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中国古代被诛灭九族的知名人物有哪些人,他们真的灭族灭种了吗?

网友提问:

中国古代被诛灭九族的知名人物有哪些人,他们真的灭族灭种了吗?

优质回答:

古代“诛九族”的案例是非常罕见的,大家不要被电视剧误导,误以为皇帝动不动就要诛灭谁的九族。

当然,这并不是说古代没有族诛、连坐这样的残酷刑罚。

一般来说,当某个人犯下谋反、欺君、叛国这样的大罪时,皇帝或当权者为了斩草除根,就会把他的家人连坐处死,以绝后患。

但是,古代更常见的做法不是“诛九族”,而是“夷三族”。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秦文公二十年(前746年),“法初有三族之罪”。下附注中《集解》:

张晏曰: “父母、兄弟、妻子也。”

如淳曰: “父族、母族、妻族也。”

也就是说,三族的标准是不同的。有人觉得是父母、兄弟、妻子是三族,有人认为是父族、母族和妻族。

古时的谋反等大罪,基本上都是被“夷三族”,像是秦朝末年的丞相李斯和赵高就是典型案例。

但是,说到诛灭九族这种事,还真是很少听说。例如,《大明律》里对“谋反大逆”的刑罚为:

凡谋反……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

这些是要被杀头的人根本凑不够九族。还有传闻,明朝建文帝的大臣方孝孺曾被明成祖朱棣诛十族,也是聊备一说吧。

总而言之,在古代是很少听说诛九族的事的。

其他网友观点

首先确定一点,株连九族并不等于诛杀九族全部。只有一些特殊犯罪,比如谋大逆,会杀全家,但一般只限于直系三代。一般所谓的株连九族,本人肯定是要杀头的,但是其他家庭成员并不是都砍头,大多是流放或者充军到边塞。

株连九族是由连坐发展而来,即便是谋大逆等重罪,十六岁以下的一般也不会是死刑,一般是父亲、本人、儿子、孙子。母亲和妻子一族一般不会判死刑。明清两代又增加了兄弟和叔伯。在隋唐以前的周朝、秦汉,经常有人被灭族,也叫夷三族。诛九族是从夷三族扩大发展而来,古人虽然对生命的重视程度不如现在,但也不都是冷血动物,不会动不动就把九族内所有人都杀死。所以真正杀死全族人的事情,历史上没有确定记载。

以方孝孺为例,他直系的亲属都被杀,包括兄弟方孝友,但是堂弟并不在此列。方孝孺叔叔的儿子方孝复就得以幸免,万历年间,方孝孺平反,方家被牵连流放充军的后裔就有一千三百多人,可见当时受牵连的范围并不是很广。方孝孺与弟弟方孝友被杀,妻子和两个儿子自尽,两个女儿投江而死。如果不投江,可能会发给其他官员为奴。虽然牵连甚广,但列入砍头名单的并不是太多。

《明史·方孝孺传》并没有灭十族的记载,全家847口被杀出自宋端仪的《立斋闲录》,而且是误读,书中记载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监抄查人口847人,并没有说杀掉847口,大部分是充作官奴或者流放充军。万历年间释放回家的一千三百多口方孝孺后代,应该就是这些人的后代。灭十族的说法最早见于祝枝山的《野记》,这已经离方孝孺被杀近百年的事了。

历史上记载被灭族的不少,但是都与秦汉时期的灭族相似,砍头的基本都是三族支系,真正把九族之内的都杀掉,正史没有记载。比如与方孝孺同时期的景清,相传也是被诛十族,但是历史上记载并没有确定杀掉十族内所有人,只是牵连甚广。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直系三族肯定是难以幸免,瓜蔓抄虽然牵涉甚广,但不可能全部杀死,查抄没籍,发配充军、转为奴籍差不多。

其他相关灭族的记载也都差不多,一般是指三族,九族是受牵连,而不是全部被诛杀,即便是最残酷的秦朝,也就是灭三组而已,连坐受牵连的,大部分不是死罪,成为囚徒去做苦役的占绝大多数。

