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蛋白尿的原因(什么原因导致的肾脏疾病蛋白尿?)

蛋白尿的原因(什么原因导致的肾脏疾病蛋白尿?)

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人的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极微(每日排出量<150毫克),尿蛋白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24小时内尿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毫克,或尿常规检查蛋白质呈阳性时,即称蛋白尿。

临床上蛋白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肾脏疾病具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临床中之所以出现蛋白尿,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肾小球性蛋白尿

凡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的各种肾小球疾病,均可促进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增多,并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蛋白尿一般是以白蛋白为主。

2、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蛋白质的重吸收障碍。当肾小管损伤,尤其是由各种抗生素或镇痛药、重金属等原因引起的肾小管损伤时,尽管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质数量并未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蛋白质的能力下降,尿中出现了蛋白。肾小管性蛋白尿主要是微球蛋白、球蛋白质片段、溶菌酶等小分子量的蛋白。现在微球蛋白和溶菌酶测定已作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

3、溢出性蛋白尿

血中有异常蛋白质,可经过肾小球滤出。由于溢出量过多,肾小管不能完全将其吸收,因而产生了蛋白尿。

4、分泌性蛋白尿

肾组织本身可分泌含蛋白质的物质进入尿中。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分泌一种T-H蛋白,每日排出量为10~140毫克,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尿中这种蛋白均会增加。另外,正常尿液中也会有少量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管-间质性炎症及肿瘤时,含蛋白的分泌物亦会进入尿中,由这些原因引起的蛋白尿,称为分泌性蛋白尿。

临床上所见的蛋白尿,主要是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在具体病例中,往往是两者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以上的蛋白尿。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空调噪音大怎么处理?(空调噪音大是什么问题?)

下一篇: 宝宝帽子的钩法(儿童毛线帽的编织教程)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