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如何评价何应钦?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何应钦?

优质回答:

何应钦,生于1890年,字敬之。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贵州省兴义人。是蒋介石麾下八大金刚之首,毕业于日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完全彻底的亲日派。黄埔军校总教官,可以说在黄埔的资历仅次于蒋介石,但他对黄埔系的影响几乎没有。黄埔系也没有任他当老师的,(也许怕老蒋多心)也就是由于此。何应钦被蒋介石防范了一辈子,蒋介石依靠他高超的政治手腕把何应钦掌握于股掌之间。何应钦也算是“位高权重”将国民党军队的所有二把手做了个遍。包括国防部长,军政部长,三军总长,甚至行政院长。

就何应钦一生的军旅生涯而言,他没有直接指挥过部队,更别说亲临一线指挥军队打战了,和国内军阀,抗日。解放战争他都没有指挥和参与过,他更像一个传声筒和后勤部长。其中最关键在于,蒋介石不许何应钦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没有自己的嫡系将领,更没有自己的派系。始终老老实实地(被迫?自愿?)待在老蒋身边当副手,作为国民党第一批一级上将,居然没有一个拿得出手战役,仅比张学良好点,难怪白崇禧大骂何应钦是童养媳妇。是奶妈,天天给人家养军队,看家狗。阎锡山也说,何应钦见老蒋就会打立正。何应钦虽然看上去在国民党权倾朝野,但实际他在军事不如他的学生,陈诚和胡宗南,个人实力上不如李宗仁阎锡山。白崇禧,薛岳,关麟征,杜聿明,傅作义等人对何应钦也是颇为瞧不起。觉得何应钦完全是依靠“拍马屁”熬资历资历做到军中二号人物的。何应钦好不容易在西安事变雄起一把,但结果却是老蒋平安回来。虽然他是想致蒋介石于死地,进而取而代之,但蒋介石平安回来以后,依旧重用何应钦,可见何应钦做官的本事。

就何应钦个人而言,他是一个聪明人明白人,从一个贵州小军阀起家,认准政治准形势,攀附上蒋介石,一生无悔(有2次动摇)。可见何应钦眼力不错。而在在政治上及其圆滑。虽然汪精卫多次“拉拢”他,何应钦却始终在在蒋介石一边,可见,何应钦知道汪精卫不能成事,在对待日本人的问题上,何应钦无疑和汪精卫都是亲日派,但亲日而未降日。何应钦是出于由于羡慕,(汪精卫是恐惧),表现出亲日倾向。但是他守住了底线。

在大陆权倾一时的何应钦到了台湾以后。就和其他国民党大佬一样,被蒋介石彻底地抛弃边了,此时的蒋介石的最大心愿就是传位给儿子蒋经国、蒋介石在台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资历深厚,权倾朝野的大佬剔除,也意味把丢失大陆的原因推给了他们。何应钦上很灵光,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何应钦对此更是心领神会。何应钦主动交出兵权(实际就是拥护,他也无兵权可交)。不问政事。只养兰花,蒋介石对何应钦如此识时务也是颇为赞赏,给了何应钦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总统府战略顾问。(虽无实权,却有虚荣),礼仪上上给予了何应钦最大尊重。晚年何应钦应该还是不错的。在何应钦90大寿的时候,蒋经国在“总统府”向何应钦颁发了当局的最高勋章——国光勋章。在祝寿大会上,蒋经国对何应钦执晚辈。十分恭谦。1987年10月21日上午,何应钦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98 岁。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邀请:

何应钦(1890一1987),字敬之,贵州兴义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在政治上,他是一个“反共”分子,是国民党军中的“反共”急先锋,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何应钦就充当了最直接的刽子手,在围剿根椐地的红军时,他也亲力亲为,堪称是红军的最大敌人。

在行为上,他算得上是蒋介石的嫡系,但也不是那种没有立场,一味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徒。在第一次“倒蒋”中,他就站在了汪精卫一边,后来蒋介石回忆说“如果当时何应钦能站出来说一句表示支持我的话,当时我是不会下野的”。在“西安事变”时,他反对宋美龄的和平解决方案,力主付诸武力,这样就没有顾及到蒋的人身安全,把蒋置身于危险的边缘。就是这两件事,让蒋介石对他非常不满,为日后冷落他埋下了伏笔。

在抗战中,他是一个坚定的抗日派,先后担任过第四战区司令,陆军总司令,陆海空总参谋长,国防部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5年9月,他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了冈村代表日本政府的投降,这是对一个军人的最高奖赏,也是作为一个军人的最高荣誉。

