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秋风起兮木叶飞(鲈莼有味,游子思归)

秋风起兮木叶飞(鲈莼有味,游子思归)

作者:弯弯

电视剧《鹤唳华亭》中,有一幕是太傅卢世瑜辞官。

身为太子萧定权的授业恩师,又是清流领袖,卢太傅不会直截了当地对皇帝言明去意,而是委婉地提出想吃菰菜、莼羹、鲈脍这三样菜。

卢太傅心心念念的三样菜,就出自“秋风鲈脍”、“莼羹鲈脍”的典故,这典故源于张翰。

他引用西晋著名学者张翰挂职回家的典故,暗示自己打算辞官归家,告老还乡。

可惜卢尚书最终并未顺利成行,他肩负师者的重任,采用“死谏”的方式进言。临终前,一段慷慨激昂,感人肺腑的内心独白,真是催人泪下。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卢太傅的例子,印证了一种共通的情思:一个人,无论你出走多远,对故乡美食的那份牵恋,是融入骨子里的,是能化成乡愁,磨成追思的。

这种思念,走进诗词之中,便是“莼鲈之思”。

01

张翰,字季鹰,西晋时吴郡人。有清才,善属文,为人舒放不羁,旷达纵酒。他留名于世,就是因为莼菜和鲈鱼。

张翰在洛阳任齐王司马冏的属官,有一天,他与朋友小聚,畅谈甚欢,忽然窗外刮来一阵秋风,隔窗望去,落叶在悠悠飘零。

就在那一瞬间,张翰怅惘上心头,满心怀念故乡吴中的美味:莼菜羹和鲈鱼脍。

洛阳城里见秋风,乡关之思意万重。眼见秋风又起了,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还在遥远的北国,离乡远隔数千里。

想回又回不去,心中伤悲无可诉说,只能压抑在胸中,仰天长叹: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思吴江歌》

这是他在洛阳思念家乡时发出的慨叹。人间忽已秋,身在天涯的断肠人,难念生起对故乡风物的深沉思念。

秋风飒飒,天高云淡,只身在洛,千里为宦。家乡吴江的水是那样清冽,水中的鲈鱼是那样肥美,鲈鱼莼羹的美味一念起,他就心旌摇荡,唇齿有香。

张翰官职不高,抱负难施。加之官府诸事繁杂,过得并不如意顺遂。另外他预见到局势动荡,萌生避祸退隐之意,想远离乱世,弃官回乡。

不久司马冏失败,亲族和部属被牵连诛杀,张翰得以保全。

一个人要想发挥经世济民之才,需要很多内外在的条件,有时,迫于诸多客观因素,很多人的理想照不进现实。

那么,当一个人达不能兼济天下时,独善其身也是一种良策。因此,《世说新语·说鉴》和《晋书·张翰传》也付之以笔墨:

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曹操有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短,最聪明的活法,应当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为了高官厚禄而千里奔波,为了蜗角虚名而背井离乡,这样的差事张翰做得并不快乐啊。

他说走就走,很快就上书齐王,直言心事,请求辞官回乡,过上理想中的生活。

自此之后,世人用莼羹鲈脍或季鹰思归等典故形容人不慕名利,顺乎自然,也用以形容游子的羁旅之情。

同时,吴人于莼鲈间留恋的一抹乡愁也触动了天下文人的思绪,留下了吟咏千古的“莼鲈”佳作。

02

唐时,最凄美的“莼鲈之思”要属赵嘏笔下的《长安晚秋》: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诗人赵嘏登高望远,长安秋色在他眼中,是清晨的曙光中凄凉的云雾缕缕,是汉代宫阙上方缭绕的秋云几朵,是天边的残星点点,是南飞的秋雁行行。

入目是凋零的池莲,入耳是长笛的幽怨,不知那独倚高楼的人是否在眺望远方?

赵嘏的乡思之情随着长安的秋意浓烈起来了。他本是江南人,如今却寓居长安,若能跟那大雁一样,振翅飞回家乡该有多好啊。

独在异乡为异客,不逢佳节也会倍思亲,何况作此诗时的赵嘏,正处人生低谷,进士不第,前途渺茫。

赵嘏胸怀壮志,心怀家国,希图一展才华。年轻时他便游历四方,多次参加选官考试,可屡次科考的失意,挫败了他的雄心,浇灭了他的豪情。

他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彷徨,谁又懂得。大好年华悄然流逝,客游奔波尽成徒劳,孤寂艰辛处境惨淡,凄凉迷惘的前景卷着秋意袭上心头,更添了几分离愁。

赵嘏留给世人一个“人倚楼”那般黯然神伤的孤独身影,世人读到了不得志文人的无限悲凉。

“此日沾襟念岐路,不知何处是前程。”思家正叹江南景的赵嘏,对故乡爱得深沉,一如他在另一首《江亭晚望》中写的:“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

03

到了宋代,文人们对于莼菜鲈鱼的兴味依然浓厚。

仁宗景祐三年(1036)七月,欧阳修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的途中,乘船航行在真州江面的时候,他写下了一首《初出真州泛大江作》:

