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汉武帝将江充全族诛杀有什么深层含义?

网友提问:

汉武帝将江充全族诛杀有什么深层含义?

优质回答:

江充第一次在犬台宫觐见汉武帝,头戴“飞翮(hé)之缨”,大约是这样的:

江充见汉武帝头饰示意图

当然了,据《史记》记载,江充身穿蝉衣,飞翮之缨,也就是鸟的羽毛是加在步摇冠上的,步摇冠是这样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汉武帝在他游乐的上林苑犬台宫,见到这样一付女性化打扮得江充,是怎样的一种新奇的感觉。

请较真的同学注意哈,别和男性打扮的“鹖冠”混了。鹖(hé)冠是这样的:

赳赳老秦的鹖冠

《史记》记载汉武帝刘彻激动之余这样评价江充:

燕、赵固多奇士!

对,江充是赵国人,这次觐见汉武帝的机会,是平民小子江充自己争取来的。

他告了自己的妹夫赵国太子刘丹的御状,而且成功了。

上林苑犬台宫,是汉武帝养狗的地方,而汉武帝对江充感兴趣要召见他,就是因为江充“敢咬”。

江充是个 小人吗?是!江充是个小人物吗?并不是!

刘邦不封异姓王,赵国的国王是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兄弟刘彭祖,刘彭祖有个“好”儿子,太子刘丹。

其实赵国的国王刘彭祖,也不是啥善茬。

西汉的郡国的国相都是朝廷派过去的,用来监督封王的。这就让封王们感到束手束脚的,不痛快。

刘彭祖有自己的办法,他总是穿着侍者的衣服去迎接新到的国相。

高接远迎,做小伏低,取得了新国相的信任之后,就开始套新国相的话,抓他们话里的把柄,记到自己的“小本本”上。

国相们纵容刘彭祖还好,如果一旦想管束他,赵王立刻掏出“小本本”,听话的,留下来,不听话的,就 告御状。闹得赵国的国相,跟走马灯似的,一直换个不停。

这让想加强中央集权的汉武帝刘彻非常的不痛快,总是想找机会收拾一下富庶的赵王。

对,汉武帝缺钱,很缺钱,打匈奴打的是钱粮,而汉武帝在位54年,打了44年的匈奴,汉武帝有多缺钱就可想而知了。

江充把一个热乎乎的机会送到了汉武帝这里。

江充,赵国邯郸人,原名江齐,就是个普通人,但是他有个妹妹,很漂亮,而且能歌善舞的。

江充妹妹影视化示意图

江齐就把她嫁给了赵国太子,刘丹。

江齐摇身一变,成了王府的座上客,这是江齐人生的第一次变化。

这个人,不简单,你想,前面咱们说了刘彭祖是这么一个机谋权变的人,都能把江齐奉为上宾,江齐的不简单,可见一斑。

刘丹挺喜欢江齐的妹妹,又见自己老爹刘彭祖也对江齐这么客气,和江齐的关系就挺好的。

事,就出在刘丹身上。这位太子,和自己父亲的嫔妃,和自己的亲妹子,关系都挺乱的。渐渐地,刘丹自己也有点害怕了。害怕自己做的这些破事被自己的父亲知道。

疑心生暗鬼,刘丹就觉得,只有江齐有机会能把自己的秘密泄露给赵王刘彭祖知道,先下手为强,他就想除掉江齐。

江齐很警觉,跑了,丧心病狂的刘丹竟然杀了江齐的全家。

江齐躲过了赵王父子的追杀,跑到了长安,改名,江充。

江充这时候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报仇。想报仇,就只能找汉武帝告御状。

于是江充就把赵国太子刘丹在后宫做的那些破事都写到了御状里头,汉武帝一看,太好了!抓!

调兵遣将就把赵太子丹抓起来扔进魏郡的诏狱。审问之后,完全属实,死罪!

