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继汉朝后的又一个统一王朝为何只存在51年?
优质回答:说的是西晋吧!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短命大一统王朝,国祚仅五十一年。而如果从其灭亡东吴算起,立朝不过三十七年。
虽然相对而言,西晋要比秦朝和隋朝的国祚要长,但论历史影响,西晋真是拍马都赶不上!
秦朝定郡县,开秦制,为中华两千年之封建史之开端,汉承秦制,开创中华民族的第一个巅峰时代。而隋朝,三省六部,开科举,奠定唐之盛世大业。
西晋呢?分封诸王,开历史倒车,胡人南迁,引狼入室!自己短命不说,还开启了东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南北大分裂时期。特别是是五胡乱华,差点让北方汉人灭绝!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坑的大一统王朝应该不为过吧?
原本西晋有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开局,司马炎代魏自立,灭亡孙吴,终结三国乱世,一统天下,使自东汉桓灵二帝的华夏乱局,重归平静。在最初的那段时间里,西晋王朝,百姓安居,政治清明,一度出现了"太康之治"这样盛世雏形。
那么为何仅仅只是昙花一现呢?
这主要有内外两个原因!
首先内部原因!
晋武帝司马炎开国,分封诸王,将其祖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以郡为国。司马炎的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同时封王者达27人。
这还不包括那些开国功臣们。
这些封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兵千五百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封地你也就算了,还给人家置兵的权力,这不找死吗?春秋战国的教训摆在那不看?
八王之乱其实在这里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内部原因就是司马炎传位于司马衷,让一个白痴来做一国之君。
其实司马炎不是没有其他儿子,司马炎并不仅仅只有司马衷这一个儿子,他还有许多选择。司马炎仅仅史书在册的皇子就有着十八位之多。"八王之乱"中有三个都是司马炎的亲儿子,分别是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
可是由于司马衷是嫡次子(嫡长子早死),再加上皇后等人坚持,司马炎最终还是选了自己这个白痴儿子!“何不食肉糜”成为一世笑谈!
这位司马衷,由于智商方面的问题,不能正常的治理国家。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朝政大权被皇后贾南风所把持。 要知道贾南风是一个权力欲望极胜的女人,她为了从以太傅杨俊为首的杨氏外戚集团手中夺取权力,不惜引诸王进宫乱政,最终引发了史上著名的亲戚打架事件——"八王之乱"。
这场司马家的家族内斗严重削弱了西晋王朝的实力,并使得中原大地陷入混乱,,进而给北方胡人以可乘之机,引发了"五胡之乱",最终西晋为胡人刘渊所灭。中原大地进入到无比黑暗的五胡十六国时期。
然后是外部原因!
这就得说道五胡了,所谓五胡,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东汉以来,他们逐渐向黄河流域迁徙。这就是所谓的五胡内迁!最后匈奴人刘渊攻灭西晋,开启了东晋十六国的混乱时代,随后是永嘉南渡,东晋建立,中华南北就此分裂!
其他网友观点西晋的问题太多。
本身,西晋国家基础就是大世家的联合。尤其是司马懿改革九品官人法设置州大中正,等于将选仕与授官权下放到世家大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这些控制政权的世家子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服散酗酒,却世世代代掌握财富权力,造成大量有才能者憋屈,失去效力机会,国家整体风气萎靡,崇尚空谈。
此外,西晋统治者奢侈无度,甚至斗富。百姓生活困难。
最后,西晋皇帝弱智,权力旁落,内部争权导致八王之乱,少数民族乘机兴风作浪。西晋被异族攻破国都,实质灭亡。
其他网友观点晋王朝结束了自东汉黄巾之乱之后中国长期的战乱割据的局面,但仅仅过了51年,就爆发了五胡乱华,匈奴人攻破长安,西晋灭亡。西晋的统一可以说是“昙花一现”,与西晋同病相怜的王朝只有秦朝与隋朝。秦朝在未统一六国之前作为一个独立政权已经存在多年,在其建国之初其国力也是蒸蒸日上,秦朝的颓势是在始皇驾崩之后才开始出现。隋朝同样在开国之君文帝在位时创造了“开皇之治”的盛世。秦隋两朝都是二世而亡,其国运仿佛一个抛物线,在国力的顶峰随着开国明君的崩天而骤然下降,帝国随之土崩瓦解。
反观西晋,国力在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就开始衰败,在其存在的这个短暂的时期就没有创造过一点点辉煌,最终成为了第二个被北方蛮族灭亡的中原王朝(第一个是被犬戎灭掉的西周)。西晋为什么仅仅存在了51年,而且灭亡得如此不堪?
