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苏轼与章惇本是极为亲密的好友,为何最终会走向决裂?

网友提问:

苏轼与章惇本是极为亲密的好友,为何最终会走向决裂?

优质回答:

苏轼与章惇,同是嘉佑二年的进士,二人都是宋朝杰出的人才,二人一度是非常好的朋友,二人惺惺相惜。

有一次,他们一起去仙游潭玩儿,底下万丈深渊,章惇建议俩人走过狭窄的木桥到对面的悬崖峭壁上题字,苏东坡不敢,章惇就自己走到对岸,在岩石上题“章惇苏轼来游”,苏东坡说他:

将来你一定会杀人,因为连自己性命都不顾的人还在乎别人的性命么?

想不到一语成谶,二人后来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党争”。

宋哲宗继位后,重新启用新党人物,章惇当上了宰相。一当权,开始向皇帝谏言,担心自己“重蹈覆辙”,不能让政敌有翻身机会,他对所有“元祐党臣”采取了毁灭性的打击。于是,罢黜、监禁、贬谪的圣旨开始密如雨下,苏轼便不幸成为其中之一。

百章惇所赐,59岁苏轼被贬广西惠州,62岁又一度被贬海南岛,本以为客死他乡的苏东坡,却因为宋哲宗的驾崩,宋徽宗继位而被赦免释放,“建中靖国”这个年号,便是表示当时朝廷的施政方针——调停新旧两党,平衡势力。此时,韩忠彦和曾布相继为相,而章惇、蔡京贬黜,元祐大臣纷纷起复,这其中,当以苏氏二兄弟名望最高,因此所有人都认为他二人再度出山指日可待。因此苏轼这一路所到之处无不热烈欢迎,然而前面提及,苏轼此时早已看淡这些功名利禄,他也不会再回到朝廷中任职,有一件事足以证明:

章惇此时已经被贬至雷州,章惇的儿子章援给苏东坡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祝贺苏轼平反归朝,不日就会回到皇帝身边,替父亲求情,希望苏轼可以放过父亲一马。

作为人子,有此心实属正常,但他们早已不知道此时的苏东坡早已跳出这些凡夫势力之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收到章援的来信苏东坡正身感顽疾,但仍然回书:

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矣。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以往更说何益,唯论其未然者也。

并且还安慰到:

海廉风土甚不恶,寒热皆适中。

并建议他们兄弟去探亲多带些药。曾经的恩怨就这样随着一封信便一笔勾销。

可见对于苏轼这样的人来说,政见不同不代表像仇人一样老死不相往来,一旦不在其位,那种文人士大夫特有的豁达、宽厚之气就回来了。

其他网友观点

首先人不会永恒不变,况且关系变化也不存在明确因果关系。矛盾的积累才是内在原因。一生一世的好友,活着遇不到几个,如果遇到了就好好珍惜。

其他网友观点

我认为章惇和苏轼两人之间的恩怨绝不是新旧两党的争斗这么简单,最初两人亲密无间,兴趣相投,而苏轼在乌台诗案中受苦时,章惇拼命相救,不惜与当时的宰相王圭翻脸,而章惇的倒台却与苏轼弟弟苏澈有莫大的关系,而苏轼也没有为章惇发一言。章惇此人恩怨分明,睚眦必报,所以两人后期的恩怨比较复杂。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古代“士为知己者死”体现了怎样的侠义?

下一篇: 围点打援具体是指什么?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