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属于(五禽戏之渊源)
中国人历来讲究事物的渊源,你是什么门派?师承何处?那么五禽戏的渊源又在哪里呢?据《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记载,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意思是说: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又名旉。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人。曾经在徐州游历学习,通晓几种经书。懂得修心养性的方法,年将百岁还有壮年的容貌,当时人认为他是神仙。
《华佗传》: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佗疗,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恰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意思是说:广陵吴普、彭城樊阿都从华佗学医。吴普依照华佗的方法,救活了许多人。华佗对吴普说:“人体要经常运动,但是不能过度。多运动就能使饮食消化,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像户枢一样,经常转动,不易腐朽。因此古之神仙常常引导人体运动,模仿熊鸱的动作,使腰部头部活动,关节运动,用来延缓衰老。我有一套法子,叫五禽戏。五禽:一是虎,二是鹿,三是熊,四是猴,五是鸟。模仿它们的动作,用来除去疾病,让手足多活动,用来代替神仙的导引方法。身体有不舒服时,起来作一禽的动作,身体出汗,再用药粉扑身,身体就轻快而增进食欲。”吴普照着做去,九十多岁,耳目聪明,牙齿完好坚实。
《华佗传》中的这段论述,准确记载了五禽戏的名称及功效,表明五禽戏是华佗借鉴了古人的导引术,模仿了五禽的动作创作而成,具有除病养生的功效。但对其具体的动作并未作详细的记载。
在华佗去世后200多年的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详细的描述了五禽戏的具体动作: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踯,却二踯。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伸左右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
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用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趾,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说起陶弘景这位老先生,那可是相当了得。他是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承传人,是茅山宗的创始人。为弘扬上清经法,他撰作了大量的道书,他编订的《真灵位业图》是第一部道教神仙谱系,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诸多仙真,大约3000名,以7个等级排列,简直就是个神人。
五禽戏被收录到《养性延命录》中,对五禽戏发展的意义可以说是非凡的。一方面它详细记载了功法的动作要领。如果说《华佗传》中的五禽戏只是一个概念的话,那这里就是它的释义。另一方面,五禽戏引入道家经典,将道家导引养生理论融入到五禽戏之中,丰富发展了五禽戏的功法内容,也是道家对五禽戏的背书,从此以后你就是道家导引养生功了。这对五禽戏功法的完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五禽戏也丰富了道家养生功,特别是动功的功法。这都要感谢陶先生这位大牛。
此后的历朝历代,对五禽戏的研究有所发展,但基本延续了《养性延命录》的路子。明代周履靖的《夷门广牍赤风髓》,把华佗五禽戏的具体动作全部勾画了出来,这是有关五禽戏最早的图片记载。清代曹若水的《万寿仙书导引篇》,席锡蕃的《五禽舞功法图说》,都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比较详细、全面的描述了五禽戏的动作内容、动作名称。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专家依据传统五禽戏的特点,编创了“健气功五禽戏”。这套功法按照虎、鹿、熊、猿、鸟的顺序进行编排,每一戏有2个动作,加上功法开始的起势调息和结束时的引气归元,总共12个动作,整套功法结构严谨,完整规范。
至此,大家可以看出,五禽戏是正宗的道家导引养生功法,其根可追溯到老子与庄子,经过历代练习者的发展与传承,功法越来越完善,确实是广大健身养生爱好者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