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书店(新华书店网上购书平台)
夜幕降临,西花市大街南北两侧都亮起了璀璨的灯火,这里毗邻国瑞购物中心、新世纪百货,很是热闹。崇文门外大街上驶来车辆络绎不绝。夜色中,一家书店也悄然打开了牌匾的灯。“新华书店 花市书店 24小时书店”,这几个毛体大字亮起了柔和的光。
这是一家有着近70年历史的新华书店,于10月1日零点正式开启24小时营业模式。它也是北京市第一家实行24小时营业的新华书店。 10月10日,北京晚报记者探访了这家书店,跟着店员一起值起了夜班。
夜间改暖光 还放老电影
新华书店花市书店共有两层,营业面积约1300平方米。第一层为文学、历史、经济等各类书籍,中间位置是80余平方米的休闲区,摆放着木制的两个大长桌和一个小桌,桌旁都坐满了看书、做题的人,还有的倚在书架边埋头看书。休闲区前侧是一个名为“新华时间”的水吧,面积为30余平方米,售卖软饮和蛋糕。
书店二楼卖教辅资料和儿童读物,读者比一楼少一些,大多是孩子和家长。
晚上9:00是换夜班的时间,书店经理韩建胜站在一楼的大厅中间发出指令,店员们一下子忙碌了起来。
“幕布要下来了,您当心!”店员招呼着几位站在书架旁边的读者。休闲区的书架前缓缓降下一面大屏幕,就在同时,屋内的灯光开始变化——白光灯变得稍暗,天花板的吊顶中亮起了暖黄色的光。韩建胜环视着书店内的灯光,点点头。然后向水吧方向示意——“放电影吧!”
幕布上开始放映《建党伟业》,电影的声音不大,恰好只有坐在休闲区内的才能听清楚。书店里的读者们有的仰头看看电影,有的继续阅读书籍。
水吧也在9点换班,店员刘立荣换上工作服,接替同事,站在柜台后准备着为顾客服务。此时,书店二楼停止营业,只有一楼开放。韩建胜介绍说,“因为在夜间,楼上书籍的需求比较弱。但是有需要的话,工作人员也会带他们上去找书。”
空间加服务 巧做加减法
韩建胜告诉记者,“北京新华书店花市书店在一九五几年就开业了,最早是公私合营过来的,是一家老新华书店了。把花市书店作为首家24小时营业的新华书店,部分原因是花市书店位于商业区和居民区。我们做过调研,夜间读书、买书的需求还是有的。我们要与时俱进,服务好读者。”
改成24小时营业后,书店做了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撤掉书架。韩建胜介绍说,休闲区、水吧的地方此前都是书架,那时候巴不得有个地方都摆上书,图书管理员还得提醒读者不要坐地上。现在,撤掉书架后,腾出了一百余平方米的休闲空地。书店内侧书架间的距离也有加宽——撤掉了一排书架,放上了长椅。“要让读者踏踏实实地坐,让他们来书店不仅是为了买书,更多地是感受一种书香的氛围。在座椅四周,我们还增添了许多绿植。暖光灯也是改24小时营业后新加,因为考虑夜间开业,冷光灯太刺眼,暖光会增加一些层次感。”
电影放映的时间是从晚上9点到12点。值夜班的店员介绍,放映的电影多是一些经典的老片子,曾放过《林海雪原》、《地道战》等。这是为了让书店在夜间有个声音,不至于太冷清,能更好地陪伴读者。“不止是电影,水吧里会售卖饮料和一些简餐,也是为深夜阅读的人服务。”
韩建胜坦承,改为24小时营业之前,室内改装的时间只用了10天左右,而培训水吧制作饮品却用了两个月零22天,现在有四名店员能胜任水吧的工作。
多是邻里客 夜读人不绝
夜班是从晚9点到次日早9点。当晚值夜班的有8名店员,一人收银,一人负责水吧,剩下的6名店员在书架间来回走动,整理书籍,不时帮助上前询问的顾客。
夜班的前2个小时,休闲区十余个位置上都坐满了人。有人在学习,有人在工作,有人只是来发发呆……
