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全程实录(档案海湾战争纪录片)
1990年8月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科威特,不到十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就占了科威特,把科威特变成了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萨达姆出兵科威特其实是蓄谋已久的。萨达姆所属的“阿拉伯复兴党”的宗旨是团结阿拉伯地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复兴整个阿拉伯民族。说得直白些就是整合阿拉伯地区,直至统一阿拉伯地区,重现历史上阿拉伯帝国的荣光。
从萨达姆的早年生平看来也是一个绝对的强势铁腕人物,否则他也不可能从一名普通农家子弟一步步奋斗成为伊拉克总统。一直以来萨达姆就有一个梦想:把所有的讲阿拉伯语的国家都统一起来,重建一个阿拉伯帝国。而萨达姆为实现这一梦想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使伊拉克成为一个强国;第二步在阿拉伯世界树立自己的绝对威望;第三步统一阿拉伯世界。
萨达姆首先通过石油出口使伊拉克成为了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并用石油收入增强军事实力。随着伊拉克的军事实力的迅速提升使萨达姆开始以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自居。在萨达姆看来是时候迈出第二步了:他首先选择对伊朗下手。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新政府成立之初国内政局不稳,在国际上又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孤立。
长期以来伊朗与伊拉克之间在领土、民族、宗教等各方面均存在矛盾,所以在萨达姆看来这正是和伊朗人来一次大清算的天赐良机。然而等到两伊战争真打起来后萨达姆发现自己失算了。尽管当时的伊拉克经济上财大气粗、军事上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可国土面积更大、人口数量更多的伊朗凭借战略纵深和战争动员能力上的优势和伊拉克打起来持久战,伊朗军队甚至一度攻入伊拉克本土。
伊朗作为以波斯人为主体的什叶派国家在中东是典型的少数派:中东国家绝大多数在民族属性上以阿拉伯人为主,在教派属性上以伊斯兰教逊尼派为主。身处这种环境的伊朗在外交上其实相对比较孤立的,尤其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对外输出什叶派革命理念的行为加剧了伊朗与海湾阿拉伯国家以及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矛盾,最终伊拉克靠着海湾阿拉伯国家和西方阵营的支持才勉强战胜了伊朗。
两伊战争名义上是以伊拉克的胜利告终的,然而实际上这场战争是没胜利者可言的不折不扣的消耗战:作为名义上的战胜方的伊拉克在战前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然而在战争结束时欠下外债700多亿美元,在战争过程中伊拉克死亡18万人、伤25万人,直接损失3500亿美元,更为严峻的是战争使伊拉克的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了20至30年。然而两伊战争中阿拉伯各国对伊拉克的援助并不是无偿的。
这些援助更多是以贷款模式提供的,这意味着萨达姆必须偿还高额的贷款。打了一场损失巨大却几乎一无所获的战争已令萨达姆在伊拉克国内的威信开始出现动摇的迹象,这时要他还钱且不说还不起,就算还得起也必将动摇萨达姆在伊拉克国内的地位。于是萨达姆提出:伊拉克与伊朗打了八年战争是替全体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作战,是替全体逊尼派与什叶派作战。
既然伊拉克人是拿性命去战斗,所以希望其他阿拉伯国家把债务免了。然而萨达姆关于免除债务的提议遭到作为最大债主的科威特的拒绝,而萨达姆如果按科威特的要求偿还债务需要偿还的贷款数目高达140亿美元(这还不算利息)。被科威特逼到墙角的萨达姆就是从这时开始大造舆论强调科威特和伊拉克的特殊关系。在当时伊拉克的宣传中科威特被描写为伊拉克自古以来的一部分,只是后来被英帝国主义者分割。
伊拉克的海岸线极短且多为沼泽地带,所以不适合建港口。这严重制约着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虽然伊拉克也是中东石油大国,但相比科威特无论是产量还是在出口上都受到严重制约,吞并科威特正好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出海口。以战争的形式吞并科威特不仅可以使伊拉克连本带利赖掉巨额债务,还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出海口。这样的诱惑毫无疑问是巨大的。
