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为什么曹操在后期连续大败?

网友提问:

为什么曹操在后期连续大败?

优质回答:

我们读曹操,感觉他前期特别牛掰,兵锋所指,所向披靡。但是赤壁之战后的曹操,感觉日落西山,英雄老矣,所以多打败仗。

(陈建斌演新三国曹操)

其实他后期除了赤壁大败,其他亲自参与的战争,真的没有多少大败的,比如汉中争夺战,潼关之战甚至还赢了呢。

为何会如此呢?笔者试着去分析一二。

一,绝顶军事谋士的缺乏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曹操评郭嘉

196年,军事谋士戏志才因病去世,曹操叫荀彧推荐一位补缺的军事人才给他,荀彧就推荐了郭嘉给曹操。而郭嘉也不负所望,他给曹操出谋划策,官渡之战时,曹操和手下都担心打不过袁绍,但是郭嘉却信心满满的给曹操列了个十胜十败的观点。

正是这个观点,曹操打赢了官渡之战,之后又献计策擒杀吕布。不久,郭嘉又预料到孙策死于刺客之手,果然,孙策死于许贡的门客手上。

然后,郭嘉一直大放异彩,帮助曹操扫平北方割据势力。

就在曹操统一北方后,郭嘉却被天妒英才,降下疾病带走了他年轻的生命。

赤壁之战时,曹操兵败,逃走时不由痛哭流泪,他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接着又回忆起郭嘉的神鬼计策,大哭“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郭嘉传》

郭嘉死后,曹操再无绝顶军事谋士,尤其是可以比肩郭嘉的战略型人才。

曹操手下主要有六大谋士:郭嘉、荀彧、司马懿、贾诩、荀攸、程昱。

(曹操五大谋士,程昱未上榜)

其中郭嘉是战略型人才,司马懿属于战略战术型人才,可以比肩郭嘉,但是他被曹操强行征召后,一直消极怠工,曹操发现他有鹰视狼顾之相业不敢用他,直到曹操死都是把司马懿雪藏着。

荀彧,是一个内政型顶级人才,不是军事战略人才,他相当于一个后勤大总管,萧何类型人类,而不是韩信型。

贾诩有三国毒士之称,但他只是一个洞悉人心的谋士,他在前期对比较熟的人料事如神,后期根本没有建树,翻看史书看看,后期的贾诩没有一次军事上的出色建议。

程昱是顶级战术型人才和高级内政型人才,他也不是战略型人才。

除了这些大谋士,曹操再没有拿得出手的人才了,郭嘉一死,顶级军事谋士缺乏,导致他在赤壁之战中看不到夏口的重要战略地位,也看不到先占领荆州,消化荆州,把荆州作为跳板攻击江南的重要战略地区。

(荆州的战略地位)

晋朝史学家习凿齿认为:曹兵擅于骑射,弱于水战,而曹操没有打造战略根据地(荆州),江南却是东吴的大本营,调兵遣将也容易,最后就是曹操用战力渣渣,又没有归心的荆州水军攻打东吴,所以导致赤壁战败。

后来的濡须口之战和汉中争夺战,都是缺乏顶级战略人才,无功而返。

二,曹兵南下水土不服

赤壁之战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它是定鼎三国的分水之战,在此战中,曹操大败之后,再无力统一天下,他只能回去休养生息,而刘备也因为此战一跃吞并荆州,借此贪望川蜀之地。

展望当时的天下大势,北方被曹操统一,除了北边边疆需要些军队防备胡人外,其他用兵的方向,只能是南方地区了。

而南方地区有两个尚需征服的势力是刘备和孙权。

(老版三国的刘备和孙权)

孙权盘踞江南,曹操要统一的步骤就绕不过孙权,而他的无敌北方骑兵,来到赤壁江边后,首先战马的加成作用就没有了。

其次是水战,原北方籍士兵登船就头晕,所以才要用铁链锁战船。而曹兵明显对水战一窍不通。

再之后,北方骑兵的所有战术战法全无用处,在江面船队上,那是一种全新的战争规则。他用的荆州降军,并不给力,甚至不会拼命去打。

“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表之众又素未有远征之志也。”——(《献帝卷九》晋朝史学家习凿齿评赤壁)

所以,曹操难打赢盘踞江南的孙权。

刘备盘踞川蜀,那地形更是复杂,更不利于骑兵作战。

古人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这个川蜀盘地道路艰险了。

(蜀道难)

一个汉中争夺拉锯战,曹军不但死了大将夏侯渊,还丢失了汉中的控制权。

汉中地形,也不利于北方骑兵战斗,定军山争夺战,明显是山地战,导致夏侯渊被黄忠斩杀。

所以,曹操的北方无敌骑兵,攻打东吴孙权和川蜀刘备时,就不灵了。

要是孙权和刘备在北方平原地带,早被骑兵一个冲锋就搞定了,哪搞得那么波折,而曹操等北方人的战术战法,对于水战和山地战,并不适用,这就是他后期战争受挫的原因之一。

三,鼎立大势已成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隆中对》所分析的,鼎立大势已成。

(鼎立大势已成)

