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为什么拿破仑攻打俄罗斯时,俄军放弃莫斯科并坚壁清野,而卫国战争中俄军要死守?

网友提问:

为什么拿破仑攻打俄罗斯时,俄军放弃莫斯科并坚壁清野,而卫国战争中俄军要死守?

优质回答:

谢邀。1812年俄军放弃莫斯科,1941年俄军坚守莫斯科,是因为随着时代变化,两次战争中莫斯科的战略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1812年到1941年,时间上距离100多年,各国实力对比、军事技术、战争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直接造成莫斯科在整体战略上的意义已经完全不同。

首先从双方实力对比而言,1941年坚守莫斯科更具备可能。

1812年战争中,拿破仑出动了50多万大军(其中半数为仆从国军队),而俄军当时只有20万人,处于绝对劣势。在之后的战争中,尽管法军遭遇了部分伤亡,和大量的行军损失,但到达莫斯科的法军仍有10多万之众,超过俄军的兵力总和。以当时拿破仑的军事才能,俄军要在莫斯科前面迎战,只能是送死。所以库图佐夫选择了撤退。

而在1941年,希特勒出动500万大军(其中约五分之一的仆从国军队)进攻苏联,苏联全国兵力也有500万。在经过几个月激战后,苏军尽管损失了200多万大军,但依靠彪悍的民族性、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和布尔什维克的高效动员能力,却有更多的部队被迅速列装,兵力不减反增。台风计划初期德军为180万,莫斯科守军只有120万,但德军向前进攻,兵力不断消耗,苏军则是有源源不断的后援。所以,朱可夫具备在莫斯科城外迎击德军的勇气。

其次从战争规模和特征而言,1812年放弃莫斯科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1812年战争中,俄军面对法军,打一仗败一仗,但是俄罗斯的辽阔领土和恶劣气候却成为更大的杀手。拿破仑的50多万大军,挺进到莫斯科就只剩下20多万了。这里面和俄军作战损失了几万,其余大部分都是一路上死于饥饿、严寒、劳累和疾病的。所以,库图佐夫放弃莫斯科,等于再退后一百公里,而这一百公里,拿破仑已经没有力气走到了。让拿破仑留在莫斯科,寒冷的天气足以让他待不下去。

而1941年,入侵苏联的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达500万之众,兵力上就是拿破仑的近10倍,这意味着同等的领土下,侵略军兵力密度也增加了好几倍。再加上科技发展带来的道路建设、交通工具方面的突飞猛进,“凭借领土消灭敌军”的模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在1812年俄军只要单纯的后退就足以让法军不断倒在路上,而1941年苏军如果大步后退只能让德军以小代价急速逼近。相反,苏军只能给与德军坚决抵抗,才能让德军的后勤因为战斗和距离而承担压力。所以朱可夫选择在莫斯科开战,以大规模的作战来粉碎德军,拖住德军的脚步,使得德军锐气耗尽,最后撤退。

此外,在新的战争模式下,“莫斯科城”本身的得失战略价值也完全不同。

莫斯科是俄国和苏联的首都,打下莫斯科对于双方政治力影响很大。但除此之外的军事意义,在1812年和1941年完全不同。

1812年的莫斯科,虽然是首都,但在方圆数百里荒漠上也就是孤城一座。俄国人在法军赶到前逃走了,法国进入莫斯科,只不过获得了一个可以避风的城池。而在俄国人自己放火烧掉莫斯科城中建筑后,这个城池甚至连熬过冬天都做不到。换言之,拿破仑打下莫斯科,除了士气高涨外毫无意义,而这个士气高涨很快也被严冬摧毁。

但1941年的莫斯科,不但是首都,也是工业、交通的中心。如果德军冲入莫斯科城,不但是政治上攻占苏联首都的胜利,同时也意味着控制了莫斯科及其周围一大片地区的交通、物资、工业。斯大林即使撤退,不能把莫斯科的人口全撤走,不能把莫斯科的工业全搬走,就算他再次把莫斯科全部烧毁,在废墟上百万德军也能很不错地开始下一步军事行动。利用莫斯科的铁路网、机场、工厂,以及不可能完全摧毁的城市,德军将获得一个极为有利的前进基地。相反,苏军失去莫斯科后,在国土中部将很难找到一个适合的集结点,大军很可能处于德军的直接威胁下。

