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和诸葛亮都提十万兵马出川,为何韩能扫平天下而诸一事无成?
优质回答:同样带着十万兵马出川,韩信扫平了天下,一扫西楚霸王封的各诸侯国,而诸葛亮,却一事无成,根本原因在于,对手不同,诸葛亮面对的对手太强,自身主子实力也不同。
第一,韩信面对的对手,是六国旧贵族。六国旧贵族,其实特别弱,巨鹿之战时,六国诸侯国带领着远远超过秦国章邯等人带的二十万老弱的秦军,可接连吃败仗,不敢打。
还是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一己之力,打败了秦军,夺了秦江山,建立了短暂的西楚帝国。
但项羽先天不足,哪儿乱打哪儿,根本忙不过来。可以说,项羽是将才,不是帅才,更不是帝王才。
加上,各诸侯国特别弱,韩信十万精兵,加上他练兵很强,那是一吃一个准啊。这样,韩信就把项羽封的诸侯国们,全国吃光了,只剩下了项羽和刘邦两个人,当然,还在韩信。
当然,韩信,也就是帅才,不是帝王才,所以,他最终没反刘邦,一直做了刘邦的臣。
第二,诸葛亮的对手,好是曹魏。曹魏当时占领着全国五分之三的地盘,人力、物力、财力、人才,都远远超过吴国和蜀国的总和。
诸葛亮打曹魏,其实是以进为退,如果他不进,魏国可能就会考虑,先把更弱的蜀汉灭了,再集中力量灭东吴。
当然,最后曹魏及后继的司马家晋朝,也是这么做的。
因此,先天决定了,诸葛亮北伐,就是凝聚蜀汉人心,是不可能成功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第三,背后主子,刘邦远远强过刘备父子。刘邦手下,能臣能将如云,而且,他还招揽了项羽族人和部将数人,这是他能够逃过项羽诛杀的根本原因,项羽手下们,不让啊。
但是,相比蜀汉,只有在《三国演义》里边,才是人才济济,事实上,蜀汉是三国里,最弱的那个。人才和资源,均很不足。跟老祖宗刘邦比起来,差太远了。
因此,韩信能帮刘邦统一天下,诸葛亮却不可能灭得了曹魏。
其他网友观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六出祁山,但最后功败垂成,其实现实里,诸葛亮根本就不能取得胜利,如果说距离胜利最近的一次,那就是他第一次伐魏,但是最后应该也会失败。为什么诸葛亮和韩信两人出川会有这么大不同呢?
一、人心向背,韩信出川的时候,秦地的老百姓都渴望汉王刘邦的到来,这主要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刘邦来到关中和老百姓来个约法三章,秩序井然;项羽来了就是杀秦王子婴,焚烧宫室,一顿巧取豪夺,掉头就走;留下的三秦降将章邯等更是被秦地百姓不齿,因为他们三个害死了秦地二十万子弟,巨鹿投降就他们三个活着回来了,所以他们不得民心。人口和资源都在关中和四川,得关中者得天下。而诸葛亮时期,曹魏采用屯田法,使得军民安居乐业,而以前的东汉末期的腐败,使得关中并不存在多少人心思汉的情况。
二、实力对比,韩信出川的时候,天下诸侯割据,项羽和刘邦不过是大诸侯头头,韩信所要面对的对手是三个分立的诸侯王,实力弱小,又有东方诸侯的牵制,比如齐国牵制了西楚霸王西进救援,这就使得韩信的势力远在三秦之上。而诸葛亮出川的时候,整个北方铁桶一块,边疆驯服,实力是魏强,并且是防守,占有诸多有利条件,所以韩信胜,诸葛亮无功。
三、话说诸葛亮和韩信提兵十万,这恐怕是叙述,韩信有可能有这些兵将,毕竟刘邦一路反秦,没有经过重大挫伤,在楚地的兵将以及在秦地的新兵都在,十万不止,而诸葛亮那边的家底都被刘备和关羽折腾没了,供他调度的兵力应该没有十万了,并且不是精兵。再者曹操当初从汉中撤退的时候,把汉中的百姓都迁移走了。所以韩信胜,诸葛亮无功。
四、韩信带的兵多是楚地和秦地的兵将,他们思乡心切,往家乡打,有干劲儿,而诸葛亮带的是四川兵,离家打,越走越没劲儿,也不适合关中和陇西的地方作战。
五、韩信的兵法要比诸葛亮强,内政诸葛亮要比韩信强,所以韩信和诸葛亮用在军事上,自然是韩信更厉害一些。
六、韩信一征而胜,有刘邦赋予全权大权,并且有强力的后援支持,萧何和张良等的内政和智囊支持,都是他取胜的关键,而诸葛亮面临着将星稀落,人才凋零的窘境,一个人再猛,也熬不住曹魏的人才济济。
韩信和诸葛亮都是牛人,但是有的时候运气很重要,就说这些够不够?不够再加菜。
其他网友观点
“武庙十哲”分左右两列,各五人,除了汉张良之外,都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将领,这其中,排在左列第二的是汉淮阴侯韩信,而在其后排在第三的就是季汉丞相诸葛亮。他们位次相近,可见历史地位也是非常接近的,但问题就在于,当初韩信统兵可是“百战百胜”的,而诸葛亮却是“六出祁山”而未果。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一、时间非常关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形容在表现行动的背后,还隐藏着实际的真实意图,不过在当时,却还代表着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时间差。