这时科威特耍的一次小聪明使萨达姆找到了对科威特下手的借口:伊拉克和科威特一直存在领土、水源以及石油资源方面的争议,尤其是关于两国边境上的油田归属问题一直都是两国关系的定时炸弹。而科威特为控制国际原油市场联合沙特、阿联酋等国降低了石油价格,这一措施对这些没有战争影响的国家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伊拉克可就要命了: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降低,为此伊拉克的损失在150亿美元以上。
本就还没完全从两伊战争中恢复元气的伊拉克对科威特恨得咬牙切齿。萨达姆本身就是一个有极大政治野心的人物,结果科威特还在狮子头上捉虱子无疑是大大刺激了他对科威特下手的决心。当时的科威特虽因为石油而致富,但国家实在太小——天然缺乏战略纵深,既没建立起成熟的工业金融体系,也没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属于富而不强,是伊拉克眼中的软柿子。
萨达姆在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时其实根本就没把科威特当成对手,他真正所关心的是美国是否可能干涉自己与科威特的战争。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和美国是盟友关系。萨达姆认为美国不可能为了科威特这样的弹丸之地下血本进行干涉,因为他自认为自己领导下的伊拉克对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要比科威特更大。即使美国当真干涉科威特问题,那么作为中东地头蛇的伊拉克凭借地缘上的优势也足以应付。
当时的伊拉克拥有10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大约48万预备役部队,近6000辆辆坦克、3700门火炮、7500辆装甲车、700多架作战飞机以及飞毛腿导弹。此外伊拉克还有中东最完整的现代化综合防空体系——其“KARI”防空系统包括: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70余个防空指挥与报告中心。伊军战斗机、地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立体火力网,基本覆盖了所有空域。
如此庞大的家当使当时伊拉克号称是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这个所谓的“第三军事强国”的头衔也许有自夸的成分,不过当时伊拉克军队的规模和武器装备在世界上的确是排得上号的。在经过8年的两伊战争锤炼之后伊拉克军队的实战经验也相当丰富。萨达姆认为美国的确是世界头号强国,可毕竟在中东的军事力量有限,而自己完全可以凭借本土作战的地缘优势对其进行压制。
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在此之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就曾有过被越南、阿富汗这样的小国利用本土作战的地缘优势打败过的经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是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而具体在中东地区伊拉克反而凭借本土作战的优势取得了兵力优势。在战争即将爆发的1990年8月底萨达姆在会见外国领导人时曾说过:“我十分了解美国的技术优势,特别是空中优势”。
不过与此同时萨达姆坚持认为空战不能起决定作用,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得是靠地面决战,甚至是贴身肉搏刺刀见红的巷战,而在这样的形势下伊拉克方面在兵力和本土作战的优势就能得到充分释放。美国人对战争伤亡格外看重:越南战争就是因为伤亡过重导致国内反战浪潮高涨,最终迫使美国撤出了越南。在海湾战争之前萨达姆曾放出豪言:“美国社会连一万名士兵的死亡都承受不起”。
1990年9月萨达姆对军队发表讲话说:“你们知道空军不可能决定地面战争……这是经过所有常规战争和解放战争证明的规律,最后一个证明的是越南战争“。这一时期萨达姆屡屡扬言要把海湾地区变成“第二个越南”:如果美国要干涉伊拉克在科威特的军事行动,那么伊拉克军队就会让美军遭遇在越南战场一样的惨败。然而真当战争打起了之后萨达姆才发现战争早已不是他所熟悉的模式。
本来以为美军在中东没什么军事力量存在的萨达姆一直做着“强龙不压地头蛇”的美梦,然而他很快就发现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力量是呈几何级数在膨胀:美军超过300架C-141和C-5向海湾地区快速集结,在沙特达兰空军基地每7分钟降落1次,22天的运输量就超过了1949年柏林空运11个月的量。与此同时美国的运输船从全球战略基地运来物资,三艘的运量就已相当于3000架C-141的运量。
海空并用运送30天后海湾地区已集结了超过10万名美军。在接下来的4个月美军又继续昼夜不停地搬运,最终50多万名士兵、近2000辆主战坦克集结,运送物资达1200万吨!萨达姆本来以为美军在中东没什么军事力量存在,然而动员起来后的美军规模是呈几何级数在膨胀: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沙特、巴林、卡特尔、阿曼、阿联酋、土耳其和迪哥加西亚的空军基地部署了1200多架作战飞机。
