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假如古代5000人守城,十万大军一天能不能破城?

网友提问:

假如古代5000人守城,十万大军一天能不能破城?

优质回答:

您好!我是十月,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古代5000人守城,只要哪位将领不是傻子、或者对士兵极其苛刻,那么5000士兵在众志成城外加粮草充足的情况之下,坚守个把月几乎不是问题。

当然了万事没有绝对,如果攻城部队具备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主将的习性

如果进攻的主将比较玩命,如同关二爷、或者主动带兵上前线拼搏的,那么守城的这5000人就比较危险了。

毕竟有一句老话说得好: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因为主将带头拼杀对军队士气的影响绝对无与伦比。

第二个因素:屠城

这个因素对攻城的战士们来说,绝对拥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历史上面很多军队,在久攻不下的时候,下达屠城的命令之后,士兵们就如同群狼一样扑了上去!

屠城一般分为时间段、或者直接从地图上抹掉,对于士兵们而言,攻克城池之后,抢到的所有东西、或者人口都是他们自己的,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

第三个因素:利用城池里面的人心

历史上面将城池包围之后,经常出现围三缺一,就是将城池外面的几个大门都堵起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在给他们留下一个门,让他们自己退出来。

像这种战列非常多,比如朱棣进攻朱允炆的时候、李自成攻打崇祯的时候,城池都是从内部向外攻破的,相当于只要攻城方有实力,慢慢耗也能耗死他们。

总结

在一天时间之内,进攻方的确有可能攻进城池,只要满足以上几个条件,那么肯定不是问题。

我是@十月谈历史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可以看我更多作品,和我一起分享历史上的精彩事件!

其他网友观点

在古代中国的战争史上,有一日破城的案例,也有久攻不下退兵的案例。前者如清军攻破清河城,后者如诸葛亮攻击陈仓城。

军事行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中要考虑的变量非常多。比如5000人,是精锐还是地方守备部队,守的是大城还是小城,城池防守设施如何。同理攻击一方的十万大军是擅长野战还是攻坚,攻城设备准备如何,攻城意志如何。

在实际的军事行动中,都是要考虑进去的。我接下来就分析一个案例吧——清河攻守战

战前各方情况

清河城: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有鸦鹘关天险。

明朝方面:在抚顺丧失后,对明军而言,这是辽沈的前哨阵地,是后方的重要屏障,也是进攻后金的基地。所以经略杨镐对此非常重视,加强城池防御力度,火炮、枪、铅子、铁弹子及滚木矢石等都大量运输过去。兵力大幅增加,在辽东副将邹储贤所部基础上,将蓟镇先遣的精锐也派过去,总兵力达到一万余人。按照一般情况:守十天八天应该不成问题。而且后方援兵一两天即可抵达。

(清河城的位置)

后金方面:清河距离赫图阿拉太近,明军在这里屯兵,就是后金最大的威胁。后金军从努尔哈赤建军开始,即常年进行山地作战、长途奔袭作战、攻坚拔寨,擅长野战和攻坚战,装备方面楯车、重甲俱充沛。可以说是一支战斗力非常强的部队,其对攻破清河城的作战意志也非常强。

(野战中的清军)

战场情况

七月丙午,即农历七月二十日,换算成今天的时间大体就是最近这个日子,气候条件就是辽宁现在东部山区的气温。

(大体就是这个气温条件)

这一天努尔哈赤率领诸贝勒,统领大军到达清河城附近。突破鸦鹘关,四面围住清河城。

《清实录》是这个记载这件事的:“秋七月丙午(20)上率諸貝勒大臣,統大軍征明,進鴉鶻關,圍清河城”。我查了下地图,赫图阿拉距离清河城九十公里,行军的话需要四-五天左右的时间,很难一天抵达。大体应该是七月十六后金军出发,到二十日抵达前线。

