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为什么不能摆脱曹操的控制,但是康熙却摆脱了鳌拜的专权?
优质回答:没有可比性,汉献帝是在曹操地盘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只是把逃亡的天子接到自己的地方,汉献帝没有任何实权,而鳌拜只是权臣,顾命大臣之一的索尼就对他有牵制,而曹操在自己的地盘上自己说了算
其他网友观点性格使然!也就是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啊!
同样是王室子弟,汉献帝在风雨飘摇中长大,成长过程中担惊受怕,保命是第一要务,所以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康熙成长时期,正是大清上升时期,生活稳定优渥,王室子弟天生的优越感,童仆侍候,让他形成不羁的性格。
当汉献帝被曹操挟持,作为傀儡的他,知道日子不好过,活得很憋屈,但他无还手之力,只求保命。
遇到同样问题,鳌拜想控制小皇帝康熙,康熙却受不了,用自己能用的权力,给鳌拜以反击。
鳌拜根本就没有把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放在眼里,康熙的反击,他只当是小孩子的玩的过家家的把戏,这是康熙能击败鳌拜的关键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时代不同。
汉献帝生活的时代,汉王朝正在走下坡路,汉献帝所有努力都是徒劳,大厦将倾,大势所趋。
康熙所处时代,清王朝正如日中天,不管是不是康熙,换了谁帝国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其他网友观点同样都是被架空、同都是少年,为什么康熙就可以用小侍卫将鳌拜拿下,而汉献帝却将傀儡从小做到大,都没能拿下曹操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分析一下局势便可以说明一切。
汉献帝汉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奸雄鹰扬,大汉王朝气数已尽,天下也被地方州牧或者是地方军阀所把持,中央权力被一分为多,政令出不了洛阳城,就是出了也没人听。彼时彼刻,先是大将军何进串通何太后立少帝刘辩,随后董卓入京,废少帝而立献帝刘协,刘协的悲惨命运从此刻开始。
董卓被杀后,李傕郭汜祸乱京城,曹操乘机入京迎奉天子于许县,开始奉天子以令不臣,随后诛吕布、败袁术、灭袁绍,一统北方。乃至后来曹操称魏公建魏国做魏王,其子曹丕篡汉自立。看似经过了很多年,看似经历了很多人,看似经受了很多事,看似一切都在变。确实,环境在变,敌对势力在变,但有一点永远没变,那就是汉献帝无兵无权。
自从灵帝之后,大汉朝已经没有纯粹的国家武装,全部是地方势力。毛主席曾说:“枪杆子里出政权”,你没有兵,你只能做一个橡皮图章,军阀用你是一刻,不用你也是一刻,你的命运完全在他人手中掌控。
虽然汉献帝无能为力,但是大汉朝还是有一批所谓的“忠臣”在,他们敢于冒险,意图发动政变夺权。但是谁也不能肯定,夺权成功之后会不会出现第二个曹操,所以我在这里用所谓的忠臣来描述他们。这些人比起汉献帝来是有些手段的,但是比起曹操来,那实在是差的远。
建安五年,汉献帝给车骑将军董承传递了一份衣带诏,结果东窗事发,董承等一系列参与其中之人全部被诛杀,马腾被骗入京杀害,只有刘备脚下抹油跑得快,否则也难逃一死。其余心有余悸之人要么投降曹操阵营,要么被杀,荀彧在劝阻曹操称魏公无望之后被害,朝廷内部已经没有纯粹的汉臣,而是全部成为魏臣。
无兵无将无人,别说是汉献帝,就是汉武帝也无可奈何!
康熙帝康熙的情况比起汉武帝来就好得多,首先,鳌拜掌握的只是部分政权,并没有形成垄断。在政治上,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互成犄角之势,牵制鳌拜。苏克萨哈被逼死后,跳梁小丑遏必隆立刻与鳌拜串通一气,但是索尼身为首辅大臣,在朝廷之中有一呼百应的能力,成为鳌拜在政治上最大的阻碍与牵制。
军事方面,鳌拜掌握了八旗部队与绿营军,看似是掌握了大清所有军队,实则不然。满清八旗旗主各领以旗为祖制,自皇太极始,两黄旗就属于皇旗,经过顺治改革之后,上三旗与下五旗之间有了明显的等级差别,而且旗主的共主为皇帝。
对于鳌拜而言,除了镶黄旗,其他旗主都是各怀鬼胎,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拿着他的脑袋去邀功。对于各旗主而言,大家都在相互观望,伺机而动。这样的军事团体不像是一家人,更像是大狼与小狼的斗争。
索尼死后,鳌拜权力达到顶峰,权倾朝野,但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充当起了为康熙分忧的职责,带领着一批索尼旧部在朝堂上与鳌拜党周旋 。康熙则是想出了用布库擒拿鳌拜的方法,先是将鳌拜的亲信遣出京城,用自己的心腹取得了京畿卫戍之权,骗鳌拜入宫后一举擒拿并下狱治罪。
鳌拜被抓之后,其亲信遁逃无形,八旗将领也都表示与鳌拜没有任何瓜葛,鳌拜从万人之上瞬间掉入深渊。他的失败与其面对的敌人能力出众有关,也于自己的莽撞有关,更与当时大清国初定的国情有关。但无论如何,鳌拜之于曹操是不如的,汉献帝之于康熙又是不如的,强遇弱,弱遇强。相对强的帝王在国家稳定之时遇到了相对弱的对手,岂有不胜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