汉武帝出招了,赵王刘彭祖就得接着。赶紧上书救自己儿子的命要紧。

先泼江充一身脏水:江充就是个逃犯,想借陛下您的“万乘之威”挟私报复。

当然,以刘彭祖的精明知道只是泼江充的脏水是不会让汉武帝满意的,自己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来才能救儿子一命。

所以,他又在上书中表决心,表示要率领赵国的勇士们,替陛下去打匈奴,来赎儿子的罪过。

果然见效了,汉武帝免了刘丹的死罪,但是这太子肯定是当不成了。

机会只有一次,江充牢牢地抓住了。

虽然太子丹被治罪了,赵王刘彭祖也给汉武帝服了软,但是江充可就危险了。刘彭祖向汉武帝服软可不代表着会放过江充。

突然,江充得到了汉武帝要召见他的消息,江充知道,要想活命,必须得抓住这次机会。

于是他做了一番准备,并询问汉武帝,表示自己家贫,没有朝见的礼服,能不能穿平常的衣服觐见,汉武帝准了。

结果呢,江充却给自己设计了一套女性化的“时装”。蝉衣,步摇冠,飞翮之缨。江充又是一副好皮相:

充,人魁岸,容貌甚壮------《汉书》

江充可谓用心良苦,他是知道汉武帝先有韩嫣,后有李延年的。

果然汉武帝看到他这幅打扮,很高兴,把他叫到身边,又顺嘴问了问当前的时事。

江充在觐见之前,也恶补了这方面的知识,于是就对答如流。

这下汉武帝就更高兴了。

江充赶紧要差事,他知道汉武帝最关心的是什么,于是要求出使匈奴。

虽然西汉和匈奴一直打打停停的,但是双方也一直互派使者试探对方的虚实。不过出使匈奴是个危险性挺高的工作。苏武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所以,江充提出出使匈奴,还是让汉武帝很高兴的,就问他打算怎么做。

江充的回答也很老实,也很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他说这事没法预先打算,只能是随机应变,甚至以敌为师!

汉武帝很满意他的回答。

很放心地派他出使匈奴了。

回来,立刻任命他为:直指绣衣使者。

绣衣使者,本身就是汉武帝搞出来用以监督权贵和百官的。官位低,但是权力大,可以调动军队。和明朝的锦衣卫差相仿佛。

江充一跃成为汉武帝的近臣,这是江充人生的第二次变化。

绣衣使者很多,江充就是比较突出的那一个,他太明白汉武帝想要什么了。

绣衣使者的出现,本来是伴随着汉武帝不允许地方私铸“五铢钱”开始的。

收回了地方私铸五铢钱的权力,地方权贵就各种不服,于是就有了绣衣使者专门监督权贵及大小官员。到后来汉武帝打匈奴把文景之治攒下的老底花光了,就开始搜刮老百姓,老百姓起而反抗,绣衣使者就又多了一项弹压地方的责任。

江充很明白汉武帝想要什么,也很明白汉武帝为什么任命他为直指绣衣使者。他就是得罪赵王上位的,他没有退路,只能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江充做得很成功。

首先他帮着汉武帝解决北军衙门的军饷。

北军是大汉三种军队里面最强大的那一支,既远击匈奴,又驻卫三辅。谁掌握了北军,谁就等于控制了长安。

江充开始查阅卷宗,紧盯长安的权贵们,只要谁有不法的事情,一概抓入北军大营,并且威胁他们等待充军去打匈奴。

权贵们的家属着急了,这把一家子的主心骨抓起来了,真定了罪,或是发配充军,整个家族就要完了。汉武帝手里被削掉封号的权贵可不是一个两个了。

赶紧向汉武帝求情。汉武帝高兴了,行,按罪行的轻重,赎吧。

这次,北军进项几千万两军饷,江充简在帝心。

第二,帮助汉武帝打击权贵。

江充盯上了驰道。驰道宽五十步,非常平整,但是,只有汉武帝的马车可以走。

西汉的马车,还没有减震设备,道路的平整程度直接决定乘坐的舒适度。所以,随着禁令慢慢松弛,权贵们总爱走驰道,没别的,舒服啊,也是身份的象征。

但,禁令就是禁令。江充可不管你是谁。

首先抓住的就是大长公主,馆陶公主刘嫖。既是汉武帝的姑姑,也是汉武帝的岳母。更是帮助汉武帝登基的重要力量。

江充才不管她是谁,立刻喝问为什么走驰道。馆陶公主知道这个江充谁都敢咬。就托词是太后诏命特许的。江充应对也很迅速:你是公主,你可以,你的随从车辆马匹可都没这个资格,没收!

大长公主刘嫖殿下竟然没去找任何人求情,就这么认了。

这下江充的威望就更高了。

下一个目标,太子刘据。

江充跟着汉武帝去甘泉宫,正好碰到太子的家使驾着马车走上驰道。江充二话没说就连人带马抓起来了。太子一听就慌神了,赶紧求情,意思是,马车什么的,无所谓,就是别把这种僭越犯忌讳的事告诉汉武帝就行了。

江充根本就不理会太子的请求,把事情原原本本地汇报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当即称赞江充:

江充影视化形象

人臣当如是矣!

