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氏太极拳基础入门】,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是什么,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必看!初学陈式太极拳注意事项及缠丝劲习练诀窍2、陈氏太极拳基础入门: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是什么1、必看!初学陈式太极拳注意事项及缠丝劲习练诀窍
陈式太极拳的注意事项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初学陈式太极拳的人一定要对其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练习起来才能做到更好的掌握,才有利于健康。而且陈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是非常神奇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练习陈式太极拳。尤其是陈式太极拳中的缠丝劲练习,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初学陈式太极拳的注意事项及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养生作用。
初学陈式太极拳注意事项
1. 初学者练习陈式太极拳头要正,不可以歪脖,不要仰脸,当然也是不可以勾头的,目光要平视下颌微向里收。
2. 注意含胸,这有助于背部的脊柱放长。臀部下敛(但不是指重心下坠),不可突出臀部,有助于尾闾中正。于是,相应于头部,就有了上下对拔之意。
3. 四肢自然舒展放长,注意不可完全伸直,应该让关节保持适当弯曲。手臂做上举动作时,千万不要忽视沉肩坠肘。
4. 手掌掌心微凹,手指不可曲拢,当然也是不能完全伸直的,然后五指不需要并的太紧,最好也不要分叉开来。
5. 运动时肩,肘,腕要节节贯穿,才能够收放自如。腰部为全身主宰,犹如机械装置中的主传动轮轴。两足则是人身体的根基,就象一棵大树的树根,树根如果不牢,遇到大风就容易被吹倒。
6. 应当时时留心的一件事:沉胯开裆。实际上,沉胯则自然开裆。做到开裆,劲就可以沉下去。
7. 从身法整体角度看,务必要做到三合,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上下照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周身运动时成为一个整体,要知道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是周身的协调运动,应当避免做动作时顾此失彼。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注意事项
一、贵用意,尚行气,戒用力
陈式太极拳重内不重外,重意不重形,重气不重力。练习和运用缠丝劲,首先要培植和运用内气。
要用意念引导内气在肢体中作螺旋形循环运转。有少许的意念就行,不要强缠硬扭。
如果过分注意外形的缠扭,则易导致气血滞涩,使肌肉、关节甚至内脏受损,应像陈鑫说的“轻轻运行,徐徐停止。意念运以微细,毋使波澜忽兴”。
由此可见,练习缠丝劲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切忌伤到自己。
二、腰为枢纽,手足相随
缠丝劲以腰脊命门穴为枢纽,上通手指,下通足趾。行功时,身体同侧手足的缠法一般相同:右手如是顺缠,右足一般也是顺缠:右手如是逆缠,右足一般也是逆缠。左侧手足也如此。
比如“白鹤亮翅”式,右侧手足都是由收劲顺缠转为出劲逆缠,左侧手足都是由收劲逆缠转为出劲顺缠。
陈鑫曾说: “腰是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又说, “上面手如何运,下面足如何运”,“中间有腰随手足运,上下一气贯通”。
三、顺逆出入,循环无间
太极拳行功,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手足运动,要画圈旋转,不走直线,不走回头路。
缠丝劲从顺到逆。从逆到顺,从收到出,从出到收,循环无间。下圈如是顺缠,上圈则是逆缠:下圈如是收劲,上圈则出劲。反过来也是如此。并且从始至终,缠丝劲一刻也不能丢失。
陈鑫诗云:“阴阳无始又无终,来往屈伸寓化工,此中消息真参透,圆转随意运鸿蒙。”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养生作用
陈式太极拳以“缠丝劲”为主要表现特征,而且陈式太极拳对于劲力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要保证节节贯穿、周身一致。
可以说,“缠丝劲”也是使陈式太极拳具有良好健身价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演练陈式太极拳的劲力方法要正确,只有演练的劲力方法正确,才能真正体现陈式太极拳的拳种特点,也只有演练的劲力方法正确,才能真正达到防病、治病、健身的目的。
“缠丝劲”是一种螺旋式的劲力方法,生活中常常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缠劲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有着非常好的养生保健的作用。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水管里的水会加大对水管壁内侧的压强,并加快向远端流动。
其实我们在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时候,“缠丝劲”所产生的效果和上述例子是一样的,只是速度不会那么快,效果不会那么直观而已。
