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希特勒指定海军元帅邓尼茨继任元首,而不是戈林呢?
优质回答:从严格意义上说希特勒并没有指定邓尼茨接任“元首”,事实上他在遗嘱将非法合并的权力一分为二,交给了邓尼茨一半,另一半则交给了戈培尔。至于梅耶(戈林)元帅嘛,他已经被褫夺所有的权力。
到底什么是元首想把这个问题扯淡明白就必须清楚元首到底有什么样的权力,其实希特勒上台之初魏玛共和国应该算半总统制国家,总统、内阁(总理)、国会都掌握一定的权力。其中总统的权力最大,可以任命或开除总理,但国会也可以通过不信任动议挽留总理。
另外魏玛宪法中有总统任上死亡期间总理代行权力的条款,这就给了希特勒一个机会,1933年兴登堡死亡后他就集合了总统和总理的权力。继而又通过《授权法》把国会的立法权拿到手里,直接将国会变成他私人的橡皮图章。
所以元首这个职务基本就等同我们中华帝国的皇帝,集立法权、行政权、人事任免权、军事调动权(这个权利希特勒掌握的不算充分)等诸多权利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戈林为何出局如果从职务上看,赫尔曼·戈林确实是希特勒天然的继承人,他是国会议长、普鲁士总理、普鲁士国家代理官、德国经济部长、国家航空部长、林业部长,虽然这位仁兄风评不佳,但一条对希特勒忠心耿耿就填补了一切不足。
可惜戈林在某些重大问题上还是与希特勒出现分析,比如在进攻苏联这个问题上戈林并不支持,明确了希特勒的立场后他虽然不再加以反对,但开始表现的非常消极,对前线的支援很散漫。
这样的举动让他逐渐失去希特勒的信任,后期连军事会议也不再让他参加,可是远在贝希特斯加登的戈林还是没消停,在帝国毁灭之前给希特勒发了一封电报,询问元首先生是否已失去自由,继而授权自己接手。
希特勒真正的权力分配戈林这种作死行径自然坐实了自己意图叛变的谣传,要不是希特勒困在地堡里,估计这孩子也得步隆美尔后尘。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自杀前留下最后的遗嘱,直接褫夺了戈林和希姆莱的一切权力。
在这份遗嘱中希特勒任命邓尼茨为帝国总统兼军事最高统帅,掌管人事权和军权,原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被任命为政府首脑和德国总理,掌握行政权和立法权。从这一刻开始,元首这个职务其实就不存在了。
其实希特勒的思路很简单,只能把已不存在的权力分配给信任的人,当时陆军没法信任,没有“战斗到最后一人”;空军没法信任,戈林意图叛变;党卫军还是没法信任,希姆莱在寻求和盟军谈判,著名的屎蛋那也没有执行他的进攻命令。
整个第三帝国还剩下什么?死心眼邓尼茨和一直陪在地堡里的戈培尔呗!然而戈培尔明显比邓尼茨还死心眼,他在第二天跟这元首自杀掉,还杀了自己全家。于是本来分裂的权力再次集中到邓尼茨身上,虽然这并不是个好差事。
总结起来吧,希特勒让邓尼茨继承权力也是个无奈的选择,从政务能力上看邓尼茨不适合那个位置,可是除此之外还能给谁呢?扯淡完毕。
其他网友观点希特勒自杀前留下了两份遗嘱,即一份“个人遗嘱”和一份“政治遗嘱”,对我们厘清这个德意志狂人临死前的思想状态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他的“政治遗嘱”中简单但非常系统地概括了其纳粹思想体系,以及对所谓“雅利安人种优越论”和“德意志民族特权”的痴迷,而这种痴迷在其“事业”行将毁灭之际,就带有一种“破罐子破摔”、“既然这个民族无法称霸那么就不配获得生存权,不妨和我一起毁灭”的疯狂,他显然完全不能接受一个德意志民族“被劣等民族踩在脚下”的新世界,并且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战败,而战败的原因不是他本人的一系列战略、战术错误,更不是纳粹主义根本就是个完全错误的理论与实践,而是“德国人不配希特勒这样伟大的领路人”,是德国人不听从乃至背叛了他的“正确路线”,因此“德意志只有毁灭”。在“个人遗嘱”里提到个人财产时说“捐献给纳粹党,党如果不存在就捐献给这个国家,如果这个国家也不存在那么遗嘱就毫无意义”,表明他对形势其实是有清醒认识的,在这种情况下指定新元首,更多是一种姿态,甚至一种“快意恩仇”的发泄——他要借指定接班人羞辱被他认为“背叛了希特勒”的人和群体。
