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正五品是什么级别?
优质回答:正厅四品(市书记、市长),八十年代
前老级别9一一11级;
副厅从四(市副书记、副市长),八十
年代前老级别11一一14
级;
五品(相当于副厅)区、县委书记、国
企工厂厂长、书记,八十
年代前老级别12一一14
级;
正处从五品(区、县长),八十年代老
级别最低15级;
副处六品(区副书记、副县长),八十
年代老级别最低18级;
从六品(相当于副处,区、县公检法
和大镇镇书记),八十年代老
级别最低19级;
正科七品(区县级局长、乡镇长),八
十年代老级别最低20级;
副科从七品(区县级副局长、乡镇
副职),八十年代老级别
最低21级;
正八品(相当于副科)市街道派出所
所长、乡镇派出所所长),八
十年代老级别最低24级;
正股从八品(区县局、乡镇办公室主
任),八十年代老级别
最低26级;
副股九品(乡镇财政所长、乡镇民政
办主任),八十年代老级别
最低27级;
科员从九品(民警、区县局办事员、
乡镇办文书),八十年代
前老级别最低30级,工
资待遇,当时每月人民币
18元正。
其他网友观点正五品是什么级别?
每个朝代都不尽相同,官职品级最接近今天我国行政级别的就是清朝。但也仅仅是接近而已,只可做简单类比对应,绝对不是完全等同。
在清朝,正五品的官员主要能做这么几类官职,中央主要是做各部院郎中,地方主要是做同知和直隶州知州。
郎中是各部院下属各司的最高长官,放在今天差不多就是中央各部委下属各司司长,对应的行政级别差不多是正厅。
同知是知府的副手,因时因事而设,有时也会以兼职形式出现,主要是协助知府处理海防、河工、钱粮、缉盗等工作,因经常要下沉到基层去做事,所以同知不与知府合署办公,而是在地方另设衙署,称为厅。
知府基本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一把手,差不多也是正厅级,所以考虑对应关系,同知应该相当于地级市副市长之类,副厅级。
而州在清朝的地方行政层级中低于府,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县。但直隶州要明显高于其他的散州,散州隶属于府,由知府直管,而直隶州则是省级直辖,由省级官员,如布政使、按察使直管,所以直隶州知州的官阶为正五品,高于散州知州,无限趋近于从四品的知府,但又不超过知府,以体现其作为州的行政地位。放在今天来说呢,直隶州差不多类似于省直辖县或省辖县级市,基本上也是副厅级。
但论起实际权力,同知和直隶州知州显然属于无限趋近于知府的状态,也就是说,比今天的副厅级官员大一些,比起正厅级可能又要小一点,这么讲来其实很难以今天的行政级别来类比这两个官职,差不多就是介于正厅与副厅之间吧。
其他网友观点这要看什么时候。
自九品中正制以来,官品正式确定,取代了所谓2000石这样的级别。
曹魏,属于初创五品对应中央政权的给事中,地方郡守。
唐代,开始正规化正五品上职务对应御史中丞、中书舍人、万年县等特殊县令。正五品下对应中州别驾、太子洗马等。
大体来说,正五品大约等于地方上地级市的常务副市长,首都县县长。中央政权的中央秘书长助手(中书令是皇帝秘书长,中书舍人等于中书令的主要副手)。
宋代,正五品职务对应马步军都指挥使,观察使,中侍大夫等。宋代的都指挥使可不是都指挥使司,也不是明代的省都指挥使司。大体也就是一个独立团团长级别。
明清时期,制度基本成熟。正五品对应各部郎中,直隶州知州,各府同知,守备,千户等。
郎中相当于今天各部下属司长。其他则等于地区行署专员,地级市常务副市长,地方守备团团长(绿营守备的级别高,但管辖人少,最多三四百人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