其他网友观点

在我国古代,帝王向来都是生杀大权的掌握者。顺从他们的人,往往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倘若有人胆敢不顺从他们,那这些人的下场就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了。正常情况下,大臣或者百姓们若是犯下了较小的过错,那帝王顶多对他们小惩一下。若是过错稍大一些,也无非是犯事者自己被诛杀。

但是若大臣或者百姓们犯下了令帝王感到无法饶恕的大罪的话,那等待他们的就将是诛杀九族或者十族的极刑。不过说到九族和十族,可能会有不少人会感到好奇,不清楚它们到底具体是指啥。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九族和十族的意思。

九族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自己本姓家族九族五服。

从自己身上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从自己身上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加上自己一辈,共九辈人。不仅仅指自己个人一条线上的父辈祖辈子孙辈,而是指整个家族所有牵连人员。见下图九族五服图,就知道株连九族是多么恐怖的刑法。

说法二: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指自己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

母族三——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

妻族二——指岳父、岳母。

说法三:父族三、母族三、妻族三。

父族三——指自己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女儿之子(外孙)。

母族三——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

妻族三——指岳父、岳母、妻子的兄弟姐妹。

十族范围

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妻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第十族是门生之门生。

历史被灭族的人不少,但是灭几族难以可考,例如:

战国:荆轲。

秦:李斯。

西汉:韩信,灌夫,主父偃,李陵家人,卫青家人,霍光家人,王莽。

东汉:窦宪,邓鹭,梁冀。

唐:徐敬业,来俊臣。

明:胡惟庸,李善长,方孝孺(十族),黄子澄,齐泰,连子宁,卓敬。

这些人被灭族,但是是否为九族不可考,此处我们也不去纠结到底是几族,历史上记录非九族。

历史上真正记载被灭九族的只有一人:隋朝的杨玄感(九族)。明朝的方孝孺被诛十族(加上门生,十族)。

杨玄感被诛九族:

《唐六典注》:炀帝“末年严刻,生杀任情,不复依例。杨玄感反,诛九族,复行轘裂枭首,磔而射之。”

这让杨玄感成了唯一被史学明确记录被诛九族之人。

隋炀帝征高句丽期间,司徒杨素长子杨玄感起兵造反,但造反失败,杨玄感怕受到酷刑,就让弟弟杀了自己。之后,隋炀帝并没有放过杨玄感的尸体,杨玄感死后被分尸,不仅如此,其家族也受到了牵连,被株连九族。

祝枝山《野记》一书中有方孝孺被灭十族的记载,但本书非正史。正史《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未见明成祖“灭十族”记录。我们暂且以野史来回顾本件事的始末。

南有方孝孺、北有景清,均被诛十族,后者史称“瓜蔓抄”。

事件始末

在公元1403年的一场血雨腥风中,明成祖朱棣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成功地夺取了皇位,如愿当上了皇帝。建文帝不知所终,建文朝的遗臣们面对旧君新主,也都做了不同的选择。有的自杀殉难,有的投身新主,还有一些大臣退隐山林,从此销声匿迹……

朱棣夺位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那些曾经反对他的人进行疯狂的报复,无所不用其极。他对建文朝不肯与自己合作的大臣们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掀起的血雨腥风就像一大片乌云漂浮在历史的天空中,久久不散。建文帝的主要谋士黄子澄和齐泰都被“族诛”。朱棣对抵抗最为坚决的铁铉恨之入骨,命人割下了他的耳鼻,又砍碎他的身体,将其杀死。更令人切齿的是,朱棣还将这些建文忠臣的妻女发往教坊司,充为官妓,任人凌辱。不过,比起一个叫方孝孺的遭遇来,这些忠臣还不是最惨的,方孝孺居然被诛了十族,最为惨烈。

