闲着,先杀了刘封,也免得他忠义仁德的人设崩塌。杀了这位被称为刚烈勇猛之将的其中一条理由就是不救关羽……如果救了,关羽不会死。
这暂时堵住众人悠悠之口,毕竟得先找到替罪羊,毕竟此时伐吴准备尚且不足。刘备能傲立三国,自然靠的是其也具有的战略眼光。
第二年,曹丕称帝,这时候刘备已经59岁了……就像很多现代59岁之人一样,刘备也称帝。想享受一下当帝的好处吧。
221年,刘备兴兵,此时60岁。七十古来稀,刘备还有多少个十年?
曹魏实力暂时很强,先整军伐吴吧,找的理由就是为关羽报仇。这才叫师出有名。
结论所有事情都表明,为了实现有生之年的目标,也为了给天下人以刘备刘玄德为贤明且重义的既定人设,报仇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原因,征讨吴国、继而魏国平定天下那才是理想,这确实符合刘备的初衷。
其他网友观点我的观点是:
☞如果你认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就以为刘备“冲冠一怒为兄弟”,那么你就错了。
☞刘备讨伐东吴不纯粹是为了报仇雪恨,他还有针对诸葛亮的成分,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的野心。
刘备礼贤下士背后的腹黑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给人一副谦谦君子的形象,其实他曹操一样都是腹黑的人物。
【刘备——影视形象】
诸侯争霸,君子是没有前途的,每次乱世中的英雄,那一个不是法家和兵家的信徒,儒家每次在乱局中都是碌碌无为的。
刘备不读诗书,好结交豪杰,行为类似刘邦。只是他不走运,遇上同样腹黑,出身更好的曹操。
曹操占领了北方,打到刘备满地找牙,落荒而逃,只能客居刘表手下,苟且偷生。他不得已才听从徐庶建议,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看能不能时来运转。
【诸葛亮】
诸葛亮果然厉害,赤壁之战,为刘备捞到荆州这个大地盘。刘备一夜暴富,同时对诸葛亮满怀狐疑。
毕竟,刘备也算是个英雄,劳碌了半辈子,一事无成。诸葛亮三十岁未到,出师不到一年,成就如此之大,不能不让人活恐惧。
后来庞统来投靠,刘备故意亲近庞统,关羽张飞管兵权,以此开平衡诸葛亮的权力。
关羽和张飞之死,让刘备恐惧,讨伐东吴证明自己可以不依靠诸葛亮诸葛亮的隆中对,要结交东吴对抗曹操。刘备一开始就心知肚明,但是对诸葛亮的恐惧战胜了他的理智,这是刘备的弱点。
庞统在征讨西川时遇难,刘备不得已再次启用诸葛亮,但他授予关羽大权,可以自由行事,这无形中默认允许关羽可以破坏孙刘联盟。
结果关羽和张飞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先后被人害死,这些都与东吴脱不了关系。
刘备的权力核心受到重创,他急需重振雄风,证明自己还可以独当一面。刘备的腹黑和目光短浅的弱点暴露无遗,他决绝诸葛亮的建议。不惜公开破坏隆中对,以此来羞辱诸葛亮。
最后事实证明,诸葛亮是对的。刘备后悔莫及,白帝城托孤,既有对诸葛亮的歉意,又有算计的因素。
小 结刘备不能一统天下,是因为他不能像刘邦一样,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关键时刻,刘备对诸葛亮玩弄权术,挑战隆中对,结果事业遭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