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古代离婚叫做休妻,那如果妾氏不要了,叫什么?

网友提问:

古代离婚叫做休妻,那如果妾氏不要了,叫什么?

优质回答:

这个理解大错特错。

古代的离婚可不只是休妻这样一种形式,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

针对与妻子的离异,主要有休妻、和离、义绝三种形式。

休妻:

这是大家最熟悉的离异方式。但是,休妻的前提是妻子犯了大过错,如果没有犯错是不能轻易单方面解除夫妻关系的。所谓的大错误,其实是指犯了七出之过这些。

和离:

其实也就相当于今天的离婚。夫妻双方,秉持着以和为贵的原则,经过和议后自愿离婚。

义绝:

这是由官方强制离婚的方式。夫妻双方中的任意一方,如果存在杀害、伤害、奸淫对方亲属的行为,或者被对方亲属有如上行为的侵犯时,就由官方判决强制离婚。

和妾的离婚,在古代叫做“出妾”

妾并不需要特别休弃,这是妻子的权利。在不同时期,妾的法律地位不同,所以如果不想要妾了,方式也有所不同。

出妾的几种方式:遣归、赠卖、驱逐。

遣归:就是指送还给妾的娘家,这就是男主人一句话的事。

赠卖:就是赠送或者卖给别人。但我必须要说的是,这是清朝以前的情况。清朝以来,妾的法律地位提高了,严禁赠卖。

驱逐:随便赶出去。妾娘家没人了,没办法送还回去,就从家里赶走。

总而言之,不要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古人的思维吧。

其他网友观点

下堂。

张爱玲《花凋》里写到了:“最小的儿子是一个下堂妾所生”。

有个词要“下堂求去”,可以指妻,也可以指妾。但是单把“下堂”两个字提出来,只有与“妾”连用的。我在任何小说中没见过“下堂妻”的说法——不包括现在不靠谱的网络小说。

如果你在民国及以前的小说中见到有“下堂妻”的说法,请一定要通知我一声。多谢。

其他网友观点

在古代夫妻离婚叫休妻,抛弃妾室则叫休妾。休妻和休妾是大不一样的。

早在西周时期,解除婚姻关系,就有了明确的礼制依据。

周礼中便给出了丈夫休妻的七大理由,也就是所谓的“七去”又称“七出”。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礼记•大戴礼》)

也就是说,七条中占了一条,男方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休妻了。

当然也不是随便满足一点就必然可以休掉妻子,也有三条保护女方的规定,即所谓的“三不去”。

“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七出三不去共同构成了古代男子休妻离婚的基本规则。所以休妻不是可以随心所欲想休就能休得了的。

而休妾就简单得多了,妾室在家族是没有地位的,妾室在妻子面前,就是一个奴才而已!只能管管下人,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有在下人面前才有话语权。

妾过门只需要向妻磕头递茶就可以了!如果不要妾室了(即休妾)只是根据夫君的喜好,一句话就可休了,甚至不需要夫君,妻子就有权休妾!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唐玄宗真的抢了自己儿子李瑁的媳妇吗,李瑁最后被杀掉了吗?

下一篇: 历史上康熙真的把皇位传给四阿哥了吗?还是另有其人?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