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清朝总兵究竟是多大的官职?

网友提问:

清朝总兵究竟是多大的官职?

优质回答:

在古代,官员的职权可大可小,总兵究竟是多大的官职,这个得看是乱世,还是太平盛世。

清朝康熙三年,曾发生一次非常骇人听闻的“木窖乡之难”,因当时一个村民触犯清朝总兵吴六奇,导致这个村的居民几乎被杀尽。

木窖,就属广东梅州双溪乡。在双溪村南6公里。据说,古时该村四周树木繁茂,中间成窖窟状,故称木窖村。

事件发生后,吴总兵反而说成是“沐浴教化”,他居然好意思下令把“木窖”,改名为“沐教”!

古代,天高皇帝远,总兵有兵有权,生杀予夺,和土皇帝差不多!尽管如此,总兵还是有它的管辖范围和兵力限制。

事实上,清朝总兵权力很大,应该是绿营野战兵团的主将,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师长或军长,他由各省提督管辖

清朝的总督巡抚是封疆大吏,其下有提督和总兵,都是军职高官。

提督是一个省或两个省的军事总管,负责统辖辖区内的陆路或水路官兵,职位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省军区司令员或大军区司令员,军衔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将。

而总兵,明清不大一样,明朝时,总兵是虚职,由地方都督兼任;清朝总兵权力很大,是绿营野战兵团的主管,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师长或军长,由各省提督管辖,军衔少将,是官衔正二品的地方实力派人物。

石达开穷途末路之时,曾经向清朝总兵投书请降,可见总兵权力之大

由于十万太平军将士的回归天京,洪秀全十分高兴,特把这支部队命名为“扶朝天军”以示嘉奖,这时,坚持出走的石达开一意孤行,更加寡不敌众。

他带领几万人从广西,经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到达四川。

1863年5月在大渡河紫打地,陷入绝境。

石达开穷途末路,向清朝总兵投书请降,然后带领他的儿子,和亲信数人到清军营内投敌。石达开在敌人军营中写了一份“自述”,后被处死。

举一个例子!

萨镇冰是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后被选派留学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任职北洋舰队,成为中国最早的海军将领之一。

他当任清朝总兵后,不久就升任海军提督和海军部副大臣。

民国时授衔海军上将,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

可以说,一个军人能够成为总兵,那么此后就可以青云直上,往往前途无量!

也可以看出,总兵和提督官职差不多,仅仅是略逊一筹而已。

清朝总兵,是地方在上领兵打战的直接指挥者,往往是一线作战的指挥官清朝咸丰末年,太平军将领李世贤进兵攻打严州城,击败驻扎在建德五马洲的清朝总兵陈玉良。

陈玉良的残兵败将,在县里东南乡一带烧杀抢掠,太平军一面前往追击,一面派人坐镇府城,安定民心,百姓纷纷回城开店营业,童谣热情歌颂了太平军。

1800年,襄阳起义军的余部在高二、马五的领导下,在竹子山大败清军,杀死清朝总兵施缙。

以后,他们又同张士龙部合兵于甘肃秦州夜袭清军,杀死清军将领十七名,歼灭清兵一千!

这个两个历史事件,起义军的直接对手就是地方在上的总兵,他们是维持清朝统治的一线指挥官。

清朝总兵也是抵御外患的重要力量

据说,日军发起平壤战役,占领朝鲜全境。清朝总兵左宝贵英勇牺牲。

随后,中日双方又打响了黄海海战。

9月16日,北洋舰队护送轮船运兵到黄海大东沟。舰队返航时,遭到日军舰队袭击,海军提督丁汝昌下令迎战,日舰利用自己速度快、炮火猛烈的优势,绕向侧后攻击“扬威”等舰,并轰击冲在前面的“定远”、“镇远”舰。

北洋舰队腹背受敌,旗舰“定远”号被敌舰包围,情况十分危急,“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见状,激励全舰官兵说我们参军卫国,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如今敌强我弱,情况危急,正是我们为国奋力作战之时!

这里海军总兵左宝贵和海军提督丁汝昌,都是甲午海战的重要指挥官。

清朝总兵为绿营的高级武官,受提督节制;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所直辖之营兵称镇标总兵对属下营官,有生杀予夺之权力!

光绪年间,清朝总兵左宝贵治军严明,不准官兵酗酒肇事,扰害百姓。

否则,严惩不贷,有一营官,自恃皇族,公开霸占民女,左总兵将其抓获审讯。

营官肆无忌弹地在大堂上叫嚷:你问我的事我全有,霸占民女又怎样?

难道你左回子敢摘下我的黄带子?事实上,扎黄带子乃皇族标志。

左总兵确实是回族人,也是个铁面无私的人,他勃然大怒,下令立即将其推出营门,斩首示众!

此后,左总兵的军营官兵,不再敢随意欺压当地的老百姓了。

当然,清朝“恶棍型”的总兵也很多,朱一贵托称明朝皇帝后裔,他被推为首领。台湾府城的清朝总兵欧阳凯不敢接战,居然欺侮当地老百姓!