事件还得从朱棣的军师姚广孝讲起。当年朱棣挥师南下的时候,他最依赖的谋士姚广孝送他到郊外,跪地向他请求:“方孝孺是个才学出众的人,当我们取得的时候,他肯定不会降服于您,但请您不要杀他。杀了他,那么天下的读书种子就没有了!”朱棣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后来朱棣进入南京城的当天,方孝孺就被捕下狱。朱棣即位时要拟即位诏书,朱棣想到了让方孝孺写,来装点门面。朱棣便召方孝孺上殿草拟即位诏书,然而此事的发展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方孝孺不但没有理会朱棣,反而存心要为建文帝鸣不平。他身穿孝服,在大殿上痛哭不止。朱棣见他这样,就走下宝座,劝他说:“先生不要自己苦自己。我只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而已。”方孝孺问:“那成王在哪里?”朱棣回答:“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为皇帝?”朱棣道:“他尚年幼,国家需要有能力的大人治理。”方孝孺步步紧逼:“那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呢?”此时朱棣已经很不高兴,但还在忍耐,说:“这是朕的家事。”同时,他命人把笔墨准备好,并对方孝孺说:“诏告天下的即位诏书,一定要先生起草才行。”方孝孺挥笔写下了几个大字:“燕王篡位。”写完后,方孝孺就将笔扔到地上,并高声说:“你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给你起草诏书的。”朱棣强压怒火:“怎么能这么容易就让你死,就是你死了,难道你不怕株连九族吗?”方孝孺立刻回敬道:“就是株连十族又能拿我怎么样?”朱棣勃然大怒,将其重新投入大牢。盛怒之下,朱棣要诛灭方孝孺十族。自古以来,最严厉的莫过于诛九族,从没有诛十族的先例。方孝孺一案,朱棣可算是开了先河,空前绝后。最为残忍的是,朱棣将逮捕的方氏族人和朋友都一一送到方孝孺的面前杀死,要他看着,折磨他。但是,方孝孺都不为所动。

在当年的六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朱棣登上皇帝宝座的第八天,就在南京的聚宝门(今江苏南京中华门)外开始诛方孝孺十族。方孝孺对自己即将被杀,丝毫不感到畏惧。但是,当他看到他的弟弟方孝友受自己的牵连,就要被砍头,深感痛心,泪流满面。方孝孺兄弟三人,感情很好。哥哥方孝闻早在方孝孺任职汉中府的时候,就已病逝。方孝孺闻听丧讯,悲伤了很久。而今,弟弟又遭此劫难,方孝孺内心的伤痛无法言说。他的弟弟孝友却丝毫没有责怪他,反而在死前劝慰其兄。史载,诛方孝孺十族,死者达八百多人,行刑七日方止。临到最后杀方孝孺时,方孝孺谩骂不止。朱棣先是命人将方孝孺的嘴割裂至两耳,并割下舌头,随后处以凌迟之刑……

方孝儒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受到人们的尊敬。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有人为他建神情祠、树亭。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还曾为他树了墓碑。但是,当时县令邵甲害怕因此获罪,下令将它们都捣毁了。清代顺治年间,又在雨花台西麓重建方孝儒祠、墓,分为两处。嘉庆二年,方孝儒族人方昂来谒墓,又重修了祠和墓,并由著名的桐城学者作记。

景清,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1402年,明陕西真宁(今甘肃正宁)人,一说本姓耿。洪武二十七年榜眼,授编修,改御史。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命署左佥都御史。建文初为北平参议。复迁御史大夫。成祖即位,以原官留任。

景清在一次在上朝的时候,刺杀朱棣不成,明成祖朱棣勃然大怒将其分尸剥皮,悬挂在长安门示众。下令诛灭景清九族,但转相攀染,凡景姓的族人几乎斩尽杀绝,还把景清的老师、朋友、学生作为一族全部诛杀,共诛杀景清十族数百人,其状惨不睹。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美国选举人倒戈合法吗?

下一篇: 为何民国时代,国民党军队的武器,来源众多?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