这下汉武帝对江充更加信任了。任命他为水衡都尉。

水衡都尉是干啥的,是管着皇室财政的!最重要的两项职能,收税,铸钱!

汉武帝还以为他是个直臣。结果,他坐上水衡都尉的位子之后,他的宗族,亲朋好友,都跟着他沾了不少光,富贵起来。最终,兜不住了,被人告发,坐法被免。

汉武帝晚年最大的一个失误,就是错用了江充,导致了荒诞的巫蛊之祸。

汉武帝任命江充去做那个油水很足的水衡都尉,既是为了筹功,也是为了让江充避祸。

说实在的,像江充这样的鹰犬,一般的结局,都是被君王当做平息众怒的背锅人除掉的。汉武帝能给江充找条出路,确实证明江充在汉武帝心中很不一般。

可是佞臣就是佞臣,穿上龙袍也像不了太子。

不过,江充还是能时不时地见到汉武帝,在汉武帝面前,还能说得上话。

而此时的太子刘据,却已经渐渐地失宠,甚至,包括他的母亲,皇后卫子夫,都轻易见不到汉武帝,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沟通了。

而晚年的汉武帝,六十多岁开始,身体就渐渐变差,但是他又对长生有着非常的渴望。

这种矛盾之下,导致他有点小病,就认为这是有人用巫蛊来暗害他。

巫蛊之祸可以说伴随了汉武帝的一生。

第一个皇后陈阿娇,就是因为在宫内巫蛊,结果被汉武帝废掉,卫子夫才得以上位皇后。

陈阿娇影视化形象

所以,汉武帝对巫蛊的容忍度就很低。

征和二年的春天,宰相公孙贺一家首先因为巫蛊被杀。

公孙贺一贯谨小慎微,听到汉武帝任命他当宰相都吓得嚎啕大哭,就因为前面几个宰相死得太惨。

可是接替他当太仆的儿子公孙敬声却胆大包天,挪用了1900万两的军饷,结果被告发,治了死罪。

公孙贺为了给儿子赎罪,请求汉武帝以抓住逃犯武安世来换取儿子的性命,汉武帝竟然答应了。

没想到,武安世在狱中揭发公孙敬声和汉武帝的阳石公主,诸邑公主私通。并且,公孙敬声的妻子也搞巫蛊。

我们刚才说了,汉武帝对巫蛊容忍度很低,他允许公孙贺一命换一命,但是绝不允许和巫蛊沾边。结果,公孙贺一家被杀,阳石公主,诸邑公主被杀,这两位公主,都是皇后卫子夫的女儿。卫青的长子卫伉也在这次巫蛊之祸的“预演”中,被杀。

汉武帝经过这件事之后,身体更差了,更疑心有人在用巫蛊对他不利。

江充不是被免去水衡都尉的职位了吗,他看中了这次机会,认为是自己重新掌权最好的时机。

于是他趁机向汉武帝进言,说汉武帝的身体不好,就是有人用巫蛊来害他。解决办法就是挖出所有的巫蛊,除掉所有使用巫蛊的人。

汉武帝竟然同意了江充的说法,并命令江充负责这件事。巫蛊之祸全面爆发。

江充的手段很毒辣,抓住与巫蛊有牵扯的人就严刑拷打逼他们认罪,并让他们攀咬其他人。

结果,因为巫蛊之祸而死的人,达到了几万人。

渐渐地,江充意识到一个问题,汉武帝的身体越来越差,万一驾崩,江充就会遭到他以前得罪过的那些权贵们的疯狂报复。

尤其是,太子,对他的威胁太大了。

太子刘据影视化形象示意图

于是江充向汉武帝汇报,宫中也有人搞巫蛊!