自从赤壁之战后,曹操军事实力被严重削弱,而孙权占据江东已久,江东世家士族早已和孙吴政权穿同一条裤子了。

世家士族稳定,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兵源和战争物资,属于人民战,外来者是很难打赢这种战争的。

所以濡须口之战,曹操儿子曹丕也还是无功而返。

至于川蜀地带,自从刘备占据汉中消化后,一直派重兵把守重要交通门户,曹军也是存进不得。

再一个就是曹操老了,赤壁之战时,他已经53岁了,在三国时期,这个是比较长寿的年龄了。

在赤壁战后,他就把精力放在考虑继承人的事情上了。

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间,他内心是偏向立曹植为世子的,但曹丕是嫡长子,废长立幼,从来都是惹乱的根源。

曹操特意为此事询问贾诩,贾诩说:“主公难道忘了袁绍和刘表的例子了吗?”

这是提醒曹操,袁绍和刘表都是废长立幼,所有他们的后代都自相残杀。曹操立马懂了,于是他立了曹丕为世子。

立了世子的曹操明显老了。

220年3月15日,绝世奸雄曹操去世,同年,曹丕篡汉自立为帝,拉开了三国时代。

文:梁生

其他网友观点

谁说曹操后期连续大败呢?不说其他的,孙权对这个事情是持有反对意见的。

总体而言,曹操后期也就败了那几场比较著名的战役,比如说汉中之战。还有就是樊城的水淹七军,但是总体上来讲胜多败少,什么有孙权每次给曹操刷个10万经验的,怕啥,这种事情。

其实对于曹操来说,在三国中期的那段阶段,曹操的日子是最难过的。为什么?虽然曹操坐拥着北方地区,并且拥有着众多的人口和资源,但是对于曹操来讲,他一方面得要使经过战争破坏整个生产停滞不前的北方恢复生产。另一个方面,他还得防止孙权跟刘备的崛起,还得防止他们抢来进攻。所以曹操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在三国中期乃至到他死的那一刻,一直在疲于奔命。

就比如说汉中之战,其实很多人都说曹操应该在第一时间支援汉中,但是大家想想,当时孙权就在合肥地区虎视眈眈,你万一把主力军队太放到汉中地区,这个时候孙权率军队把合肥给拿下来。那不完蛋嘛,所以对于曹操来讲他也很难的。它就处于一种两线作战的态势,关于两线作战会带来什么样的劣势,大家去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就明白了。

就当时的运输力和交通条件而言,想要从北京周支援合肥或者是去支援汉中地区或观众地区。这需要的时间都以一个月作为计算,这么长的时间,足已决定很多事情,包括,你这个地方,会不会被其他的人给拿下,然后你白跑一趟。

所以对于曹操来说,这个时候打仗反而显得有些不自在。你要论以前官渡之战那个时候,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袁绍兵多将广那又如何,(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我都敢亲自带着军队把你的乌巢给烧了,彻底影响了这一场战争,对于曹操来说,他当时就有这样的cheap。可是到了晚年,对于曹操来讲它占据优势,北方都是我的地盘,我只要好好经营这个地方,未来我靠着综合国力彻底压死你们,我没任何压力。这个时候我第一要做的不是怎么打赢你,而是如何保住我的地盘,保住我的人民,所以曹操作战更多的时候,给人感觉有一种东西一直在制肘他,这东西就是成就,由于曹操的成就太多了,所以他很多时候他放不开手脚。

但是就算是如此,你看曹操后期干了什么,一方面他把汉中给拿下来了。汉中原本是张鲁的地盘,是谁把他给击败的?就是曹操干的,包括孙权曾经想进攻合肥,结果曹操率领军队增援合肥地区。击败孙权的同时,还和孙权在江北的几座小城里面打了一仗,看到孙权以后曹操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实际上双方之间打了个平手。再到后来就是关羽进攻荆州,虽然水淹七军,但是,结局大家都知道了,正面击溃关羽军队的是谁?就是曹操的大军,也是曹操正面击溃了关羽。

所以曹操后期胜利的地方还是挺多的,最起码除了丢了一个汉中以外,其他地方曹操都守下来了,所以曹操也是打了胜仗的,只不过孙权尤其是刘备崛起的速度太快,这两个土地太多,所以就造成一种错觉,就是曹操失去的土地太多可看一下。曹操实际上在刘备那里也就丢了一个汉中,其他地方都没丢。

其他网友观点

除了骄兵必败之外,主要是对手变强了!把曹操的套路摸清了,研究透了,例如周瑜和诸葛亮,都是这样的智谋之士…

再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当时的吴、蜀的士族势力极为反感和排斥,因此也就拥主而死拼。因此,曹操不能敌也。

还有,曹操内部的保皇势力、家族势力、士族势力和其他势力,各有所图,远不如初始时期团结一致,行不成合力。

最重要的是,战略的无能为力。因为,天下三分为相对稳定之势,一方进攻,另外两方合力抗击,则必不能速胜。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如果一个小国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能成为常任理事国吗?

下一篇: 为什么西方一直把俄罗斯视为最大的威胁,而不是让俄罗斯加入西方?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