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有人说,内地富豪都喜欢贷款,李嘉诚有汇丰银行支持,却很少借钱,这是为什么?

网友提问:

有人说,内地富豪都喜欢贷款,李嘉诚有汇丰银行支持,却很少借钱,这是为什么?

优质回答:

最近,有网友提问,为什么内地富豪都喜欢向银行贷款,而李嘉诚虽有汇丰银行支持,却很少借钱,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我们认为,李嘉诚在最初创业的时候也借了不少钱,刚创业的时候他自己向亲戚朋友借的钱,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李嘉诚向银行借钱。直到李嘉诚旗下的商业帝国,可源源不断向李嘉诚提供充裕的现金流。

有外媒曾经报道,说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目前的负债率只有1.3%,我们当然不知道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不过可以肯定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负债确实相当的低,不会超过10%。可能有很多人觉得奇怪,通过借钱的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的杠杆率,扩大企业盈利能力,那李嘉诚为什以不通过借钱去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呢?

首先,李嘉诚旗下各项业务都形成了一个商业帝国,这些业务相铺相成,可以源源不断的为李嘉诚提供充足的现金流。从目前情况看,由李嘉诚长子李泽矩掌控的长和系每年产生的现金流就高达几百亿港元以上,所以李嘉诚根本不缺钱,也不需要去向银行借钱。

再者,李嘉诚早年就开始布局海外资产。目前,李嘉诚家族经营的业务包括港口、地产、酒店、零售、基建、能源、电信等业务这些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此外,李嘉诚通过维港投资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比如,李嘉诚持有美国脸谱股份市值达到200亿美元以上,加上其他公司的股份,李嘉诚持有海外上市公司的股份市值至少要在300亿美元以上。所以,李嘉诚家族每年除了海外业务投资有源源不断的赢利流入外,即使遇到流动性不足,还可以变卖海外的股份和物业。

最后,李嘉诚从2013年开始就处置了其名下的物业,累计套现超过1500亿港元。李嘉诚之所以抛售名下物业,主要他也看到了楼市存在着较大泡沫。而李嘉诚又有一句名言,就是绝对不赚行情的最后一个铜板。目前,李嘉诚手里还有不少物业,未来李嘉诚家族不可能完全撤出房地产业,但是,努力降低房地产业务的占比,回笼一部分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才是李嘉诚的目标。近年来,李嘉诚抛售了不少名下物业,现在手里也并不缺乏资金。

但是,内地富豪们就不同了,他们都患了投资饥渴症和融资饥渴症,背后有强烈加杠杆的冲动,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第一,国内富豪们一心都想做行业领袖,要想成为行业领袖企业,那肯定是除了在国内股权融资外,就是靠向银行借钱扩张才能达到目的。

此外,即便是成为了行业领袖后还不满意,又希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获得全产业链利润,做到上下游通吃。而一旦打通全产业链以后,马上又要跨界经营,成为一个超级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行业,结果是企业永远缺钱,永远不断要向外借钱。

第二,国内企业还有一个毛病,哪个行业有钱可赚,就一窝蜂的去投资,这钱都是向银行贷款的。于是老厂扩建,新厂筹建,没日没夜的开始抓紧生产,很快就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目前钢铁、汽车、光伏、风电等这些行业都曾经辉煌过,但现在又因是产能过剩而持续低迷中。这几年,房地产赚钱多,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做房地产生意了。

第三,开发商拿地、造房子、做销售都要用钱,而开发商不可能拿自己的资金去造房拿地,实际上,开发商自有资金只有25%,其他75%的资金都向银行借贷,或者通过卖楼花的方式筹措资金。现在国内开发商的负债率都高达80%以上,也有很多超过90%。对于开发商来说,杠杆率越高,卖房收益率越高。

内地富豪喜欢贷款,主要是他们要业务扩张、要投资、要建房产,都需要大肆加杠杆,好像再多的钱也不够花。而作为华人首富的李嘉诚来说,他已经打造了自己家族的商业帝国,并不需要再搞业务大扩张,而且李嘉诚既有名下企业向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又有海外投资带来的丰厚的回报,更有这些年抛售房地产回笼的大量资金,李嘉诚现在并不差钱,而是钱根本用不掉,当然就无需向汇丰银行代款了。