首先自然是戈林(Hermann Wilhelm Göring):戈林作为他亲自指定的接班人,在最后关头不但私下和盟军接触,还起意在希特勒尚活着时继承权力,甚至主动打电报给希特勒要求获得授权,这对于已因失败情绪而变得神经质(事实上希特勒本来就有些神经质)的希特勒而言可谓大逆不道——关键是,戈林仍被亲希特勒的势力控制着,而他的冤家对头鲍尔曼却一直陪在希特勒身边。他非但不可能继位,如果不是本人不在希特勒地下室、后者或鲍尔曼鞭长莫及,还会立即丢了脑袋,事实上他派驻地下室的联络副官费格莱茵(Hans Georg Otto Hermann Fegelein)党卫军二级突击大队长,就被盛怒的希特勒在自杀前不到48小时枪毙了,要知道费格莱茵是希特勒妻子爱娃.布劳恩的妹夫,他1945年4月28日被枪毙,4月29日希特勒和爱娃结婚,4月30日晨7时两人自杀,可以说,费格莱茵就是戈林的替死鬼。
戈林和希特勒
爱娃妹夫费格莱茵是戈林替死鬼
其次是希姆莱(Heinrich Himmle)。这个希特勒的“老战友”比戈林走得更远——戈林好歹还向希特勒请求授权,希姆莱则连授权都不要就直接照着自己的意思干起来(谋取继承权和企图单独与盟军媾和),之所以未成功是因为盟军此时胜券在握,根本不打算和纳粹做秘密交易。希特勒在政治遗嘱中同样剥夺了希姆莱的一切权利和荣誉,并尖刻地咒骂了他。4月25日,希特勒生前所派出的最后一批使者——5天前搭乘狂热纳粹分子、女飞行员莱契(Hanna Reitsch)飞机飞抵总理府的格莱姆将军(Robert Ritter von Greim),正是去邓尼茨处传达“逮捕并惩处希姆莱”旨意的,这实际上透露了两个信息,即至少在这一天希姆莱已经被他“销号”,而邓尼茨已被他“内定”为继承人了。
希姆莱在纳粹最后时刻已身败名裂
女飞行员莱契,如果她和格莱姆效率高些,邓尼茨在希特勒死前收到命令,希姆莱恐怕活不到被俘
希特勒和德国陆军军官团的关系始终紧张,军官团大多数人根本看不起希特勒这个一战下士,而希特勒对军官团也将信将疑,双方在西线作战时的关系算是蜜月,到了苏德战场已经一塌糊涂,史陶芬伯格刺杀事件后更是近乎崩溃,希特勒身边能信任的陆军将领,也只剩下凯特尔、约德尔等少数人,而这些人又被军官团里的主流派所排斥。这种僵持的关系体现在继承权问题上,就是希特勒在政治遗嘱中无情奚落“无能且叛卖的陆军军官团”,并拒绝指定一名陆军将领担任继承人,而陆军幸存下来的将帅则在纽伦堡法庭和余生撰写的回忆录里把希特勒写成一个政治小丑和军事弱智,并将各种罪责一概推给希特勒。很显然,希特勒在这种情况下不会让任何陆军将领继承自己。
他身边剩下的、被他始终信任的亲信,只有戈培尔(Paul Joseph Goebbel)和鲍尔曼(Martin Bormann),但这两个人一个是“传声筒”,另一个是“大总管”,都被他认为不适合独当一面,因此只被指定担任新元首的左膀右臂,而未被直接指定为新元首。事实上戈培尔下决心追随希特勒自杀,这点希特勒也知道,而鲍尔曼为人阴险,在纳粹文武中人缘极差,希特勒再怎么疯狂,也不敢让这样一个人继承自己的位置。
那么就只剩下海军将领可以选了:海军将领中地位最高的是雷德尔(Erich Raeder),但他已失宠“被退休”,雷德尔以下就是邓尼茨了,到了4月29日,即希特勒口述两份遗嘱的时候,他实际上已别无选择。
邓尼茨已是唯一的选择
实际上希特勒的遗嘱差点都没能带出去,三个带出遗嘱的人据说邓尼茨只见到一个,而指定的“遗嘱传达人”鲍尔曼却在突围时神秘失踪了。