公元前206年4月,刚刚分封完诸侯的项羽离开关中、东向归楚,在他的授意下,刘邦的十万军队仅仅保留住了三万,但对手实力强大,刘邦也不得不带着这三万精锐去往封地汉中,此外,各诸侯军、秦降军中还有数万人愿跟随刘邦一同打江山,这其中就有后来的淮阴侯韩信。秦国原本的核心地带——关中,则被项羽分封给了三个秦国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
按照正常发展,项羽东边有九个郡,三秦占着原来秦国最肥沃的土地,而刘邦手里则只有汉中、巴、蜀,这里面巴、蜀两郡在当时还是人烟非常稀少的地区,是提供不了多少助力的,所以,即便不再有兼并战争,各国均衡发展数年之后,刘邦即使实力强大起来,也是与项羽差距越拉越远的。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刘邦仅仅在4个月之后,即公元前206年8月,即拜韩信为大将,重新杀回关中,取下三秦之地。之后才有韩信的伐魏、攻赵、定代、降燕、灭齐之旅。这份成功既离不开韩信超凡的指挥艺术,更无法脱离刘邦集团整体的胜利。
从三顾茅庐到六出祁山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山,次年在赤壁大战之中,孙刘联盟击退曹操,从而开始占据荆州之地,这是刘备在诸葛亮辅助下拿到的“第一桶金”。这一时间,曹操已经占据了长江以北大片的土地,孙权亦雄踞江南多年,根深蒂固。后来,刘备集团又占了益州、取了汉中,失了荆州,这才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虽然一直说是鼎立,但实际上蜀的家底远没有曹魏厚,即使与孙吴相比,也是有所不足的。但是基于刘氏复汉的“理念”,他们又不得不伐魏,所以才有诸葛亮的“六出祁山”。
诸葛亮的北伐主要集中在公元226年至公元234年之间,此时的曹魏和孙吴的统治已经相当稳固了,跟秦末那种诸侯并立的局面已经截然不同了。诸葛亮的北伐虽然经常会取得局部胜利,但却总要面临后继无力的结局,所以结果也只是徒劳无功。此外,由于国力上的差距,诸葛亮的北伐也非常克制,不敢打无准备之仗,不敢冒险,这也注定了诸葛亮很难取得更大的胜利,但也避免了蜀国过早灭亡的结局。
二、制度与人心制度和人心上的优势也是诸葛亮所不具备的。
众所周知,刘邦集团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更缺乏国家管理经验,但优点在于“拿来主义”用得熟练,所以,在刘邦到了汉中以后,就继续沿用了秦制,当然,这也要得益于萧何在攻陷咸阳之后,第一时间保住了秦的制度和法典。
秦制对于老秦人来说,实际上是非常习惯和适应的,秦国的暴政实际上也主要来自于不断的大型基础建设,如长城、驰道、骊山陵墓等等,与秦制本身是无关的。此外,刘邦当初在关中时的“约法三章”,以及项羽在关中时的烧杀抢掠,这份人心收割的对比就很明显了,所以刘邦才能够轻而易举地战胜三秦,夺回关中。
拿回了关中,采用了秦制,此时的刘邦虽名为汉王,实际上却是相当于成为当初一统天下前的秦王,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有这样一个极为稳固又团结的大本营。甚至可以说,刘邦集团的胜利,从本质上讲,是秦灭六国的又一次翻版。
再反观诸葛亮和蜀汉
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对于益州人民来说都是外来人,这一点上,他们甚至与世居江东的孙氏和一呼百应的曹氏都是有相当大差距的,所以,刘备才以兴汉为自己的口号,但是很不幸,原来的益州之主刘焉、刘璋父子也是汉景帝的后人。在蜀汉统治的这段时间里,几乎一直要面临这种“外来人”与本地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更不要指望曹魏与孙吴也“人心向汉”了。
三、对手与队友前面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水一白很少提及诸葛亮与韩信之间的能力差距,因为,当上面两个核心差距摆在面前的时候,个人能力差距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韩信是百战百胜,但刘备在没得到诸葛亮之前也一样连个老家都没有,而诸葛亮刚刚跟了刘备一年,刘备便成了荆州之主,这已经足以让诸葛亮傲视群芳了。蜀汉没有统一的关键在于丢了荆州,这里面既有诸葛亮的问题,也有刘备对诸葛亮不够信任的原因,刘邦当初如果足够信任韩信,应该也不至于彭城惨败,还可能提前两年统一天下。
对手与队友的差别,这个在不同时代是很难比较的,秦末张良一本《太公兵法》就很威武了,这在汉末还是不够看的。只能说,胜利了队友自然就厉害了,失败了对手自然就强了。不要总认为是项羽给机会,按照项羽最初的构想,用三秦看住刘邦,他则回师楚国,伐齐、吞燕、灭赵、并魏,进而实际统一的,只不过,刘邦打回来得太快,伐齐又拖得太久,才显得项羽好像在给机会罢了。
水言水语韩信与诸葛亮都能够列在“武庙十哲”之中,实际上已经说明他们的能力了,虽然诸葛亮的北伐没有最终成功,但这份成就还是无法抹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