因此,卫国战争中,苏军有更强的实力来保卫莫斯科,没有什么动力来放弃莫斯科,而莫斯科本身的战略地位也在上升,最终导致他们死守莫斯科,击退了德军。

其他网友观点

多谢邀请。

1812年战争时,库图佐夫在博罗季诺战役之后暂时放弃了莫斯科,并对这座城市实施坚壁清野。而为国战争中,苏联从德军入侵后不久就在其整个国土上实施坚壁清野,并死守莫斯科。

在拿破仑战争时代,军队并不是从非常宽的正面战线向前推进的,而是排成纵队向敌方中心城市进发,迫使对方在中途决战。法军的路线就是笔直的向莫斯科挺进。俄军试图阻挡其挺进,博罗季诺战役双方损失相当,但俄军继续拼下去的话可能会拼光。但法军已经孤悬于敌后,经历俄罗斯寒冷冬季之后,其战斗力必然遭到极大削弱,因此库图佐夫决策冬季前避免再次决战,为此让出了莫斯科,但坚壁清野拿走一切补给物资。果然法军在莫斯科寒冬中战斗力直降,最后只能仓皇逃回去,兵力大部损失于逃亡途中。

而到了二次大战时,德军的推进是在一个非常广大的正面战线上,其北方、中央、南方集团军群一起挺进的。德军的后勤依赖于铁路线,而苏联铁路网的中心就是莫斯科。如果莫斯科陷入德军手中,将极大方便德军在其占领区内组织起一个铁路网,满足前线所有的物资需求。而苏军则会因为铁路中心被截断,想组织反击也万分困难。苏联在德军开始大举入侵后就在其国土上执行坚壁清野政策,特别是生产机器全部搬走,运到乌拉尔山地区将生产再组织起来,而搬迁工作绝大部分是依靠铁路完成的。

总之,不同的战争形态,导致完全不同的战略决策,但都是合理而正确的,为俄国赢得两次卫国战争的胜利。

其他网友观点

我与前面网友看法略有不同,拿破伦打进俄罗斯时,俄罗斯的统治者还是沙皇,武器装备受时代的限制的确不怎么样,但也已从冷兵器过渡到了火器时代。沙皇俄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家综合实力已无法支撑一场大战,坚壁清野是迫不得已的一项选择。那个时候俄罗斯还是单一国家体制,没有那么多的加盟共和国,沙俄政府退出莫斯科,却仍然坚持战斗在自己的土地上。国家仍在掌握之中,地广人稀的民众情绪影响不大。

苏联时期则大不相同,不但战争利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沙俄政府也已被红色政权所取代。俄罗斯已不是单一的国家体系,而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中心,牵一发则动全身,做为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已非沙俄时期地位可比。此时的莫斯科城就是苏联的灵魂一样存在,莫斯科在战斗则整个苏联战区就会充满凝聚力,放弃莫斯科则会让与德军作战的苏联人民精神受到重创,莫斯科坚守阵地会让抗击德军的苏联军队勇敢战斗到底,此时的莫斯科是苏联的希望,已远非沙俄年代莫斯科可以相比。斯大林坚守莫斯科不止是拖住了德军的主力,使其它地区减轻了压力,更是靠战斗中的莫斯科鼓舞了苏联人的士气。战争残酷民族向心力才是致胜法宝,莫斯科没有后退,其它加盟共和国信心大增,死战不降则让打闪击战天下无敌的德军耗尽了最后的锐气,持久战又使得德军后继无力,给养弹药保障困难。此时死守莫斯科是政治须要,保卫莫斯科是苏德战争中最终获胜不可获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古代攻打城池时,为何总有士兵愿意第一个爬上云梯?

下一篇: 古代的“万贯家财”,到现代值多少钱呢?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