此外还有3个航母战斗群游弋在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的海上阵地上。到战争真正打响时美国已在中东地区聚集起有34个国家参加的多达66万兵力的多国部队。尽管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动用了86万部队,可双方的兵力差距其实已不算明显,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已不再是双方的兵力而是各自的军事技术,而最终也恰恰是美国所占据的技术优势击败了在兵力上略胜一筹的伊拉克。
海湾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标志性的划时代战争——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对世界各国都起到了一次新形势战争的启迪左右。海湾战争的最大特点就是这是一次高科技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这场战争中普遍使用各种先进技术。海湾战争充分体现了海陆空天一体化、高度信息化、精准打击等现代化高科技战争的新模式新特征。在使用常规武器的前提下海湾战争成为了一场一边倒的碾压式战争。
电子战对这场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电磁优势将成为战争中的新制高点;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在空袭中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又使平民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在海湾战争中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已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这场战争中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本来人们以为美国与伊拉克那么多坦克、装甲车相互对峙,是要打现代版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伊拉克甚至还指望利用人海战术在巷战中打击美军,然而直到战争结束之时人们期待中的大规模地面战争基本上就没发生过。在展开正式的军事行动之前9架美军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便先行摧毁了两座伊军早期预警雷达站。
因此当美军第一梯队的8架F-117战机在进入伊拉克领空腹地时伊拉克方面毫不知情,从而使美军得以顺利执行对伊拉克防空体系的“斩首”行动。与此同时美军还使用电子作战飞机对伊拉克的电子设备进行强烈的干扰,从而压制伊拉克的指挥、雷达预警和情报系统。在美军的战术干扰下伊拉克军队瞬间变成了瞎子聋子。一团乱麻的伊拉克军队只剩下挨打的份。
干扰完成后美国首先出马的是一系列强大的战机、铺天盖地的导弹以及精确的制导武器:1991年1月17凌晨3点左右美军一架F-117投下第一枚炸弹,轰炸了伊军位于本国南部的一处截击引导中心。在这之后的时间里超过700架次的战机也各自展开对伊军防空系统节点、指挥机构等重要目标的打击。另一方面美国海军在展开对伊拉克海军全面打击的同时还发射了50余枚“战斧”导弹打击伊拉克各地的输变电设备。
紧随这第一轮空袭之后的是第二、第三波的F-117空袭。在经过一夜的空袭之后到第二天拂晓时分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已经基本崩溃。伊军残存的防空部队对着被炸成废墟的指挥机构只得各自为战。那些见到第二天日出的部队本以为能与美军正面交火,可他们迎来的却是更加猛烈的空袭。伊拉克的雷达节点、发电站、指挥中心等陆续被已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摧毁,巴格达就此与外界失去联系,联军就此牢牢掌握了制空权。
美军的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在巴格达上空狂轰滥炸。F-117配备的激光制导炸弹轰炸精度极高:一颗炸弹能把一个工事炸出大洞;第二颗炸弹从洞口钻进去,消灭掉里面所有的人员和设备。更关键的是伊军根本就“看”不见它,所以只能对着黑漆漆的天空乱打一气。在意识到美军反辐射导弹攻击的威力后伊拉克雷达操作手很快减少了雷达开机次数,这使得地空导弹只能进行盲目发射。
开战后2天伊拉克的防空导弹体系已基本不再起作用。接下来美军方面出动了700架常规战机进行轰炸。出发前美军指挥官还有点紧张,毕竟伊拉克的防空火力之密集在全世界也能排得上号。当时美军指挥官估计这批飞机战损率将达到10%,也就是说至少有70架飞机可能回不来,然而美军方面在这次行动中最终只损失了一架飞机。这时美军的电子干扰设备已基本废掉了伊军雷达,所以伊军导弹雷达上全是密集的白点。
开战后单是美军加油机每天就出动多达300次,昼夜不息地给军机加油。就这样美军指挥官还嫌伊拉克空域太拥挤,以致于无法同时出动更多的飞机。与此同时波斯湾和红海的美军军舰也没闲着:发射了122枚“战斧”巡航导弹——以超过800公里的时速超低空飞行躲避雷达探测,飞行一两个小时后准确击中1000公里外的目标。伊军的米格战斗机在海空一体的综合碾压下根本没机会升空。
