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为何孙策死后把江东交给了弟弟孙权,却不给儿子,是因为无私吗?

网友提问:

为何孙策死后把江东交给了弟弟孙权,却不给儿子,是因为无私吗?

优质回答:

谢邀

当时孙策去世时才二十六岁,他的儿子十分年幼,大概只有七八岁。并不具有掌权的能力。如果当时就把江东给幼儿,在一个战乱时代,就容易被奸臣利用,甚至会造成国破家亡,使自己打下的江山毁于一旦。

再者孙策刚刚打下江东不久,站立不稳,很多势力并不心服。江东地区局势还是十分的混乱,年幼的孩子没有什么能力能够震住这些人。镇不住就容易出乱子。所以需要一个,有能力有威望的人出来主持局面。而这个人无疑是孙权最合适不过了。孙权小时候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智慧,年轻时也是结交了一群有志之士,有才之人。在能力上能够服众,在地位上作为孙策的弟弟,他也算是合法的继承人。别人也没有什么能说的。

再说了孙策就算是把位子传给了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年幼需要人辅佐,那么这个辅佐的人选有谁来担当最为合适呢?还是孙权,孙权来辅佐是最合适也是唯一的人选,无论是从能力还是其他的一切因素,都没有人能比孙权更合适。到时候还是孙权掌权,东吴的大小事还是孙权说了算。给自己儿子名义上的君主地位,不仅会影响到自己弟弟才能的施展,还会让很多人利用这个来离间他们叔侄。还不如直接把大权交给孙权,省去那些个麻烦事。

所以孙策最终选择了让孙权继位,这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其他网友观点

就像孙策这样的年少时期就横扫并一统江东六郡雄主不会因为无私而乱传大位的。

首先,孙策之子太小,在乱世之中很难维持下去。在外部,曹操、刘表、黄祖等各大势力虎视眈眈,对富庶的江东垂涎已久;对内来说,孙坚、孙策父子“新造江南,其事未集”,众心未附,臣子们极有可能会轻视幼主而起异心。

其二,孙权才干出众,政治才能卓越。

虽然自己已基本上完成了靠武力打江山的使命,但目前江东局势未稳,作为接班人,接下来更需要的不是军事才能,而是政治才能。而这正是性格、作风和自己不同的孙权所擅长的。因此,在临终前,孙策把孙权叫来,把印绶给他戴上,并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首先想到的是能保住江东,后来历史证明在孙权死之前确实不负所望保住了江东。

第三,孙策害怕外戚当政。历史上一旦儿子小,往往母亲的势力过大。这样有可能重蹈东汉后期的覆辙。而且外戚当政这是汉朝通病。孙策是个有本事的人,对当时的情况洞若观火,他不想让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付之一炬。

最后一点,孙权有抱负,有谋略,有野心,志向远大,如不传位与孙权,必定会引起萧蔷之祸。而且孙坚其他几个儿子根本干不过孙权。

其他网友观点

东汉西汉为啥灭亡的,孙策心里怎么可能没有点数呢?皇帝年幼,外戚干涉朝政,党派分离,江东的割据坑定乱成一锅粥。

孙策这江东小霸王的称号不只是骁勇善战,政治才敢卓越的他,培养了一票土生土长的能人志士,这些人都是孙权成就帝业不可或缺的。

再者,孙权在小时候就跟着他哥孙策南征北战,耳闻目染中,快速成长,比其他兄弟都要高一筹。孙策身边的人又是看着孙权长大与成长的,与其辅助年幼未知世事的小孩,还不如扶着这个已经成才的大人。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曾经拥有亚洲第一的基础设施,为什么印度未能崛起?

下一篇: 为啥当年是三岁的溥仪继位,而不是载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