孤舟日日去无穷,行色苍茫杳霭中。

山浦转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东。

滮田渐下云间鴈,霜日初丹水上枫。

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

人生如逆旅,他亦是行人。五月间,诗人就被贬官出京。离开帝都后,一程皆走水路,七月中旬到达真州,住了十多天。

前路漫漫,诗人乘船沿着大江西上,看到长江江面上的秋天景色,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困顿和茫然。

贬谪的路途是那样幽远孤寂,心中的失落是那样浓墨可感,幸而有水田上飞的大雁、落日中的红枫与他相伴。

家乡的莼菜和鲈鱼味道正鲜美啊,吹着带凉意的秋风,这个仕途失意的迁客骚人释然了。

莼菜鲈鱼成了欧阳修的平生慰藉,他还有一首佳作:

清词不逊江东名,怆楚归隐言难明。

思乡忽从秋风起,白蚬莼菜脍鲈羹。

临近而立之年,正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好年华,突遭远谪,欧阳修却能化悲情为旷达,赋诗说:“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04

豪放词派的代表苏轼和辛弃疾写“莼鲈之思”的妙句不得不提。

苏轼为官一生,本以为乌台案让他深陷低谷,不曾想,还没到谷底。他的后半生,被越贬越远,相继被贬到偏僻的惠州,遥远的儋州。

磨难给苏轼千锤万击,旷达如他,且以人格的光辉照耀后世。每到一地,都不忘以寻觅美食为乐。

东坡对吃颇有研究,给莼鲈也用过不少笔墨:“秋思生莼鲙,寒衣待橘州”是深浓的思念;“浮世功劳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机早,直为鲈鱼也自贤”是满心的艳羡;“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是回眸的抱憾……

辛弃疾的《水龙吟》里有一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南归数年后,辛弃疾在楚天的千里清秋里,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吟了一曲忠臣志士的悲歌。

稼轩也思念家乡,可是,他怎么能够像张翰那样率性,看见秋风起,想念家乡的鲈鱼,就毅然辞官回乡呢?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想做沙场秋点兵的壮士,只盼“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叹时光太匆匆,功名未就,老大无成,头发却先白了,人先老了。

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还未实现,莼鲈之思于他,终是求而不得的。

其实,辛弃疾的心底对天伦之乐还是有一份期许的,不然他滁州送范倅时,怎会赠别那句“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05

“莼羹鲈脍”不知叩动过多少文人的故土情怀,一些诗人因迷恋张翰的莼鲈之思,还特意去江南一品莼菜鲈鱼的真味。

岁月蹉跎、人生迟暮,走遍沧桑的诗人们,心底都葆有一份莼鲈的生命感怀。

元稹“莼菜银丝嫩,鲈鱼雪片肥”的诗句,首先直言莼鲈的诱人。

白居易在江南做官的时间比较长,他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其次忆吴宫。忆的是一地山水,更是名菜风味。

他在《偶吟》诗里写道:“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兴之所至,他都想立马到江东尝尝美食。

崔颢在维扬送友还苏州时咏叹:“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郎士元送友人归吴时劝慰说:“秋来多见长安客,解爱鲈鱼能几人。”

当初离开故土,踏上去京都的长路时,谁的心中都是怀揣着美好的愿景,希求有一番作为。然而,现实竟是那般跌宕起伏,“长安漂”们久居异乡,恋恋风尘,营营碌碌,洒脱者都是少数,真正能像张翰那样辞官归家的又有几人呢?

道出此中真意的,还是狂放不羁的李白那句“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与其陷于世俗的藩篱,不如“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莼鲈之思的高远内涵何止是思念家长舌尖上的美味,分明是奔赴一种快活适意的人生啊。

06

晚年隐居故乡吴淞江畔的范成大有诗赞美鲈鱼:“细捣枨虀卖脍鱼,西风吹上四腮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在野的杨万里也对鲈鱼竭尽溢美之词:“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秋风想见真风味,祗是春风已迥然。”

陆游也守着时令盼美味:“今年菰菜尝新晚,正与鲈鱼一并来。”然而,属于放翁的恬淡悠然,还是那句“家酿湖莼谁共醉?江云淮月又经春”。

宋诗人中,还有叶梦得的“鲈莼新有味,碧树已惊秋”,陈尧佐的“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

明人于谦是浙江杭州钱塘县人,他笔下的“莼鲈之思”也毫不逊色,“荻花枫叶愁江渚,莼菜鲈鱼忆故乡”是他解不开的相思,“敝庐只在吴江上,莼菜鲈鱼入梦香”是他散不去的情愁。

后记

一盘鲈鱼脍、一碗菰菜羹,蕴藏着中国人寻常质朴的生活期许,是人们对乡味最深切的怀恋。

鲈鱼脍、莼菜羹,从来不止是一道美食,更是缭绕心间的乡味,是阅尽浮华后,对那份质朴清净生活的纪念。

秋风起,木叶落,无论家乡在何方,每一个游子心中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莼鲈之思”。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良性脂肪瘤(皮肤良性肿瘤科普系列)

下一篇: 金蝉花的功效与作用(什么是金蝉花 金蝉花的功效及吃法)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