机场被炸没了,雷达被炸没了,伊军战斗机想要升空作战也不成啊。即使偶尔勉强有一两架伊军战机升空也难逃被蜂群一样密集的美军飞机击毁的命运。可以说这时伊拉克的天空已然任由美军翱翔。掌握制空权的美军对伊拉克进行了力度空前的“地毯式轰炸”。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综合运用空间卫星侦察、空中侦察、地面侦察等多种手段截获伊拉克的雷达、通信设施和电磁波信号并通过电脑和情报分析人员分析处理。
由于确定了伊军的指挥中心、通信和雷达系统的各种参数,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总是能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事实精准打击。美军先发制人地摧毁了伊拉克境内的大多数军用机场,伊军的许多战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摧毁。当然伊军已起飞的战机在美军的F-15和F-16面前也迅速被尽数击落。至于伊军庞大的地面部队甚至都不需要联军出动地面部队与之交战。
“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通常都是在伊军地面防空火力有效射程之外发射反坦克导弹,从而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摧毁伊军的坦克装甲车。美军的飞机、坦克、步兵战斗车乃至单兵武器都装备有红外夜视装置、激光夜视仪和红外热成像设备等夜视夜瞄器材,这使美军的武器装备在夜间可以发挥同在白天一样的作战效能,使美军能昼夜不停地连续作战,更有效地打击伊军,更快地推进战役战斗的进程。
整个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战争中多国部队综合运用反导作战、电子战、心理战、海战等诸军兵种协同作战。
相比之下伊拉克的作战理念完全是另一个时代的产物:萨达姆一直指望通过地面战挽回局势,殊不知伊军引以为豪的坦克和装甲车却被美国战斗机、轰炸机和攻击机及其携带的常规炸弹、激光制导炸弹、红外导弹等轮番炸成了废铁。美空军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摧毁了伊拉克地面部队:伊军地面部队平均每天就损失1个装甲营。与此同时伊拉克的发电站、工厂、桥梁等基础设施都被炸了个稀烂。
轰炸持续了一周又一周,强度始终有增无减。伊拉克巴士拉的发电站被反复轰炸了12次以上。战前从没被看好的空中力量如今却成了大放异彩的主角,而萨达姆对此却完全束手无策。美国仅用了38天全方位、全天候的轰炸就使伊拉克军队损失惨重。在持续38天的轰炸之后萨达姆盼望已久的地面战终于开始了,然而这已称不上是一场战争,倒更像是美军单方面对伊军的屠杀。
伊拉克地面部队本来就在之前38天的持续轰炸中损失惨重,现在他们赫然发现美军M1A1主战坦克无论火力还是射程都轻松碾压自己的T-72坦克。四处游弋的美军武装直升机随意猎杀伊军,即使在黑夜里装备了夜视装置的美军坦克和直升机也丝毫不给伊军喘息的机会。已被轰炸了38天的伊军地面部队一触即溃:萨达姆引以为傲的地面部队仅仅撑了100小时就撤出了科威特。
溃败的伊军沿着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6号公路仓皇北逃,美空军飞机和海军舰载机蜂拥而至投下火箭弹、炸弹:首先炸毁伊军首尾的车辆、切断其行路和退路,从而使中间的伊军车队无法行进,瞬间沦为刀俎之肉。美军A-10攻击机携带的集束炸弹能释放出几十甚至上百个子炸弹,子炸弹可以穿透125毫米厚的装甲,爆炸后的碎片能杀伤一个足球场面积范围内的目标。
数万伊军就这样被杀死在伊科边境的公路上。当时伊科边境的公路上每隔50米就有一堆冒烟的车辆残骸。整个海湾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始终占据着绝对优势:多国部队阵亡223人、负伤697人、被俘13人。这其中美军阵亡148人。相比之下伊拉克军队四十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八点五万至十万人,损失飞机324架、坦克3847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舰艇143艘。
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完全被摧毁。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这场战争给还伊拉克造成了造成了二千亿美元左右的直接经济损失。战争中军民两用的发电厂也成为了多国联军的攻击目标。战争结束后伊拉克的发电厂只有4%还是完好的。战后的伊拉克人一度退回了19世纪使用油灯的时代。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仅达战前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降至不足四百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