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博客(李银河经典语录)原创陌路听雨22021-05-05 08:50:47
李银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一直没有了解,网络搜索后知道她出了几本叫《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的书,好像最近又出了《两性关系》?这样的书,就应该是性学专家了吧?在中国,人们一直就忌讳谈论性,学者自然也就很少涉及此方面,而李银河好像自称30岁才开始在美国学东西(她的博客的某一篇说的)。居然很快成了中国独一无二的性学专家,真是奇才!
因为今晚看到一帖“如何看李银河夸王小波”的文章,加之今晚周末,下午睡了很多觉,闲来无聊,所以搜到李银河女士的博客粗览了一下,大概才知道:王小波是李银河的老公,刚才文章借用李的《李银河:别人小说跟王小波比太小儿科》。“中国小说家们的小说总是不脱中学生作文的痕迹,只有王小波是一个异数(忘了这是孙郁先生还是谁的评价),他跟所有的人都不一样。我觉得这个区别就是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别,是天才和工匠的区别。他生前从来不读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好像只有阿城、王朔和莫言(?)看过一点,我想这就跟大学老师从来没耐心去读中学生作文是一个意思吧。”
“我不记得这话是不是也是李银河说的:“李敖自称中文他第一,倘若他看过小波,他就不能自称第一了。”这可不是和李敖比中文第一,是比谁傻。文无第一,敢自称中文第一的多少都有点儿装疯卖傻的嫌疑,严肃的作者不好意思这样自渎。”--------作者 阿莱夫
我没有读过王小波的文章,所以不敢妄加评论,不过李某人的口气确实大了点。我相信就现在作品发表的速度,加上她那样的大忙人,一定没有精力阅读其中多数的作品,居然评价王小波到那样一览众山小的位置,似乎不妥,也许是思夫心切,也许是性格缺陷,就像她出的那些书里所讲的一样,任何人都会有性格方面的缺陷,既然是人,她也一定会有。用最常用的定语来表达那就是:偏执。今晚看她的博客,她的一篇帖子又说一个叫什么李零的文章写的是最好的,又说什么于丹之流没有入门,呵呵,自己固然也没有看好于丹只是心里想想,毕竟人家肚子里还是有些东西的,你所说的入门是什么标准?
最近一直在看李零的《丧家狗》。《论语》从小到大这是第一次精读,如果没有李零的导读,还真是读不下去。近年来,看中国人写的书,没有一本写这么好的。看到精彩处,真是拍案叫绝。他的功底深厚的幽默,那才叫真幽默。我以有这样青年时代的朋友(书中某处他引我为友)为无上的荣光。
有一次有个记者问我,你在学问上最佩服的人是谁?我脱口而出:李零。其实他并不是我们这行的,他是搞考古出身,研究中国经典和方术的,但是学问做得真是好。而且我喜欢他做学问的动机:为了好玩!那次记者问时,我只看了他翻译的《中国古代房内考》,他校出高罗佩引的古文年代差了一年,并一一纠正。这种功夫当代中国有几个人能下得了?这次看了《丧家狗》才真正看到他的风采。相比之下,于丹之流还没入门(比如她对“恕”的解读就是硬伤,看了李零才知道该怎么解“恕”)。-------摘自李银河博客
自认为有文化的女人其实是很悲哀的。认为自己鉴定好的东西,就是国人欣赏的标准。总是喜欢拿自己知道的某些东西来教育别人,总认为自己是专家,自己是唯一的专家。这样的女人或多或少的都患有偏执的毛病。其实这都与更年期无关。总认为自己是专家,给别人解惑,给别人看病,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困惑,自己潜在的病因。甚至不如那些自认为学识太少的平民女网友更懂得生活。平民生活其实可以很娴静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自认为很有名的人就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出名,所以,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标新立异,让别人记住自己。呵呵,还总是说自己不看重这些,更喜欢静下心来做学问之类的话。你说这样的人累不累?她还能平心静气地做学问吗?自以为有很多粉丝,有很多叫她老师的人,就飘然若仙,然后就听不进不同的意见了。
一个人喜欢甚至崇拜某个人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去掉“私密”二字,广发于众的时候,一定记得在你崇拜的人或物的前面加一个“你自己”,而不是因为你认为最好他就是最好的。
我知道真正做学问的人没有时间在这里扯淡谈这些无聊的事情。他们甚至不屑一顾。
记得一篇文章说李银河女士的博客拒绝评论,李银河女士的话大体是这样的:我的博客不是厕所,不允许随便大小便。呵呵,真正的大师和做学问的会认为那样的博客和文章是一堆臭狗屎,他为了不脏自己的脚,会绕过去。
今天看到关于“王忠诚院士”的采访,知道了什么是大师,什么是学者。
抽时间看看王小波的小说,看看大儿科的小说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