在生活中,他是一个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到台湾后,他被蒋介石奚落离开了政坛,但他没有消沉,而是以极大的热情从事民间文化的弘扬和经济建设。他的妻子19岁嫁给他,一直不能生育,他摈弃传宗接代的封建观念,始终和妻子不离不弃,当妻子建议他另娶之时,他大发雷霆,坚决不同意,他的人品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甚至被台湾媒体称之为“中国第一好丈夫”。

1987年10月21日,何应钦在台北病逝,亨年97岁。

谢谢阅读

其他网友观点

第一次东征中,黄埔校军与陈炯明叛军战于棉湖。陈部大将林虎率领两万余人,对教导第一团团长何应钦的两三千人展开疯狂进攻,形势十分危急。

恰好也在团部的蒋介石对何应钦说,敬之兄,你要坚持住并要想办法挽回败局,假如今天失败了,我们一切就都完了!

何应钦亲率卫士将一处被敌人突破的阵地又堵上了,然后又指挥全团展开逆战。也许是天意,原本已经“罢工”的陈诚炮连的几门老旧山炮,突然又能打了,加之钱大钧的教导第二团前来支援,黄埔校军竟然反败为胜击溃了林虎部,取得了棉湖大捷。

晚年何应钦

棉湖大捷不但是何应钦的成名战,蒋介石甚至还把取得这次大捷的3月12号确立为他与何应钦“同生死、共患难”的纪念日。自此之后,随着黄埔军的扩编,何应钦又先后被任命为第一师师长、第一军军长,成为蒋介石的实际操纵部队的头号代理人。

甚至就连制造“中山舰事件”前,徘徊不定的蒋介石还曾经密电何应钦:我打算下野暂避风头,但此后路在何方?午夜彷徨,筹思无措,冀兄教我。时为第一军军长的何应钦随即回电表示,他和第一军坚决支持校长。有了何应钦的承诺,蒋于是下定决心干上一票,他得逞了。

事实上,从1924年到1944年底,何应钦都是蒋在嫡系部队中的代理人

黄埔军校初创期间,蒋介石之后位居第二把交椅的原本是王柏龄。由于王自身的不争气,他的第二把交椅逐渐被他引荐的何应钦取代了。自此,严肃的蒋介石与随和的何应钦,也就分别成为了黄埔系的“严父”和“慈母”。

如果再往上追溯,何应钦与蒋介石的首次并肩战斗,发生与1911年的陈其美“光复”杭州之后,当时蒋介石任团长,何应钦任营长。如果再考虑到还是日本振武学校的师兄弟关系,蒋、何的渊源还真挺深的。

虽然也有过1927年与李白联手逼蒋下野及1936年武力讨伐张杨的“前科”,但总体来说何应钦还是被蒋信任和重用的。从1930年起,一直到1944年,何应钦连续担任了14年的军政部长,这可是蒋介石系统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军职。

为安抚被陈诚接任了军政部长而不太痛快的何应钦,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下辖28个军、86个师,基本全部掌握了当时最具战斗力的中央军精锐部队。

1946年5月,何应钦前往纽约,出任驻联合国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

这次,何应钦算是被放逐了,彻底远离了权力中心。

放逐何应钦,还是为了让他少一点对陈诚的掣肘。不知道少了制衡对陈诚是不是好事,在参谋总长任上大施拳脚的他先后在山东、东北栽了很大的跟头,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辞掉所有本兼各职,提前去了台湾为蒋介石打点前站。

1949年初,在纽约蹲了3年冷板凳的何应钦,随着蒋介石的下野而回国出任了“行政院长”。夹在李宗仁、蒋介石中间的何应钦,其实能起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

据部下回忆,担任“行政院长”期间,何应钦从没有去过奉化溪口看望过蒋,他就是“守”着南京。也许这段经历对何应钦来说,可能更多还是煎熬而已,因为他知道,大厦不是将倾,而是已经倾了。

晚年的何应钦曾对养女说,蒋公给予我的最大荣耀就是让我在南京主持了对日受降仪式;经国先生给予我的最大关怀则是参加了我的90及95大寿庆典

曾经风光无限的何应钦,到了台湾后远离政治纷争,闲暇之际就和白崇禧等人一起去打打猎,打打牌,养养兰花,偶尔也会写写文章吹捧一下蒋介石。

他说,“我这一辈子享受到了很多常人享受不到的东西,应该知足了”。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平常心,1890年出生的何应钦一直活到了1987年。

总之,作为蒋介石的重要助手,何应钦有资历,也有一定能力,但总体偏平庸;蒋何之间有过蜜月,也有过矛盾,但互相妥协才是常态;同时,作为著名的“亲日派”,这是何应钦为人所诟病最多的地方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三兄弟中,多尔衮、多铎能获得乾隆的平反,为何阿济格不能?

下一篇: 皇帝嫔妃众多,为何晚清同治、光绪、溥仪三位皇帝都没子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