汉武帝又一次听信了江充的谗言,任命江充,太监苏文,案道侯韩说等四人查察此事。

江充等四人于是在宫中从不受宠的妃子那里开始挖起,最终把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的宫中也挖了个遍。

本来江充的目的就是要除掉太子,自然很巧合地在太子宫中挖出的小木桐人最多,并且竟然还找到了太子谋反的证据。

这下太子慌神了,万一定了罪,他难逃身死的命运。于是太子去请教自己的老师,太子少傅。

太子的老师用秦公子扶苏被陷害的事教导太子刘据,一定要抓住江充,问明真相。否则的话,一定会既丢了皇位又丢了性命。

此时的汉武帝居住在甘泉宫,太子想向父亲申诉都被江充阻拦。无奈之下,太子终于起兵了。将江充和案道侯韩说杀死,却跑了一个宦官苏文。

苏文跑到甘泉宫向汉武帝报告太子起兵了,汉武帝很了解自己的儿子,根本不相信。派人去长安了解情况,结果那人因为怕死,根本就没去就跑回了甘泉宫说太子确实起兵了。

汉武帝影视化形象

阴差阳错之下,太子又没取得最重要的北军的支持,与丞相刘屈氂激战五天,死了几万人,最终还是跑到泉鸠自尽而死。皇后卫子夫随后也在宫中自尽了。

其实,汉武帝通过壶关县三老(掌教化的职位)的上书,以及巫蛊案陆续查清,已经意识到太子是被江充逼迫陷害之下,不得已起兵反抗的了。

等到守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田千秋假托汉高祖托梦也说太子刘据是受了委屈的,汉武帝终于彻底醒悟了。下令将江充全族诛杀。并烧死了宦官苏文,

其实,按我个人的看法,很可能是汉武帝在巫蛊案查清之后,就已经明白了太子的委屈。但是他作为一代雄主,实在是拉不下脸来承认是自己犯了错。

于是就让田千秋这个人以汉高祖刘邦托梦的方式为太子鸣冤。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推测。

所以,要说汉武帝将江充全族诛杀有什么深层含义的话,那就是汉武帝深恨江充给他带来的丧子之痛,以及给整个西汉王朝带来的这场荒诞的巫蛊之祸。他诛杀江充的全族,就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承认自己的错误。

其他网友观点

谈秦说汉(276)

到了晚年,曾经狂热的汉武帝冷静下来开始反思,为什么平时老实巴交的太子会举兵造反;为什么跟他过了49年、一直痴爱着他的皇后卫子夫,不愿意跟他做任何解释就自缢身亡。他发现他犯错了,而这错误的根源都是因为受到江充的蛊惑。

但这时候江充已经被太子杀死了,于是汉武帝将怒火燃烧到了江充的族人身上。江充的族人也可能是无辜的,但江充害得汉武帝骨肉相残,总得让他找到地方发泄吧。同时他必须得付诸行动,向世人证明他知错就改,他仍保持着明君的风采。

江充陷害太子

江充最早是赵国的一个江湖医生,因妹妹嫁给赵王的太子刘丹,成了赵王府上的常客。但他总是喜欢无事生非,得罪了太子刘丹,就跑到长安城向汉武帝告发刘丹跟姐妹们有淫乱之事。这种连自己亲妹夫都中伤的人,居然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

江充出使匈奴回来后,被拜为绣衣使者,督捕三辅境内的盗贼,监察豪贵们的越礼过分行为,让他喜欢打小报告的毛病发挥的淋漓尽致。有次太子的家臣坐马车在路上行走,违反了礼制,被他看到了,太子亲自来求情,但江充一点都不给面子。

家臣违反礼制,其实也没多大的事,处罚家臣就行了。但太子为人仁厚,也不想让汉武帝烦心故去求情。江充没给太子面子,太子当时也没往心里想。但江充却认为他可能得罪了太子,因为这时候汉武帝对他言听计从。于是,想陷害太子刘据。

太子被逼谋反

机会终于来了,汉武帝生了一场小病,拖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治好。恰恰江充通晓医术,就跟汉武帝说,是有人施行“巫蛊术”,所以病情很难好转。这还了得,竟然有人中伤皇帝。于是汉武帝下令由江充成立专案组,查办所有参与诅咒的人。

汉武帝可能真的病糊涂了,一个医生说有人施巫术他居然也信。这下江充拿着鸡毛当令箭,把那些平日起跟他有仇的人,都借“巫蛊之祸”铲除,连皇后宫、太子宫也不放过。当他终于在太子挖出“桐木人”时,刘据已经忍无可忍,将其杀死。

太子杀死江充之后,江充的手下跑到甘泉宫向汉武帝报告。刘据知道汉武帝对江充是言听计从,听不进别的解释。于是向皇后报告,用皇后玺绶调动卫队造反。太子、皇后这时都别无选择地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选择一个唯一可能活命的机会。

汉武帝当然不能容忍任何人谋反,立即命令丞相刘屈氂调兵平乱,最终太子兵败逃到了湖县,在泉鸠里悬梁自尽。卫子夫因为支持太子造反,汉武帝派人过来收走了象征皇后的玺绶,卫子夫自知无力解释,就悬梁自尽了,还是汉武帝逼死的。

