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在天时地利都处于不利的情况下,为何曹操还要发动赤壁之战?

网友提问:

在天时地利都处于不利的情况下,为何曹操还要发动赤壁之战?

优质回答:

曹操在三国里,军事谋略可数上等角色,在赤壁之战中,他是可操胜卷的。曹操的失败,是他犯了两大错误:①中了周瑜的离间计,错杀了水军得力大将蔡瑁和张允。这个错误就使赤壁之战丢了一半的胜算;②曹操大意认为冬天没有东风,有人提醒他提防用风火攻,他不采纳,反而"傲"气十足,,傲兵(人)必败。天是有不测之风云,曹操按照他的军事谋略来讲,犯了一个太低级的错误。如果曹操不犯这两大错误,赤壁之战,曹操稳操胜卷。

其他网友观点

谬论,实际上赤壁之战,曹操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甚至所谓的黄盖诈降火烧赤壁,也只是让曹操损失了一部分兵力,并非再无一战之力。

无论在《三国志》还是《资治通鉴》之中,曹操败退的最大原因是瘟疫疾病。

资治通鉴: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张昭等人的劝降一片的言论中就说的非常清楚,天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打败袁绍,迫降荆州,可谓声名和威望都达到顶点,江东一片降声,连孙策的托孤重臣“内事不决问张昭”的张昭都带头投降可见曹操的威名之盛。地利曹操兵不刃血拿下刘表的遗产,还处于长江上游攻击处于长江下游的江东更加容易便捷。要知道从孙坚、孙策再到孙权仅仅打一个江夏黄祖都久战无果,更何况是全盘接收荆州遗产的曹操呢?人和更不用说了,孙权和江东世家之间的矛盾一直到东吴灭亡也从未消停,孙刘之间也是各怀心思。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拮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因此,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军事统帅,足以相信自己的优势拿下江东是手到擒来的。曹操实际上不仅是兵力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也是全面占优的。

那么曹操为何会失败?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瘟疫之外,曹操集团志得意满,曹操本人得意洋洋操之过急,容不下反对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曹营实际上不少明白人,程昱和贾诩就都建议过曹操,知道曹操虽然看似全面占优,但是军事战争很多时候就会出意外,比如说东南风在学者陈文德的《曹操争霸经营史》一书中就解释了洞庭湖一带,天气晴朗是有可能挂逆风东南风的,但实际上战机稍纵即逝,刮起东南风的概率和抽中六合彩差不多。

因此贾诩建议了一条最稳妥的计策,不战而屈人之兵,先稳定荆州,安抚百姓,稳定人心,不要急下江东的建议,曹操无奈不听。程昱认为孙权必定和刘备合力抗曹,曹操又不信。

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程昱: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

若是曹操能正确听取部下意见,赤壁之战不急于求成,孙权最终胳膊拗不过大腿,而刘备估计也只得去交州当猴子了。实际上连刘备本人都不看好孙权,早就联络好了在交州苍梧太守吴巨,准备继续在交州竖起抗曹大旗。

曹操后来说若奉孝在此,当不致孤至此,实际上和诸葛亮说若法孝直在此,可以阻拦刘备伐吴是一回事,不是没有明白人,而是明白人劝不住一意孤行的君主。

其他网友观点

曹操发动荆州之战,是郭嘉的主意!

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因此,讨伐刘表、刘备更不能出其右。曹操说:其人(郭嘉)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以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既然郭嘉有遗嘱,曹操当然要“往南方”!郭嘉明明知道讨伐南方就有不能生还的危险,但是,这是战略目标!非打不可,纵使粉身碎骨也必须“定荆州”!

这就叫“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大无畏精神才是曹操的本能。当然,为此曹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先主传》。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从考中进士到宰相去位,明朝读书人一生的仕宦之路最长要走多久?

下一篇: 历史上弑父篡位的帝王有哪些?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