西晋自建国之初就显得先天不足。司马家在西晋未建立之前就已经执掌大权。那部《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就把那段历史做了一次很好的演义,超级忍者司马懿在高平陵事件中爆发,黑化的司马懿灭了曹爽集团,彻底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此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轮流掌握大权,曹氏皇帝被司马家捏在手里随便玩弄。但是司马懿父子没有以晋代曹,而是将这一任务留给自己的孙辈。这种在和平期间以政变上位,通过禅让手段建立的新王朝,造成了其在开国之初就缺乏通过战争手段建立的王朝存在的那种活力。此外,司马家以政治手段建国,最害怕的是什么?害怕前朝的文武大臣不服,害怕士族百姓不服。为了稳定政局,大量的前朝遗老遗少都留在了朝堂之上,只是在关键位置安插自己的亲信。司马父子属于曹魏的文官集团,除在抵抗诸葛亮北伐时掌控过雍凉军政。但那些雍凉军将在司马懿掌权时尚能臣服,当司马师兄弟继承他们老爹的权势后也能被兄弟俩压制住,但也是叛乱不断。司马家对于军队的掌控自掌权之初就不够稳定。邓艾钟会双双被杀,三任淮南长官王凌、毋丘俭、诸葛诞先后起兵反抗司马家。正是这种不稳定导致司马父子迟迟不敢走完称帝这最后一步。到了司马炎时也是先稳住了军队这一头,才敢开始计划篡位称帝。
司马家对于朝中的文臣相对就比较放纵,除了必须依赖这些门阀大族之外,还跟司马炎自身有关。司马炎是司马家的第三代掌门人,其实我们可以将司马炎当做是第四位皇帝。他没有向刘邦朱元璋这样的草根皇帝一样靠着自己玩命拼得天下,也不像曹丕这种曾经亲自上阵杀敌的铁血皇帝,他不像是一个开国之君,反倒是像那种王朝中期的君主,长于宫闱阉宦之中。司马家玩了三代的权势才篡了曹魏,必然会有一大批功臣勋贵,这些人的辈分很多都比司马炎大,所以司马炎必须供着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才会对石崇、王恺之流如此放纵。若放到其余的王朝,在建国之初出现斗富这种事,这种人早就被活剐了!既然皇帝都不管这种奢靡荒唐之事,上行下效,建国之初的晋朝就大行奢靡之风。
司马家善于玩弄权术,这在确定继承人时也能充分看出来。司马炎执意要立自己那傻儿子司马衷为太子,为了儿子以后能够掌控朝局也是煞费苦心。首先他将外戚杨氏推上了前台,希望杨骏等人能够辅佐司马衷。杨氏不是什么高门大族,所以在朝中的根基尚浅,对司马家必然非常臣服。拿杨家当枪,能够与朝中那些老而不死谓之贼的老家伙们对抗。但是外戚专权是皇家不愿意看到的,汉朝亡于阉宦,司马炎不会利用那些宦官,这时候就只能依仗诸位司马宗亲,司马诸王的势力随之迅速膨胀。司马炎没有想到,自己咽气之后,自己扶持的杨氏不争气,被贾南风一勺烩了,多位司马王爷被这个丑女人挑拨的相互杀伐,上演了一出“八王之乱”的惨剧,西晋的国力也在这场内斗中被耗尽!
还有一个外部因素就是外族大量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取消了边民禁止内迁的禁令之后,大量的边民进入内地。魏晋时期,统治者为了控制边境以及补充人力的不足,也经常招引或者强制边民内迁。内迁的边民有很多被汉族豪强掠为奴隶,后赵开国皇帝石勒就是奴隶出身。这种民族压迫也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五胡对西晋的仇恨,为西晋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西晋仅仅为中原人民带了五十余年的和平,随之而来的是更为血腥的战乱和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