在清军大部队出发后,明军的哨探最迟在十七、十八日就将信息送达清河。

此时清河城的守将需要做两件事:第一部署守城,第二求援。

第一件事:守哪?城外有屯堡,城东有鸦鹘关,是要每个点守,还是要沿途骚扰,迟滞攻击。最后经过讨论决定“婴城自守”,即放弃城外一切要点,所有部队退到城内死守决战。对于副将张旆、守堡官张云程请战也就拒绝了。(储贤闻奴将至,议婴城自守)。

(有推楯车的,有登城墙的)

第二件事:向谁求援?很简单,有兵的都要求援。在后方的经略杨镐、麻承恩总兵,叆阳的贺世贤都收到了求援信息。

努尔哈赤很高兴,一路山区行军没有受到阻碍骚扰,在城下也没有受到阻击,迅速合围城池。

后金军的攻城方法并不复杂:楯车掩护士兵抵达城下,进入设计死角,然后开始挖城,有点类似山西的打窑洞,挖塌的话,就攀城而上;挖穿的话就直接过去。或者是爬云梯上去。

按照《清实录》记载:明军炮矢齐下,后金军“树云梯登之,不避锋刃,飞跃而入,明兵皆溃。“

按照《明实录》记载:“贼用大木板靠城,从下挖墙以入”。

两个攻城版本略有区别,前者是云梯攻城,还强调后金军骁勇不怕死,后一个谈后金军的攻城策略。两种攻城的技术应该都存在,楯车应该是主力,毕竟骁勇不等于找死。

随着清军在城下的作业,明军无可奈何,形势非常紧急,这时候守将看到不守城外的后果,率亲兵出城南与后金军作战,这样的结果更惨,在后金军击败出城精锐部队后,迅速进入城内,夺取城池。守将及军千把总韩天锡、何良有等二十员均阵亡,近万民士兵伤亡殆尽。

(蓟镇的精锐是骑兵)

该不该守城外?

如果看上面,明军错在不守城外。一般而言,清军沿途是山地行军,鸦鹘关可以迟滞清军攻击,沿途山区设置疑兵也可以迟滞攻击。但全没有采取行动。

也许有两种可能?

一是经历辽东总兵全军覆没一战,明军士气非常低。如果前线部队溃逃,逃到城下怎么办?逃回去,城内的士气怎么办?背城一战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后来的铁岭之战、袁崇焕的宁远之战都是如此,或胜或败,全凭天心人意。

二是坚壁清野,等待援军与后金军决战,这个可能性有点低。

后续:

上万人守备的城池,一天丢失。整个辽东为之震动,按照现在的守备情况,还有哪个城池攻破不了。在两天后,战报已经到达京师,皇帝非常愤怒。可又能做什么呢?

第一问责,麻承恩救援不利。第二出兵,谁再出兵慢问责。

萨尔浒之战的大幕就拉开了。

其他网友观点

十万人攻五千人据守的城池,谁能守住?成吉思汗大军一路西攻,征伐路上有那座城挡住了成吉思汗的攻伐之路?

因为成吉思汗大军携带了大量的抛石机,攻城时集中抛石机,攻击一段城墙,往往不到两个时晨,众多抛石机抛出的石头就把这段城墙砸塌了,凶捍的蒙古人盾牌遮头,从砸塌的城墙处一涌入城,与守军展开巷战,一天攻一座城的战例太多了。

另外,十万大军,一名士兵用衣服兜一包土,十万士兵就是十万包土,这十万包土就能在城墙外堆起一座高出城墙的土山,攻城方的弓箭手布置在土山上,居高临下用弓箭覆盖城墙,掩护步兵搭云梯攻城,这个办法可以说是屡屡试不爽,攻无不克。

所以历史上五千人守城,成功挡住十万大军攻城的战例,屈指可数,更多的战例是城破人亡。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李云龙、丁伟、孔捷对授少将衔抵触吗?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 古人晚上的娱乐生活有哪些?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