朱一贵等人,斩木为兵,占据冈山,举起义旗,上书“激变良民,大明重兴,大元帅朱”字样,要与清朝誓不两立。

驻扎在台湾府城的清朝总兵欧阳凯,得知朱一贵起义的消息后,派右营游击周应龙率领清兵及当地高山族壮丁去镇压。

但清兵畏缩不前,不敢与起义军接战,只是四出掳掠,杀人放火,欺侮那些没有组织起来的老百姓,激起了台湾人民更大的愤怒,纷纷起来抗击清军。

清朝总兵也有关心民生的官员,一位勤政的清朝总兵,一种脍炙人口的优质稻米,“小站米”应运而生

天津下游水系复杂,多达九派,水灾频繁。

九宣闸建于清光绪六年,它控制南运河与隋唐卫运河河道,以能“宣泄九派之水”而得名。

打开深邃的历史,一位勤政的清朝总兵,一种脍炙人口的优质稻米,穿越时空款款而至。

光绪元年,李鸿章的嫡系淮军将领,周盛传担任天津镇总兵,统帅马厂7个营兵,屯驻于小站镇,也就是天津市新农镇。

他看到守地“空廓百余里,地废不耕”!周盛传赶紧向李鸿章汇报开发此地的思路,从此便有了这个“宣泄九派之水”的水利工程。

总而言之,清朝总兵已经属于高级将领了,是维护清朝的重要地方武装大员,往往是一线指挥者,其权力可大可小,对部署有生杀予夺之权力,而且还有治理地方的一些与军事关系密切的事宜。

我是@龚柳辉 朋友们!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分享!

其他网友观点

“总兵”一职起源于大明帝国。清王朝沿用“总兵”一职,虽品级极高,正二品衔,但实际政治地位和权力早已严重缩水,说白了就是一介武夫。

为甚?清王朝的总兵,“婆婆”太多!总督、巡抚、提督均是其“婆婆”。自大宋帝国时,一股重文轻武的风气自上而下深入人心,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歪风邪气”——“轻视武将”。特别是和平时期,武将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严重受损。什么“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当国家发生战争及国内发生战乱时,武将们才被重视。大明帝国后期的吴三桂、左良玉等这些拥兵自重的厉害角色,都是总兵官出身,他们之所以被皇帝青睐,或封伯或封侯,皆因有强大的军事后盾。

明帝国末期,全国共有20多个总兵官分散在各地坐镇,就兵力上而言,一个总兵官手上拥有的兵力,少则几万,多则十万左右,这个时期的总兵,实权那是相当的大。

清王朝时期,王朝的统治者感于总兵官这个厉害角色,虽沿明制也设总兵官一职,但却对总兵官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明确总兵官为正二品衔,提高了生活待遇,但政治地位于明帝国相比之下,有天壤之别。

总兵在清王朝时期的全称一般是“镇守某某地方总兵官”,总兵官职属于绿营兵中的编制,与八旗兵的都统是有本质区别的。八旗都统是每个旗的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从一品衔。虽级别只差一级,但政治地位相差十万八千里。清王朝和平时期的总兵官,虽说是个正二品的“省军级”高级武官,但在世人的眼里,他们远不如一个科举出身的七品知县“光宗耀祖”。甚至在一个“五品知府”的眼里,时不时都有“轻蔑”的眼光。这时的总兵官,地位尴尬,上有提督、巡抚、总督这些众多“婆婆”,难以放开手脚,施展拳脚。

清王朝后期,列强无耻地侵入及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军人的地位才忽然提高,这时的总兵官才逐渐进入统治者的法眼。一些总兵官的政治地位急剧上升,或因军功成为封疆大吏。

其他网友观点

清朝拥有两套军事体系,一套八旗,一套绿营。而总兵,就是绿营体系内的军事长官。

按清朝的绿营军制,一省绿营兵马由提督负责节制,下设镇、协,营、汛,而一镇之最高军事长官,即为总兵,官阶为正二品。

清朝全国设总兵83名,其中陆路总兵70名。大致来说,平均一省置3至4镇,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军分区或警备区。清朝全国绿营兵力63万,抛去总督直辖的督标、巡抚直辖的抚标和水军,大概还剩50万上下。估算一下,总兵所辖一镇大概有7000人,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师长。但实际上全国诸镇的兵力部署并非平均分配,有的镇辖两三千兵马,有的能达到上万人。

清末新政时,全国编练了36镇新军,一镇最高长官为统制,品秩对照的就是总兵衔。后来民国建立,但清末的这套军制延续了下来,只是把镇改称师,这也就是今天军队建制中师长的来源了。

最后必须要说,虽然总兵统辖数千兵马,又是正二品衔,看起来官很大,但实际上在清朝的官僚系统中,总兵的地位并不高,权力也不大。

首先清朝重文轻武,所以总兵从权力和地位上不仅远远比不上差不多同品级的总督和巡抚,而且还要受督抚的节制。其次清朝重旗轻汉,所以除了要受督抚的节制,还要随时受到附近驻防八旗的监督。总兵只负责统兵带兵,完全没有调兵的权力,调兵权掌握在皇帝和兵部手中。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一些人逾期了,银行和金融公司为什么不直接起诉?

下一篇: 特朗普如此拙劣的总统为什么会有大批支持者,还是近似痴狂的那种?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