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和截击机有什么区别?
优质回答:这两个名词区分开来就需要很深的功力。现代化的战斗机已经很宽泛了,尤其是通用化概念出现之后,战斗机的多任务选择性大大提高,分类也越来越说不清,就像是驱逐舰越来越像巡洋舰一样,飞机的划分也越来越模糊。说起截击机还要回到二战时代。
二次大战出现前所未有的战略轰炸战术,英美动辄上千架轰炸机的集群给轴心国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虽然近几年不断有人否定战略轰炸的实际效果,但它对轴心国战争潜力的打击也是有目共睹的,德国人率先提出需要一种重火力、高空、高速战斗机,专门用来拦截敌方轰炸机,这就诞生了最早的截击机。
由于时间紧迫,很多BF-109和FW-190都是加装机炮吊舱后匆忙上阵,为了应对高空飞行中发动机功率下降的问题,只能匆忙给发动机加装增压涡轮来解决问题。这就说明高空截击机和战斗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需要增大火力并解决高空飞行的技术性问题,一般战斗机也可以具备截击机的能力。
而进入现代化之后,由于冷战的催化作用,两大阵营都不缺少在军事上的投入,空军自然很烧钱的开发出多种机型,攻击机、歼击机、截击机等等爆炸式的出现。这时候的截击机具有高空、高速、重火力的统一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苏联的米格-25,它可以飞到3万米以上的高空和3马赫以上的时速,甚至被以色列爆出连导弹都追不上它。
此外米格25还可以发射重达半吨的R-40空空导弹 ,改进型的R-40 配备主动搜索雷达,加上米格25机载雷达的强大制导能力,最大打击半径可达75公里,是真正的超视距作战能力,在上世纪60年代做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米格25的这些截击机心跟那个是牺牲了战斗机格斗性能换来的,它的任务定位只是拦截高空飞行的轰炸机、导弹等目标。
截击机被赋予了最强大的技术,因此能胜任普通战斗机无法完成的任务,远比苏联技术先进的美国也研制过截击机,而且整体性能更先进,几乎具备了代替战斗机的潜质,这就是康维尔公司推出的F-106截击机,美军技术现金在发动机推重比更高、且电子设备采用微型电子电路,质量和体积都缩小了三分之一。实战中发现,采用三角翼的F-106可操纵性非常强,空军甚至有将其改装成战斗机的想法。
F106的座舱呈三角形,内部视野并不是很好但可以减小阻力提高速度优势,它本身并不注重狗斗性能。速度快但只有少数型号配备航炮,其目的也不是为了战斗机之间近距离格斗,也为了拦截轰炸机时多一点火力投入,它主要的武器还是远程空空导弹,期设计思想和武器选择都是为了服务拦截轰炸机,这就是歼击机与战斗机的区别。
其他网友观点兔哥回答,战斗机和截击机都属于作战飞机的范畴,像这样的分类还有强击机,歼击机,攻击机,如果细分的化还有前线战斗攻击机,鱼雷功击机,核弹攻击机等名称。是作战飞机发展中根据作战需求,或者说是根据执行任务特点而侧重研发的作战飞机。这些飞机的出现,和当时的飞机制造技术有重要关系,那时的技术不足以支持作战飞机多用途化。现在的作战飞机由于技术的发展,使作战飞机的执行任务能力有了极大的拓展,多用途性能越来越广泛,因此,很多机型的功能被整合在一起,一些特定的称乎也被逐步取消。
战斗机,战斗机通指现在的歼击机,这型飞机的任务是以对空作战为主,主要的打击目标就是敌方的飞机。因此,针对使用目的,战斗机都具有机动灵活的性能,适合在中低空域进行空中缠斗,利用机载火炮,导弹对敌方飞机进行打击,还要有摆敌方导弹武器攻击的手段。现在的战斗机的功能也拓展到了具有一定的对地对海目标打击能力。但从定位上主要是以空战为主,由于其优秀的机动打击能力因而这类飞机也被称为“空优战斗机”,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具有隐身,超音速巡航,超视具打击的第四代(各国分代不同,有称第五代)空优战斗机。 这类飞机的代表有,苏27,F16等等。 截击机,截击机的出现是为了对抗当时出现的侦察机,远程轰炸机,和预警指挥机等目标。在二战后以后一定时期内,远程轰炸机的出现使轰炸机能通过高空突防,远程轰炸,特别是核武器的投放也是由远程轰炸机来执行的。另外,冷战时期,侦察机活动频繁,这些侦察机飞行高度高,战斗机根本就爬不上去,如何对抗这些飞机就催生了截击机的出现。