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炮走红(长城炮为什么火了)原创笙箫尽陌2020-11-08 17:56:06
"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弗吉尼亚·伍尔夫
不必随波逐流,不必行色匆匆,不必仰望他人,也不必活在他人的阴影之下,跟随着内心的指引,找到专属于自己道路,即使是过着平淡的日子,也可以轰轰烈烈的在擅长的领域风风火火。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做最真实的自己。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极具包容的社会,任何做自己的行为总会面临着假模假样的讽刺,在做自己的路上,张火丁因为一场爆火而在网络的世界上备受争议。
而一般的发展趋势总是这样,在一场爆红之后,抓住来之不易的机遇,赶在最容易捞金的时刻,拼尽全力的燃烧自己,创造更上一层楼的成功,但是张火丁却没有这样做,她的做法恰恰与此相反,她选择了继续冷冷清清的表演,不为局势所动。
得罪了人张火丁是中国女京剧青衣的表演演员,是国家一级演员,也是中国戏曲学院的教授,更是著名京剧程派艺术家赵荣琛的关门弟子,是程派的第三代传人……顶着如此之多的响亮头衔,张火丁却依旧是那个除了演出会化妆之外、其他时刻不施任何粉黛的普通女人。
在台下的张火丁褪去了台上的清丽妆容之后,显得更加的干净动人,每每遇到采访时,面对记者提出的拍照要求,她总是显得有些紧张,只留下一句"我不喜欢照相",语气之间也是尽显温婉的气质,总给人以"既在戏里,又在戏外"的感触。
如此清冷的性格,自然是让张火丁对晚会表演无所触动,甚至不愿意参加,因此她的数次拒绝,确实得罪了不少盛情邀请她的人们。连张火丁自己也说过:"因为我的性格,的确得罪了很多人,包括曾经培养过我的人。"
可这并不是一件能够靠着委屈自己一下就可以避免的糟糕处境,作为对京剧艺术忠诚的追随者,张火丁的执着,严格的包围了自己,任何不利于她对青衣演出的表演行为,她都会极力避免。
青衣之路这种对于艺术的执着,不是一蹴而就的坚持,能够拒绝所有合作的诱惑,必定是张火丁经历了长时间锻炼的结果,包括她的性格养成。
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中的一种,因为扮演者需要穿着青色褶子而得名,而扮演的角色就像淡雅的青色一般,大多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以贤妻良母居多,亦或者是贞洁烈女一般的人物。以唱功为主的表演方式动作幅度较小,行为举止之间尽显大家之气。
而张火丁和青衣之间的故事就是一件不欲不可求的奇妙缘分相遇……1971年1月24日,张火丁出生于吉林省白城,由于对于京剧的酷爱,她在十五岁时就弃评改京,独自去到了北京闯荡,并在1986年考入了天津戏曲学校的京剧科,专门攻读青衣的学问。
以自费生的身份进入天津戏曲学校,从内行的角度,就连她专攻武声的哥哥都觉得张火丁是在折磨自己,但是有一点,他不得不承认,张火丁身上独有的内敛、淡定的气质,甚至是很多专业演员都没有的特质,她不仅表现于台上,更展露于台下。
台上台下都能够坚定自如的守得自己的一份清净,就是张火丁和青衣最佳的缘分节点。1993年,经过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的推荐,张火丁成了程砚秋大师最得意的弟子,也成了京剧表演艺术家赵荣琛的关门弟子,得到了独一无二的真传。
带着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自身的努力刻苦,张火丁在青衣这条路上走得一天比一天坚定而又成功,1994年,在北京成功举办的首场个人演出让她在表演圈博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带着这样坚定不移的肯定,张火丁终于在2007年一炮走红,她的青衣表演之路也被推向了最高点。
所谓纯粹在爆火之后,顶着传统艺术的艺术家身份,张火丁无疑成了众多访谈节目炙手可热的被访者,可她总是不为所动,唯一可以松口的就是采访和剧本、戏剧、导演之类的访谈,其他任何关于她个人的采访她都是不愿意出面的,比如"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从小就喜欢简单的张火丁是不习惯这样的追问场合的,不爱说话的她将自己全部的热情都给了京剧,业余生活也是除了演出和练功没了别的安排。
或许"慢热"是她对京剧演出的最佳形容,一出完整的戏剧,张火丁需要慢慢地才可以进入角色,所以那些晚会类型的演唱形式是她所不能够适应的,紧张的情绪让她不能够完美诠释自己的演出内核,拒绝成了最直接的方式。
因为这样的性格,张火丁最终选择了关闭自己的工作室,选择了去教书,这无疑是京剧圈的一大损失,但是张火丁却觉得,这是对自己更加纯粹的正确做法。
因为只有这样,张火丁才可以追求数量少、质量高的标准,减少演出的数量,去追求每一场的质量。
追求质量,便是纯粹的最高追求,当质量达到了自己的标准,所有的纯粹才会显得更有价值,更令人信服,让不纯粹的人不能够再次恶言相向。
但是,特立独行的纯粹的人,尤其是具有特殊本领的人,总会给高高在上的感觉,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在坚持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才能不负最初的期待,才能不负那个心中的真实自己。
即使是容易得罪那些不纯粹的人们,也应该相信自己对梦想的单纯追求,走自己最适合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