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人走茶凉,三国东吴大管家张昭是如何被冷落的?

网友提问:

人走茶凉,三国东吴大管家张昭是如何被冷落的?

优质回答:

不能说人走茶凉,孙权还是很敬重张昭的,但是张昭的性格和眼光失误造成了他难以被孙权所用。

(1)个人性格:刚直为孙权不喜,也为同僚不爱。

张昭更像是个文人,而不是政治家,他本人性格刚直,有话直来直去,经常不给孙权的面子。由于张昭的身份,是孙策托孤之臣,加上他的年龄,比孙权大了二十多岁,在孙权看来,这难免有倚老卖老之嫌。

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

从《三国志》里的记载可看到,张昭经常谏争孙权,孙权“笑而不答”,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心里不高兴,不乐意,但是又不好意思说什么,毕竟张昭的老资格在那里摆着嘛。

再看后来孙权设置丞相,不让张昭做丞相,直接就说了,张昭性格太过于刚烈,让他做这个职位对他无益。

另外,张昭对东吴很多人看不惯,出语伤人,文人气质太重,不为人所喜,也是原因之一。

(2)看问题和决策出现严重失误,这非常致命。

最明显的就是赤壁之战,张昭主降,认为东吴难以和曹操抗衡,孙权作为东吴之主,决心要战,结果东吴胜利,作为一个臣子,在如此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出现失误,这是致命的错误。

再比如对黄祖之战,孙权要打黄祖,张昭不同意,结果孙权大破黄祖,张昭再次决策失误。

总的来说,张昭这个人有文采,治理内政还是有一套的,但是对外政策上趋于软弱和妥协,这和孙权完全相反,君臣难以一心,加上他本人性格不讨喜,所以孙权敬重却不大用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其他网友观点

张昭可以说是东吴老臣的代表,孙权一个新君要怎么巩固自己的势力。当然是要打压这批老臣,提拔年轻一辈的人才了。加上张昭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而孙权算不上是一个明君,张昭的劝谏虽然没什么问题,可是孙权就是听不进去。久而久之,远离张昭的结果是肯定的。那么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孙权好打猎,又是亲自搏斗野兽,以此为乐。这点估计是遗传的,改不了,而张昭看不下去,一开始劝谏,孙权还会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后来最多就是笑而不答。

张昭在内政外交上立下不少的功劳,与此同时,他的威望也是越来越高,甚至远远地盖过孙权。在选取丞相的时候,孙权故意不选张昭,让其他人来担任。

张昭为人耿直,意见不合就会提出来争辩,对于孙权更是如此,在朝堂之上,也是如此,这样君王是很没有面子的,加上孙权肯定不能说张昭不是。但是有好几次,孙权忍不住会抓着刀,怒斥张昭。君臣不和,产生许多矛盾,常常不能化解,孙权一不行,就要来请出张昭,一来二去。待到孙权翅膀硬了,肯定是不待见张昭的。

不过,就算如此,孙权在某些方面还是很重用张昭及其家族的人的,只不过一些丞相之类的职位是与张昭无缘而已。

其他网友观点

张昭有很多不利因素。

张昭是徐州人,属于外来户,在孙策创业之初属于稀缺人才,当然被重用。

孙权当政初期,根基不稳,也得借助张昭。

然而,孙权逐步控制政权,当然会逐步替换自己人上去,而张昭又不能似诸葛瑾那样贴心为孙权干事。作为外来户,张昭也得不到江东四大家族得支持。最终当然逐步边缘化。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史湘云本来住在贾府,她是怎么回史家的?

下一篇: 乌克兰将加入欧盟和北约写入宪法,这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看?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