其他网友观点

李嘉诚之所以成为“李超人”,长期霸占华人首富位置,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在屡次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李嘉诚都会谈到自己对于负债率的控制,他认为现金流非常重要,控制负债是应对各种风险最好的方式。

虽然严格控股负债,但这并不代表李嘉诚不敢冒险,不敢冒险的商人是成不了大器的,比如60年代中期李嘉诚大举收购地产公司的时候,正值香港地产最低迷,经济最糟糕的时候,其他人不敢但是李嘉诚敢。不过李嘉诚冒险体现在战略决策上,但是在战术上——比如控制现金流方面,他仍然是非常谨慎的,这也是他和内地很多地产大佬不同的地方。

据李嘉诚自己透露,,长实2013年的负债比例是4%,和黄是21%,而内地开发商动辄就是80%、90%以上,很是可怕。但这里也需指出的是,内地和香港的账目处理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内地有大量的预收款(预售导致)纳入了负债,导致开发商债务水平被夸大了。以万科为例,其资产负债率为85%,但是其中有5666亿是预收的房款,扣除这部分后的资产负债率将下降至77%。万科如此,恒大、碧桂园、融创业也是一样。

当然,相比李嘉诚的和黄,内地开发商的负债率仍然是非常高的,但这并不代表李嘉诚的经营思维就更高明,毕竟企业家所处的时代,两地市场完全不同。

先说时代。香港从一开始就是搞的市场经济,所以注定经济波动性非常大,大起大落并不少见。李嘉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如果不控制好负债规模,那么很可能一次经融危机就使得公司倒闭。最典型的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香港房价是降了一半以上的,如果李嘉诚不控制好负债规模,那肯定公司全就搭进去了。而内地的开发商呢?大规模的房产开发,实际是从1999年房地产市场化开始的,距今不过20年时间,虽然中间有2008年次贷危机,但有4/万/亿很快又把房地产拉回来了,虽然内地也经常调控房地产,但房地产价格并没有出现暴跌的情况。所以,你可以说,许家印也好,孙宏斌也好,他们遇到的问题都是公司内部问题,没有真正遇到过那种崩盘的市场状况,所以他们的风险意识显然要低于李嘉诚。

再说市场不同。虽然内地的房地产开发都是从香港那里学来的,但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过去20年,是大规模的城镇化的时代,开发商只有胆子大、跑得快才能占有更多的市场,才能做大做强,否则就沦为二流角色,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就是这个道理。反面典型金地、招商,就是因为不够激进,所以现在掉到第二甚至第三梯队,恒大、碧桂园、融创敢大举负债,所以都跑到了行业前四的位置。但是李嘉诚呢?李嘉诚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房产开发再赚钱市场也只有那么大,换到内地,他如果不敢大举负债,不敢激进扩张,同样被甩在后面。我们当然看到了李嘉诚在内地屯了很多地,赚了很多钱,但他永远也无法在规模上超越恒大、万科。换个说法,如果是内地的开发商学李嘉诚的谨小慎微,那同样也只能在开房产这个圈子被淘汰。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其他网友观点

说李嘉诚不要贷款,是不实事求是的。如果没有银行的支持,就没有李嘉诚的今天。

那么,为什么现在李嘉诚不要那么多贷款了呢,那是因为他的实力已经足够的强,不需要那么多贷款了,而是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拿土地、建项目。

内地富豪有的已经也规模很大,为什么仍在负债,负债规模很大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观念问题。内地富豪大多希望用规模扩张来打倒对手,强大自己,而很少用实力和能力去制服对手。所以,喜欢通过负债扩张规模。二是时间问题。李嘉诚浸淫商场已经很长时间,内地的富豪大多都是速成的,时间不长。所以,还没有能力消化债务。更何况,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消化债务的重要,还想负债扩张。所以,在债务问题上就差距很大了。

也正因为如此,内地富豪与李嘉诚相比,就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差异,李嘉诚大有无债一身轻的感觉,内地富豪则大多负债累累,更像负豪。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总有一些球迷不让提张本是四川人,这是啥心态?

下一篇: 古代考中进士后还需多长时间才能被授予实缺官职?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