李磊从晚上9点开始,一直在背单词,他住的地方离花市书店不到一公里。因为要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自10月2日起,他每天晚上都要来学习,大概到11点回家睡觉。跟他一样,来这里做题的两名年轻女孩也到11点左右离开。
UI设计师张鹏10点半跑进书店,点了一杯咖啡,匆忙打开电脑,开始飞速画图。“我刚到北京不久,是第一次来这家书店。因为租住的地方工作不方便,出来找地儿,步行不到十分钟就看见了这家书店”。他待到了次日凌晨3点。
从晚8点起,戴老花镜的韩大爷端坐着,看了两小时的《庄子南华》。“晚上来书店静一静很舒服,吃完晚饭,8点过来,10点左右回家。”
王先生的头上粘了几根稻草,正仰头看着电影。他从晚上9点半一直待到了第二天早晨6点,说自己就住在幸福大街,是一家小超市的老板,刚跟媳妇吵完架,所以出来静静。离张先生不远的地方,一名衣服上沾满尘土的读者蹲在书架前,歪着头翻着黄皮的《北京公交》。
不时有孕妇、老人进书店休息,有的顺便买了几本书带走。与休闲区不同,在书店靠里的位置,长椅上都是专心阅读的人,还有小朋友自带了儿童座椅。
晚上11点起,书店里的顾客渐渐减少。至零点,休闲区里只剩下了两三个人。而零点至凌晨2点,又陆续进来了买书、看书、休息的人。
薛先生是一名广告从业者,他穿着运动装,在次日凌晨1点左右进入书店。他一直在专心地挑书,半小时后共选出了六本书。“我习惯晚睡,又喜欢夜跑,所以会这么晚进来。平时工作太忙,周末应酬又特别多,只有这个时间比较合适。”
陈先生背着一个行李包,在凌晨2点进入书店,他在桌上散开一堆吃的,还偷偷开了一瓶二锅头。“我是来北京出差的,国营书店就应该这么做,给老百姓提供休息的地方,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次日凌晨2点到5点,书店里一直保持有十名左右顾客。5点后,陆续进来一些早起上班的人,他们在店内待的时间不长,挑几本书就走。渐渐的天亮起来,有家长牵着孩子进来,请工作人员带着他们去二楼找书。
“应以空间位置定位经营”
韩建胜介绍,新华书店花市书店改为24小时营业以来,夜班的客流量都在一百至两百人之间。十一长假期间,客流量较大,平均每晚有两百人上下。“总的来说,夜间的客流量和销售量不能跟白天比,我们开24小时书店最关键的是社会效应,经济效益不是首位考虑。我们新华人要配合北京市‘书香北京’的要求,为市民提供一个高品位、高档次的阅读环境。支持我们这个城市的文化地标的工作。”
市民薛先生表示,“书店的桌椅、环境布置还可以弄得更舒适和紧凑一些,这样会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这家书店很便利,但就是有两个问题,一是座位旁没有充电的地方,二是没有Wi-Fi。”
“24小时新华书店才刚刚开始运营,正在慢慢改进,有信心以后会越来越好。”韩建胜告诉记者。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风表示,“很多学术性书店24小时营业,跟它的购买群体是有关系的。但是新华书店是属于非专业性书店,阅读群体也不是固定的,要做24小时书店,相对来说,定位会更困难一点。从专业上来说,新华书店每个专业类的书都不是很多,它是什么门类都有,很少有人会为了某一本书专门跑到新华书店来。所以它的读者群是以位置为中心,而不是像专业书店那样,去吸引某个阶层的读者。24小时新华书店应该以空间位置来定位它的经营,变成一个周边居民可以来交流、休息、翻翻书甚至喝一点东西的地方。他们现在的一些尝试,我认为是很正确的,比如说放映电影,因为电影可以吸引周边居民。24小时新华书店应该成为跟周边的潜在的读者交流的一个立体化的地点,变成社区的一个交流中心,它的主要定位要准,我认为才创造出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