因此截击机的任务就是打击轰炸机,侦察机这类高空目标,在进入领空时阻止它的攻击行为,打击或通过打击扰乱它的攻击行动。因此,截击机的特点是高空高速,能进入高空对目标打击,能以高速快速到达任务空域,由于对抗的是机动能力差的大型目标,因此,截击机的空中机动性并没有战斗机灵活,不适合进行空中缠斗,特别是低空机动性能不理想。这类飞机的典型有,米格25,米格31等等。 作战飞机的分类和飞机制造技求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早期作战飞机由于技术的原因无法做到多功能,多用途,只所针对出现的目标,研制对抗的机型,因此,才有了歼击机,截击机,攻击机,强击机等等机型的出现。而随着作战飞机技术的进步,功能越来越拓展,因此作战飞机开始向多用途的作战飞机方向发展。我们曾经熟悉的强击机,截击机也逐渐被多用途战斗机取代。
以上是兔哥的经验分享,不妥之处,欢迎探讨,以利共同提高,欢迎关注。(图片来源网络)
其他网友观点写文不易,请多多点赞支持,更多军事文章关注作者头条号~
截击机(Interceptor),战斗机的一种,从名字就可以知道他的定位,是用来“截击”对方的轰炸机,侦察机,巡航导弹等目标的。这个概念是冷战赋予的,属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产物。这个魔,就是轰炸机。
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弹道导弹尚未成熟,此时美苏英争相研发自己的超音速轰炸机,目的是可以携带核弹直接飞临对方领空实施战略轰炸。由于超音速轰炸机可以超音速突防,拦截轰炸机的战斗机必须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爬升率飞行,在这个压力下,飞机机动性不再是首要的,速度,爬升率,升限和空空导弹携带量成了第一指标。但牺牲了机动性也让这样的战斗机失去了空战能力。因此就催生这么一种专职拦截的飞机——截击机。
世界上第一款具备截击能力的喷气式飞机是1957年面世的英国的闪电式截击机。这种截击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无加力平飞进入超音速的飞机。闪电式战斗机最大速度达到2马赫。其开发初衷便是可以用来拦截苏联的轰炸机群,同时保卫英国自身的轰炸机机场。由于初始型号其续航力仅240公里,可以算是标准的“机场守卫者”了。闪电战斗机,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双发纵向布置的发动机,堪称奇葩
后面随着技术的发展,截击机也不断进步。为了能满足拦截任务,要能维持较长时间的2马赫以上飞行速度。当时的美国正在研发最高速度可达3马赫的XB-70轰炸机,给苏联造成极大压力;苏联在Su-9性能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于1963年推出了跨时代的米格-25截击机,这也是世界第一款飞上天的最大速度超过3马赫的飞机,极限速度3.2马赫(对发动机有致命损伤),并可以全程维持2.5马赫的超音速飞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米格25超大的机体(用来装内油),超短的发动机寿命,以及笨重的纯钢机身;由于气动设计全部向提升速度上倾斜,使得米格25仅拥有5G最大过载。
米格25三视图
后面开发的米格31具备2.83马赫极速,并可以“不损伤发动机”的情况下开启加力维持的2.3马赫的飞行,比米格25提高了一定的经济性和寿命。
但是其回转半径,过载能力仍然无法和战斗机相比。
由于截击机任务过于单一,经济性差,东西方阵营在研制三代机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抛弃了截击机型的开发,而是把截击机的一部分功能融入了三代机设计。比如苏27,F14最大速度均超过2马赫,具备一定截击能力,同时也具有优良的跨音速机动性。到了4代机F22已经具备了超音速巡航能力,截击机至此基本上被多用途战机取代。
总结一下,截击机和战斗机最大不同:截击机最大速度高,燃油多,可维持2马赫以上的长时间飞行,专职拦截,空战能力差;战斗机在速度和机动性上做了均衡,主打空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