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压(这5种解压方式,会让你产生新的压力)
5种错误的解压方式,将会使你产生新的压力。
人们在面临较大压力的时候,通常会选择一些方式来进行解压。用何种方式来解压,对于大部分人来讲都不是学习获得的,而是根据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自然而然形成的解压方式。最近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许多人解压的方式并不合理。他们只是缓解了某一问题的压力,但是与此同时却产生了新的压力。很显然,这些解压方式是不合理的。有机构进行问卷测试,发现大部分人的解压方式都存在问题。并且发现有5种常见的解压方式,存在明显的问题。它尽管看上去有效,但是产生了新的压力。
解压的心理过程压力的形成逻辑
个体为了满足自身需求,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受到外界阻碍时,在内心产生的一种感觉(也就是压力)。压力的本质是个体的愿望受挫,解压是让个体暂时获得心理补偿。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包括成长型挫折和应对型,前者是个体在努力工作、追求想要的生活、追求喜欢的人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阻碍,其原因与个体的能力、见识、思维认知相关。后者是个体在正常的生活节奏里,因为突如其来的遭遇,打破了原本的生活节奏。这种情况下的压力,通常与创伤后的应激心理有关。
解压的心理逻辑
解压的心理逻辑是,让个体暂时获得心理补偿。无论哪种原因使个体产生受挫感,淤积在内心释放不出去就会产生压力。只有让个体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才能够将压力暂时转移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合理的解压方式,大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解压。正因为如此,大部分人的解压方式尽管可能会暂时得到缓解,但是伴随而来的是新的压力。错误的解压方式不仅不会释放压力,反而会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内耗,对个体长期的成长是不利的。
5种常见错误解压方式第一种:踢猫效应
对于大部分认知层次较低的人而言,最简单的解压方式就是“踢猫”,即将矛头指向一个无法伤害自己的目标。例如老板给员工压力,员工回家给孩子压力,孩子则把压力释放在墙角的猫身上。猫憋了一肚子火,去找狗打架。这种解压方式让个体产生一种“掌控感”,抵消了原本内心因为压力而产生的挫败感。可是这种解压方式很明显是不对的,因为你不可以把问题指向无辜的人。久而久之,因为你在其他方面产生的压力,都会转移到自己家人身上(因为只有家人是无害的)。搞得家人之间的关系格外紧张,形成诸多原生问题。
第二种:睡觉
有许多人在工作、学习、社交中遇到压力时选择睡觉,在他们的认知中总感觉睡一觉问题就会自动消失。很显然这是一种逃避问题的方式,并不会让个体产生任何有益的经验。个体没有战胜压力的经验,对自己就会越来越不自信。有些人在睡一觉后,好像产生了解决方案。这是因为人们在执着于某些问题时,思维会产生固化现象。睡一觉之后,思维打开了,产生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如果总是依靠这种方式应对压力,久而久之个体就会失去自我效能感。内在的力量也会完全丧失掉,整个人就好像七八岁的孩子一样,遇到问题就逃避。
第三种:破坏式解压
有些人在释放压力的时候,习惯用破坏东西的方式来解压。破坏东西之所以可以解压,是因为它将潜意识里的“本我”释放了出来。“本我”是个体不受规则约束的一面,也就是只要用破坏的行为,就可以取悦“本我”。很显然这种解压方式是不好的,它在培养个体潜意识里的“破坏思维”,久而久之这个人就会变得越来越“阴暗”。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总是朝向建设和创造的方向发展。而一个内心阴暗的人,总是朝向破坏的方向发展。通过破坏物品得到暂时的解压,长此以往会摧毁个体的心智。
第四种:分散注意力
有许多解压的小玩具,拿在手里分散注意力,这种方式也可以起到解压的作用。内心压力较大的人,思维会忍不住的胡思乱想,如果不停止这种胡思乱想就会让个体痛苦不堪。而这种拿在手里转动的小玩具,恰好可以分散个体的注意力。然而,如果个体依赖上这种方式,就会产生强迫性思维。也就是说个体再也离不开这个小玩具,其后果就是在工作学习的时候,永远都会有一部分精力需要分配到转动玩具上面。有些同学喜欢转动手里的笔,好像是在思考,事实上你在转动笔的时候,大脑停止了思考。
第五种:摄入高热量食物
前文曾经提过,解压的心理逻辑就是心理补偿。个体的高级需求得不到满足,形成的内在压力可以通过低级需求得到补偿。例如:个体需要朋友的理解和认同,这个属于个体的高级需求。但是如果个体得不到朋友的理解和认同,就会通过低级需求来获得补偿。比归属感更低的需求是食物,通过摄入大量的食物,可以让个体暂时得到心理补偿。通过这种方式解压,会让个体的身材严重变形,从而产生新的压力。
总而言之,如果你在使用上面五种方式解压,那么你通常都会伴随着新的压力。要尽早放弃这些不合理的方式,寻找更加健康的方式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