其他网友观点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因为戈林背叛了希特勒。
4月23日,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戈林在贝希特斯加登向希特勒发了一封电报,希望希特勒能够授权他掌管国家一切事务,并建议与盟军进行谈判。希特勒恼羞成怒,将之此视为最严重的叛国罪,决定解除戈林的一切职务。
同时希特勒还下达密令,一定要处决戈林。
由此,戈林当然不可能成为接班人了。
虽然希特勒任命了新的德国空军司令,但当时德国空军其实已经完蛋了,整个柏林都在苏军炮火封锁之下,飞机无法起飞降落。而且又有戈林叛变的影响,希特勒也无法信任空军。
至于陆军,希特勒认为陆军将领都是懦夫,只会拉他的后腿,对他们很不信任,当然也不可能任命凯末尔之流接班。
而希特勒非常信任的戈贝尔博士,他擅长宣传和行政,可以成为政府总理。但戈培尔不同军事,无法指挥德军,不能成为军方的领袖。
本来希特勒认为希姆莱很合适。希姆莱对希特勒非常忠心,也领导过武装党卫军,非常适合。
然而,4月30日,邓尼茨收到了从帝国总理府用海军绝密电码拍来的一份电报:“新的背叛活动正在进行。根据敌台广播,帝国领导人希姆莱已通过瑞典向盟国提出投降。领袖指望您飞快而果断地处理所有叛逆者。”署名者是希特勒的秘书马丁·鲍曼。
由此,希姆莱也被排除了。
剩下唯一合适的人选,就是邓尼茨了。
邓尼茨是个非常职业的传统军人,当时的海军总司令。邓尼茨对希特勒或者说德国元首是非常忠心的,认为军人绝对不能背叛国家。
在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被陆军军官们刺杀。事件发生后,作为一个军种总司令的邓尼茨大感震惊,明确表示反对。20日晚他对海军发表了广播讲话,在讲话中明确表示反对这次谋刺行动,他认为德甲军人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抵御外来之敌。为了使海军保持有对付外来之敌的战斗力,他果断下令逮捕海军中的每一个动摇者。他认为,为进行这场战争而维持他们的团结和战斗力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此,邓尼茨也受到希特勒的信任。
1945年4月30日当晚6点,邓尼茨回到普伦自己的驻地,副官又拿给他一封从帝国总理府用海军绝密电码拍来的遗嘱电报,内容是这样的:“邓尼茨海军元帅:领袖任命您,海军元帅先生,为他的继承人,以代替前帝国元帅戈林。书面的委任状现在在途中,您必须立即采取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一切措施。”署名者还是希特勒的秘书马丁?鲍曼。
作为职业军人,邓尼茨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可怕的任命。谁都知道,德军已经濒于崩溃。
希特勒在自杀前,希望政府领袖戈培尔领导政府、军队领导邓尼茨领导军队,继续和盟军作战,直到山穷水尽。
但希特勒自杀的时候,其实德国已经山穷水尽了。
戈培尔在5月1日自杀,邓尼茨成为行将崩溃的第三帝国唯一的代表。
当时德国已经没有继续作战的任何可能,国土其实已经被盟军占领。
1945年5月7日,邓尼茨授权弗里德堡、凯特尔、史托普三名来自海陆空三军的将领在柏林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在纽伦堡审判中,邓尼茨被判处10年监禁。
邓尼茨是个意志坚韧的人,他在监狱中坚持运动和读书,认为自己只是履行军人的义务。
。英国记者评论道:“海军元帅邓尼茨一直没有后悔的表现,他仍然是施潘道最危险的人物。”
1956年10月1日,邓尼茨被释放,居住在德国北部的一个村子里。
1980年12月24日,邓尼茨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