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这个阳谷县都头,到底是个多大的官,西门庆为什么怕他?
优质回答:武松至景阳冈打虎后,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这个官职不大也不小,当时宋朝一般一个县治设两个都头,都头职位要大于押司,按现在来说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县公安局刑警队队长。
公安局大家都知道权利大了,除了管理一般治安案件外,就是负责一些大小刑事案件的调查和侦破工作,说白了就是保一方平安。所以说武松那时候在阳谷县属于维持一方治安的一个行政执法人员的头,因此按照这个逻辑思维来讲,作为地头蛇的西门庆应该还是比较惧怕武松的,不管怎地武松好歹是个都头,西门庆混的地界这一片正在武松的管辖区内,老话说得好邪不压正,但是事实上西门庆还真没把这个“打虎英雄”武二郎放在眼里。
西门庆这个人我不说大家也特别熟知,他是小说(水浒传)和(金瓶梅)里的一个人物,西门庆是阳谷县的一个大财主,后来落魄后开了一家生药铺维持生计,平日里游手好闲,经常结交一些官府之人,靠着自己还会耍些枪棒,身边也拉拢了一帮兄弟,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地痞无赖。
西门庆为人阴险狡诈,而且特别好色,但这个人出手特别大方,因此在市面上和官场中结交了很多达官贵人,在阳谷县当地算是一个黑白两道游刃有余的一个恶霸加淫棍。因此对于武松这个新来的都头,西门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屑一顾。
自打武松上任以后,西门庆不仅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而且还愈加得放肆,更有甚者还敢勾引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这不是拿鸡蛋碰石头找死吗,后来潘金莲和西门庆这一对奸夫淫妇东窗事发后,两人为了以后能在一起,狠心的毒死了武大郎,这下武松可怒了 ,自己哥哥被害武松岂能善罢甘休,于是先杀了潘金莲又灭了西门庆,为武大郎报了愁。
经过此事我们不难看出,西门庆一个混迹与江湖的地头蛇,他根本就没有怕过武松,如果他要惧怕武松就不会去勾引武松的嫂子潘金莲,更不会和潘金莲合谋害死武大,所以不管武松的官职有多大,西门庆依然我行我素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多行不义必自毙,公道自在人心,最终也注定了西门庆没有好下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其他网友观点《水浒传》里,武松从宋江口里得知:当年自己误以为杀掉的那个家伙还活着,自己犯的事儿没了,立马就起身回清河县探亲(其实是柴进烦他了,赶了几次都不好意思了,寄人篱下其实不好受)。
到了景阳岗下,犯了酒瘾,直接喝了两箱,摇摇晃晃的就上了山。
趁着起床气和着酒胆儿干死了一只打扰他睡觉的老虎。
阳谷县的县令老大一看,喔呵,不错啊,武力值满分,实操满分,加上长的相貌堂堂,得嘞,公务员考核流程简化,笔试就不搞了,直接给了一个阳谷县都头的头衔。
由此,武松走上了人生小巅峰。
那么,这个阳谷县都头到底是个啥官呢?我们从上向下说。
《水浒传》依托的时代背景应该是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早期。参照武松的这个都头管着一堆的衙役和闲杂人等这个情况看,应该是属于地方军政掺杂的范畴。当时北宋的军政体系主要沿用五代十国的旧例,经过杯酒释兵权后,变成了枢密院+三衙(殿前司+侍卫司马军+侍卫司步军)共同统兵的模式。
枢密院配合中书省掌管调兵权,都是文官当权,没有武夫啥事儿。
对于兵权这个东西,武官莫伸手,伸手就给你剁了。
当时赫赫战功的狄青混了个枢密副使,没干几个月就被文官集团吓得辞了职(欧阳修说他: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没说他打算谋反就算有点儿良心了),没多久忧郁的病死了。
三衙管掌各路大军,其实没啥用,没有枢密院的调令,一个兵也调不出营。
武松打小没读过啥书,既不会写得一手好字,又不会踢球得大老板的赏识,注定跟枢密院这条线没啥缘分,基本就是在纯粹的武人体制里混。
另外,和高层也搭不上关系,象梁中书,童枢密,高太尉这些大佬,人家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人家。
不像林冲,鲁智深,徐宁这些人,好歹都是见过世面的,跟过大佬的。
三衙的高层从上往下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这些官职我们理解成现在的大军区的司令,副司令和政委就差不多了。在宋朝的祖宗成法里规定是以文统武,枢密院的老大是正一品,三衙的老大基本只有一个正二,剩下的,想过正三品都难(同工不同酬啊)。
再往下,其中正规部队中的禁兵是以班直为单位。
步军每个直再设都虞侯,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都头,十将,将虞侯等;马军分都虞侯,指挥使,副指挥使,都知,副都知,押班,统管捧日军,天武军等。
差不多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集团军和军,师,团,营,连的编制。
这时候我们就看到了都头这个职位出现了。这里的都头和武松担任的阳谷县都头是不是同一职遣呢?
