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为什么古代叫食铁兽?
优质回答:在很多人心目中,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它们憨态可掬,头圆尾短,十分招人喜欢。连世界自然基金会对大熊猫的解说词都是“这是一种平和的、吃竹子的动物”。
实际上,仅仅八百多万年前,大熊猫还是一种类似于狐狸大小的食肉动物,体重大概在50千克到100千克之间,也只是偶尔吃素而已。
后来,冰河时期突然到来,气温剧烈下降,导致温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面积大大缩减,大熊猫由东南亚南部的中低纬度林地慢慢退缩到现在的中国西南部。
由于食物来源大幅度减少,困境中的大熊猫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把自身变得更加强悍,能够从其他食肉动物口中夺食;二是改变自己的食谱,去吃其他动物不愿意吃的食物,比如竹子。从化石证据来看,熊猫很无奈地选择了后者。
在白忠德老师写的《大熊猫 我的秦岭邻居》中也有写到,这些靠“卖萌”为生的熊猫,并不是只会啃竹子打滚,人家可是有着特异功能的——吃铁。关于大熊猫能“吃铁”的事也是有着目击证人的,曾将有人目睹一只大熊猫闯入农户家,吃了羊骨头,啃坏了菜刀、保温桶。还有动物园里一只大熊猫直接把一个盛装饲料的锑盆给吞吃下去了,金属碎片夹在粪便中排出。当然,熊猫并不是真的吃铁,锑是一种硬而脆的金属,熊猫吃锑盆也许只是觉得好玩,它们跑到农户家里舐咬铁器其实是舔舐器皿上粘的油腻盐渍,有的地方志便称之“食铁兽”。
其他网友观点专事卖萌的、可爱的“滚滚”其实骨子里非常凶悍。何以见得?从它的名字可见一斑:食铁兽。呵呵,有没有被吓到?据传,当年和黄帝争夺天下的蚩尤,坐骑就是大熊猫。
也许有人会说,怪不得蚩尤打了败仗,坐着萌萌的“滚滚”打江山?哪有不败之理啊。
不过在古人眼里,大熊猫的形象可未必如你想象。
宋代诗人邓肃曾写过一首咏志诗,其中的两句是“岂是螳螂敢当车,貘兽从来食铜铁”。是说螳螂当车肯定要失败,貘兽吃铜铁的习惯不可能被改变。
貘兽,就是说的大熊猫。噬铁如甘饴,这样的动物对于古人来说真是十分神奇。
吃下铁,拉出来什么?答案在意料之中,两个字“武器”!大熊猫的粪便“可为兵器,其利如钢”。也就是说在冷兵器时代,大熊猫的粪便可以拿来当作武器。
可能这是蚩尤用大熊猫当坐骑的原因吧:随手从大熊猫屁股上掏出一坨粪来,唰地打出去……天下无二的独门暗器。
也许是受到大熊猫的影响,古人还一度热衷于“食铁”治病。《云笈七签》中记载“铁屑烧之,投酒中饮。主贼风,风疰(zhù)”。如果身体被“贼风”吹袭而生病,可以喝铁屑酒治疗。
这样做的理由是:食铁兽“粗犷,猛健”,不同于其他“毛族”。人如果能取其铁中精华,肯定能强健身体,并获得长寿之道。嗯!补充铁元素直接喝铁屑水,古人也是朴素的可爱。
当然,这事不能让大熊猫知道。本来古代的铁产量就少,你们人类羞羞得来抢食,真该打。所以,有人开玩笑说,不愿意同人类争食的大熊猫,最终改成吃竹子啦……
虽然大熊猫萌得可爱,但一定要记住《神异经》、《玄黄经》的记载:南方有一种“啮铁兽”,粪利如钢,食铁饮水,腹中不伤。
这样的“滚滚”你害怕吧?尽管现在很少有人叫它“食铁兽”了,但大熊猫也是熊啊,它不发威,你还真把它当作萌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