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清朝官员中有没有哪个官员的级别超过正一品?

网友提问:

清朝官员中有没有哪个官员的级别超过正一品?

优质回答:

顺治年间,清朝入关,仿效明朝制度,确立品级,并规例满、汉官员俱以品级区分待遇、地位,以示一视同仁,起到收拢人心的效果。清朝将官员品级分为九品,每一品有正、从两个级别。

所以,正一品在一般官阶下,级别最高。他们可以享受朝廷给予的最高待遇。除了俸禄、住房、出行规格外,正一品官员退休后,也有极好的退休待遇。除了退休俸禄,还可以让子嗣更容易踏上仕途,免受科举考试的艰辛。

但正一品并非级别最高的官阶,与官阶级别相对应的,仍有爵位。爵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清朝在入关前,也设立了爵位制度。

只不过,当时爵位制度仍十分混乱,与职位互相混淆,且大多分封武职官员。皇太极时期,武职逐渐与爵位分离,清朝设立了公爵、昂邦章京、梅勒章京、甲喇章京、半个牛录章京。

顺治元年,又在公爵以下,确立侯爵和伯爵,由此定下八等爵位制度。顺治四年,清朝彻底剥离武职与爵位的关系。清朝爵位制度,逐渐完善。

而这套制度,便形成后来我们熟悉的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九等爵位。这些爵位,仍与官阶品级对应。

它们当中的公、侯、伯三等爵位,属于超品,级别高于正一品。子爵对应的,则是正一品。但这些定例,需要到乾隆年间才形成。

因为清朝爵位制度的变化。所以,在不同时期,级别可以高于正一品的官员,并不相同。如果是在努尔哈赤时期,当时只有公爵属于超品级别。这套制度仍是沿袭后金女真制度,并没有十分完善,仍有很多混淆的地方。

到皇太极称帝后,除公爵外,又加封异姓功臣王爵。当时比较有名的就是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他们都是在崇德元年加封王位的。后来到顺治年间,又有吴三桂、孙可望被加封为王爵。

这些藩王地位极高,手上有钱有枪,即便是皇帝也要对他们礼让三分。更何况朝廷一品大员。不过,随着清朝逐渐坐稳天下,藩王成为朝廷心腹大患,削藩成为朝廷大事。

随后引发三藩之乱,康熙成功平定藩王,此后便不再分封王爵,最多只是用来追赠,并没有实际效果。

而到顺治年间,清朝设立侯爵、伯爵,康熙年间又废除实际异姓功臣王爵后,公爵、侯爵、伯爵,就成为地位超过正一品的级别。在公爵、侯爵、伯爵中,仍有更为细微的区别。

公爵中可以分为一、二、三等公爵。侯爵中,又可以分为一、二、三等侯爵和一等侯爵兼云骑都尉,伯爵中则分为一、二、三等伯爵和一等伯爵兼云骑都尉。它们的级别都高于正一品。

清朝比正一品级别高的官员,看似很多,实际数量仍是有限。这跟清朝初年重视武职,以军功为升阶的传统有关。

异姓功臣的爵位,都会以次一级的云骑尉为升阶单位。比如一等伯爵获得一个云骑尉,就是一等伯爵兼云骑尉。如果获得两个云骑尉,就会升阶为三等侯爵。

这种依次递增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官员的升阶难度。即便是曾国藩立下的军功,也仅仅获得一等勇毅侯的爵位。李鸿章被追赠为一等侯,而左宗棠仅是二等侯。

这种异姓功臣的爵位,可以承袭。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不过,如果没有特殊的军功,每承袭一次,都会再下降一个级别,一直降到最低级的恩骑尉,才能世袭罔替,不再降级。

朝廷这个做法,既是收拢人心,也是希望这些继承爵位的人,可以继续努力,不要荒废待业。还有少数人,会在退休后,得到皇帝追赠,授予爵位待遇。

嘉庆十一年,大学士保宁退休,嘉庆皇帝特意授予他公爵待遇。又过八年,大学士威勤伯勒告老还乡,皇帝特批退休后享有伯爵待遇。

但是,这些仅是退休后的待遇,跟在任时关系不大。而且,清朝官员如果在退休后可以享受爵位待遇,便不再享受原有的品级俸禄待遇。因为爵位待遇,远远高于品级俸禄待遇。

如保宁退休后,便只享受公爵每年700两白银的退休待遇,而无法额外享受一品大学士每年180两白银的待遇。

当然,异姓功臣的爵位待遇,跟宗室和外藩蒙古相比,仍是相差太远。宗室爵位每年可以享受一万两白银的俸禄,而官员中级别最高的公爵,每年不过七百两,两者可谓天壤之别。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其他网友观点

当然没有。

官员的级别,就是九品十八阶加一个等外品的低级无品见习人员。

所谓超品,是伯爵以上的爵位所有人享有高于正一品官员的政治经济待遇。这是爵位,而非官员的本身级别。

其他网友观点

一些浅显的常识被自问自答者炒冷饭是很可笑的。清代官制九品十八阶是官职。至于爵位从和硕亲王到奉国将军只是爵位,哪怕是亲王没有差事也要被宗人府的司官或者御史监督!至于有些一品官立了军功封爵位还是权利大于爵位身份!李鸿章封肃毅伯穿方蟒补子但还是直隶总督淮军统帅权利更大!看清史资料从来没有出现超品一词……(图中三位爵,一位皇族世袭公爵仕,一位军功伯爵,一位恩封公爵,都穿方蟒补子谁权利大1和珅2李鸿章3载携,)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并结束三国分裂局面,却为何迅速走向灭亡?

下一篇: 大魔头董卓死后,光复汉朝很有希望,却为何还是被三分天下?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