当时宋朝的军制:一厢为十军,一军为五指挥,一指挥辖500人,一指挥五都,一都100人(类似我们现在的连队级别)。
可是这是说的正规军,地方小县城压根儿就不可能有军分区的编制,连军分分分...区的可能都没有,他这个都头和鲁智深的提辖完全就是两回事儿。
人家鲁提辖那是正儿八经的边防军官编制,武松这个阳谷县令封的都头连武警都算不上,撑死了就是个县公安局的局长或者副局长,大概率县局长还是政法委的书记(县尉)兼任了。
这个都头的称呼应该只是政府部门参照军队管辖权力大小给出的一个虚职,对照现在的官位,我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县里的实权公安局副局长,主管刑警,片儿警,治安,大牢这些杂事儿(那时候的户籍管辖权可不在公安局手里),在工作单位里威望不低,权力不小,但是职遣不入流的正科级干部。
结语后来等到征方腊结束,武松成了独臂大侠,一边是看穿了官场的黑暗,一边对兄弟伙也失望了,干脆出家。
故事里说武松是高寿善终,可是认真算算那个时代,估计想熬过靖康之难很难吧。
其他网友观点西门庆怕的不是武松做为阳谷县都头的这种官方身份,而是武松身上既有那种快意恩仇,说白了就是混不吝的气魄,又有赤手空拳打虎的本事。根据《水浒传》中的描述,县衙里的“都头”应该和“押司”一样,是“吏”而不是“官”,这是因为都头一职一个县的知县就可以直接提拔任命,而不需要上级部门的审查考核,比如武松打虎后,阳谷县的县令就直接说:
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而像府一级的衙门中,也是全权负责治安的“观察”一职,比如说济州府的何涛何观察,就应该属于正式编制了。
而根据都头担负的“捉贼捕盗”,维护地方治安的职责来看,他们就和捕快的职务类似。只不过,“都头”属于捕快中的头,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级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的职务,还到不了正科级公安局长的级别。这是因为都头上面还有县尉,他对一个县的治安负全责,相当于公安局长的级别了,县尉属于是正式编制,在大宋朝廷的官员序列内。无论“都头”这个职位大小,是属于临时工,合同工还是正式在编,其实西门大官人都不瞧在眼里,因为他信奉“有钱可使鬼推磨”,一直以来和阳谷县的知县都可以打得火热,还会怕他手底下的一个都头吗?
真正使他担心害怕的是武松的江湖身份,而武松的这种身份可是不管你和谁远近亲疏的,说白了就是不在乎王法,这样使他做起事来毫无顾忌,而偏偏他又有一身降龙伏虎的本事,这才是西门庆最为忌惮的。既然已经做了亏心事,就别怕鬼叫门了,担心也没有用。没过多久,武松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在狮子楼取下了西门庆的首级,从而也永远告别了自己都头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