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李云龙、丁伟、孔捷对授少将衔抵触吗?原因是什么?

网友提问:

李云龙、丁伟、孔捷对授少将衔抵触吗?原因是什么?

优质回答:

中国人有句话叫人比人,气死人。李云龙、丁伟和孔捷对授予少将军衔有抵触,就是跟别人对比的结果,心中实在难以平衡。

比如丁伟说陈大麻子跟他一起提的纵队司令,陈大麻子就是中将。孔捷在朝鲜战场上指挥的那个军,下边有两个师长这次也是少将。军长是少将,师长也是少将,这不公平。

李云龙也一肚子火,他说,孔捷当兵的时候,自己已经是副班长了。红军时期就已经是团长了,和他资历相同的,很多人都是中将。

当然孔捷也指出了李云龙从红军时期就犯错太多,授大校军衔也不应该叫屈。丁伟在四野期间,偷着开烧锅酿酒,一边自己喝,一边卖。不是四野首长护着他,早就被降级了。

刘伯承元帅当时兼任南京军事学院的院长,就把他们三个人叫过来训话。李云龙、丁伟和孔捷抗战期间都是129师的团长,刘伯承作为129师的老师长自然是有资格教训他们的。

刘伯承语重心长的讲,如果董振堂、左权、刘志丹、寻淮州等同志没有牺牲的话,他们应该授什么衔呢?作为斗争几十年的老同志,能活下来都应该感到庆幸。

他接着说,就你们的指挥能力,给你们一个师去和国民党的74师正面对抗,能打胜吗?对现代化军团作战,你们又了解多少呢?朝鲜战场充分证明我军在现代化战争方面需要做很大调整,不认真学习,整天在这个地方会职务高低闹意见,有意思吗?

最后刘伯承强调,李云龙和丁伟就怕被老战友耻笑,所以才来在中将军衔上争一争。孔捷是为了讲义气,来帮老朋友说话。跟那些倒下的战友们比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这三个人彻底被老师长教训的服服帖帖,再也不在这件事上闹了。

1955年授衔的时候,按照授衔小组的决议,原计划要授予毛泽东为大元帅,被他拒绝了。他还建议在地方任职的同志不要参加军衔评比,陈毅元帅例外。

粟裕同志表示以大局为重,和那些牺牲的同志相比,做过的贡献不算什么。他坚决要求连大将军衔也不要,但没有得到批准。

许光达将军回到自己的家中,就把自己关在书房中,给中央军委写了一封信,要求把自己降一级军衔。

罗荣桓和叶剑英都认为自己应该降一级军衔,李先念更是认为自己能够担任上将就可以了,大将军衔可以让给其他同志。

当时像李云龙、丁伟和孔捷这样的人不少,比如王近山,参加革命时间比较久,功劳也不小,但他进城以后犯了错误。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讽刺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当时打仗的时候连命都不要了,现在却为了这一颗星非要争一争,有什么意思呢?

憨厚正直的朱德元帅说:都是革命老同志,肩膀比别人少了一颗心,脸上就没有光。回去后对老婆和战友都会有点不好意思,有情绪其实也正常嘛。

授衔工作从1952年到1955年才宣告结束,其中也考虑把方方面面的关系,比如革命的资历问题,解放军中各大山头之间的平衡问题,战争期间的军功问题。

绝对做到公平是不可能的,有一些人受一点委屈也是正常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不管授予什么军衔,他们曾经离过的赫赫战功,永远不可能被抹杀,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军衔!

其他网友观点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这是个老话题了,1955年评定军衔总的来说是公平的,但也有个别同志或者高配,或者低授,与他们的资历、职务不太相符。

1955年评定军衔工作,共设6等19级,获得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共计1000余人。当时评定军衔的标准有三:职务、战功和资历。

按照中央和军委的文件,时任军委主要领导和各大军区军政正职的可授予元帅军衔;军委委员层次的授予大将;正兵团级和部分副兵团级的授予上将;副兵团和准兵团级授予中将;正军、副军和准军级可授少将。当然,除了这些硬件外,还有一些平衡因素,在此不赘。

李云龙、丁伟和孔捷是电视剧《亮剑》中虚构的三位我军高级将领,当然,他们也有各自的历史原型。在小说和电视剧中,他们都是红军出身,抗战时期的团长,解放战争中后期期至建国前后担任军长或者纵队司令。这个职务应该授予什么军衔比较合适呢?

梳理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团长名单,刨除牺牲、病故或者叛逃的,1955年大部分都是上将和中将,少将极少或者没有,从这个资历看,授少将衔确实有点低了;解放战争至建国前后的军长干到1955年,这个资历一般会任兵团、副兵团或者准兵团级职务,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三人授予中将军衔比较合适。

这就是李云龙等人对授少将军衔有抵触、有情绪的主要原因。

其他网友观点

抵触是必然的,这一点在原著和剧中都多有交代!

在原著里面,李云龙拿到新礼服后原本挺高兴的,穿上之后还显了显神气,毕竟这种军礼服都是仿苏军样式,面料和样式都特别好看。

有抵触是发生在看了授衔名单后,跟李云龙一样资历的基本都授予中将衔,除了李云龙有抵触外,孔捷和丁伟也都有抵触,丁伟是抵触最大的。

李云龙抵触的出发点是,老子资历最老,从长征时候就是团级了,到现在给弄个少将,太丢人。

其实,要是以《亮剑》中的李云龙的资历和功劳来说,混个上将都有一定的理由,授予中将应该是合情合理的,然而以其多次犯纪律的情况来说,授予一个少将都很不容易了,尤其是解放战争中后期基本没有表现。

丁伟的出发点显然要比李云龙现实一点,丁伟不但资历和李云龙差不多,后期表现则比李云龙强太多,李云龙在解放战争时期受伤,没有参加三大战役,妥妥被甩在了后面,而丁伟就不一样了,丁伟是在解放战争最重要的东北战场上的纵队司令,是林老总的爱将。

丁伟说,我们四野的纵队司令除了我,剩下都是中将,就连和他一起提纵队司令的王大牙也评中将,唯独拉了丁伟,隔谁谁都有抵触啊!

孔捷虽然挤兑李云龙和丁伟,但是孔捷显然也并不满意这样的授衔,很明显自己最起码也要混个中将,才够本。

其实能参加在当时南京高级智慧系学习的,都是军师一级的长官,军一级的大部分是中将,师一级的大部分是少将,他们三个就有点不伦不类,也就是没当上鸡头,事事都争先的这三个人,哪里受得了这个气。

这种思想相信大多人都深有体会,跟你一起入职公司的,明明表现不怎样,后来升迁却比你快,年终奖的时候比你多,工作评先进的时候也大多都是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反正老子当年就是一怒之下离职的。

因此,第二天出操时,满操场只有他们三个没有穿新军礼服。特意在操场上出洋相,闹得最后刘老总出来主持大局,可以说他们三个人就是三个钉子户。

以李云龙、丁伟、孔捷在战争中的表现,授衔的时候,完全都可以授中将,以在八路军建制的时候,原本的16个团长,参加授衔的有13个,其中6个授予上将,7个授予中将,再来看看他们这三个红军时期的团长。

授衔如此之低,很可能是作者都梁想要刻意表现的,那就是这三个人都是红四方面军的团长,张国焘叛变的时候,很多指战员都受到了牵连,这应该也是授衔时候的重要考量之一。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司马懿“阴养死士三千”,为何没人发现?

下一篇: 假如古代5000人守城,十万大军一天能不能破城?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