汉武帝悔思

“巫蛊之祸”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后,虽然百官对此避而不谈,但太子刘据已死,大汉王朝的接班人就成了困扰汉武帝的一个大问题。这时,次子齐怀王已死,三子燕刺王刘旦成天叫着要守卫皇宫,让他心生惧意,四子广陵王刘胥又不是当皇帝的料。

五子昌邑哀王刘髆的母亲早死,其舅李广利也因“巫蛊案”的牵连投降了匈奴,因此刘髆不适合为接班人。最后也只能勉强册立了七岁的幼子刘弗陵为太子。随着时间的流逝,汉武帝越来越思念太子,思念皇后卫子夫,对自己的行为追悔莫及。

这时,供奉高祖陵寝的田千秋向汉武帝上书,说:“儿子调动父亲的军队,顶多是挨顿鞭子的小罪罢了;天子的儿子有了过错,误杀了人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是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白头老翁教导我这样说的。”这话说正好中汉武帝的心事。

于是,汉武帝下令将田千秋升任为大鸿胪,并下令将江充的三族满门抄斩,清查与平反在“巫蛊案”被无辜牵连的人。汉武帝怜惜刘据无辜遭到陷害,又特修一座思子宫,又在湖县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还向天下人忏悔,下了一道“罪已诏”。

写在最后

汉武帝将江充灭族,一方面是江充害得他骨肉分离,害死了大汉王朝最合适的帝位接班人;另一方面是痛恨江充利用了他的信用为非作歹,让汉武帝背负了残杀几万无辜生命的骂名;最重要的是,因“巫蛊之祸”,让无数天下人心里在骂汉武帝昏庸无德。

虽然汉武帝事后做了补救,但几万条被枉死的性命,岂能因江充被灭族而挽回?而且,因“巫蛊之祸”和汉武帝“悔悟”后的疯狂报复与追责,导致大量政治上层人物被杀,甚至是国本动摇,而这一切最终的责任人,难道不还是汉武帝自己吗?

2020/11/12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您的关注与评论,将是我无限的动力,谢谢!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如果说,“巫蛊之祸”的本质是汉武帝跟太子刘据的矛盾,那江充不过是被卸磨杀驴罢了。

江充是什么?有名的酷吏,什么是酷吏?酷吏的本意是指执法无情的官,不畏权贵、打击权贵、不向恶势力低头的。

为什么这样的人可以身居高位?按理说,这样的人在官场是生存不下去的,但是他们不仅能生存,还能进入中枢。

这说明,是有人刻意为之,谁呢?皇帝。

皇帝很多事不能做,不方便做,就需要一个黑手套,替他干黑活,事后卸磨杀驴,推卸责任,皇帝英明,是被奸臣蒙蔽了。

奸臣、酷吏、宦官、后妃、外戚,多是这样的角色出现的,

明白江充扮演的角色,就知道他为什么被株连九族了。

再看“巫蛊之祸”,

事件的开始,是公孙贺父子和长平侯卫亢被杀。

公孙贺是汉武帝太子时的太子舍人,算是发小,后来就是丞相了。

但是,他老婆叫卫嬬,卫子夫的大姐,他是太子的姨夫,他儿子公孙敬声就是太子党了。

长平侯卫亢,卫青的长子,这个也是太子党,

汉武帝先杀这两位,明显就是剪除太子羽翼,防止他想不开作乱。

但是,刘据最后还是想不开,造反了,

刘据在决定起兵后派舍人持节连夜入长秋门报卫皇后,卫子夫同意刘据调用皇后的中厩车架,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并以奸臣造反的名义征兵,

汉武帝随后派丞相刘屈氂调兵镇压,双方在长安大战五天,死伤数万人。

从太子仅用太子宫卫队和皇后卫队、囚徒可以跟汉武帝的兵马大战五天五夜,就可以看出太子势力有多大了。

不要觉得皇帝不会杀太子,你要知道,没有人比太子更希望皇帝早死的,皇帝能不防着他?

皇帝希望太子能顺利接班,但又怕他提前接班,《黄金甲》里皇帝说了“皇位我可以给你,但是你不能抢”。

所以,江充被杀,不过是皇帝和太子矛盾的牺牲品罢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印度一个佛教国家为什么这么好战?

下一篇: 雍正既然已经成功登上皇位,为何还不肯放过八阿哥?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