在陈式太极拳中,弧线的肢体运动和螺旋式的“缠丝劲”相结合,使劲力节节贯穿于周身各部,不仅可以使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而且可以加大对血管内壁的压强,从而增加血管弹性,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血液供养以及加快微循环代谢,所以练习“缠丝劲”可以达到健身的效果。
生活中常练陈式太极拳的人往往都会感觉到这种现象,就是在练拳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甚至有大汗淋漓的现象但是不会气喘嘘嘘。
这就是血液循环供养加快、微循环代谢加快并通过汗液把代谢物排除体外的结果,这也是陈式太极拳防病、治病、健身的一个具体体现。
总结:从以上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陈式太极拳有很多的养生功效,常练陈式太极拳防病、治病、健身,促进血液循环供养加快、微循环代谢加快并通过汗液把代谢物排除体外,对身体有很大的保健功效,还有就是我们在练成陈式太极拳要注意的一些事项避免动作或是练成不当造成对身体的伤害,练习缠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切忌伤到自己。
2、陈氏太极拳基础入门: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一、学架子(了解规律,熟练套路)
学架子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先掌握简单的基本动作。这里的基本动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缠丝动作和熟练后配合步法的协调练习,通过这些基本动作的练习来初步了解陈式太极拳对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确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完了套路。这时就要反复得多练使套路熟练并加强记忆。然后要求动作做到放松、柔和,自然大方,去掉自身的僵劲,最后达到自己能较熟练、自然地将拳架演练下来,这就完成了第一阶段。
二、正架子(掌握要求,体现特点)
第一个阶段一招一式将动作学完,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动作熟练后,就可以进入正架子阶段。正架子阶段容易出现的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弯腰蹶臀等。
如何解决这些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呢?这就要从放松入手。放松的目的在于去掉僵劲,使动作协调。然后再增强腿部的支撑力。
腿部的支撑力不够导会致很多毛病,如挑肩架肘,弯腰蹶臀,气血上浮等,也是造成上身僵硬,不能放松的主要原因。
另外,要搞清楚每个动作的重心虚实,手势变化,方向角度,上下配合等。
随着腿部支撑力的增长,结合各个部位的自然放松,动作姿势的基本正确,使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大,前面的毛病就会自然消除。
三、捏架子(调整姿势,准确到位)
捏架子即将整套拳的每一个定势按照陈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拿捏到位,使身体每一个部位都符合要求,并且能按要求将动作做的准确无误。如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松肩沉肘、曲膝松跨等要求,都要对照到位,恰当适中。
四、顺架子(顺随自然,突出风格)
顺架子是将整套拳架在捏架子每招每式标准定位的基础上,把每个定势按照“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要求贯穿起来。
这个时期的演练风格要求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符合“上下相随,周身一家,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之拳理,达到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精神气力功饱满合聚的境界。
五、拆架子(用法明确,变化自如)
通过以上学、正、理、顺四个阶段拳架上的练习,整套拳已达到一定水平,即练起拳来能够做到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全体皆静,意念一到,身、手、步皆到。内气贯注,力达梢节,每招每式掌握的恰到好处。
这个时期在对每个动作的用法有所了解后,就要开始进行对抗性的训练,先进行太极推手的训练,在推手中,相互喂劲,相互拆招,使自己能真正掌握在拆拳时所学的东西。
六、定架子(拳架定位,久练自成)
通过以上一步步地训练,已较系统、规范得掌握了太极拳架,最后进入将拳架定型的`定架子阶段。
这个时期是将各个阶段训练所掌握的东西进行规范,每个姿势的标准动作在脑海中形成概念,使整个拳架在演练中能够按照陈式太极拳的要求,不加思索地完成。
将意念、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基本上掌握了陈式太极拳内外要求和运动规律将拳架基本定型。
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一、学架子(了解规律,熟练套路)
学架子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先掌握简单的基本动作。这里的基本动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缠丝动作和熟练后配合步法的协调练习,通过这些基本动作的练习来初步了解陈式太极拳对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确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完了套路。这时就要反复得多练使套路熟练并加强记忆。然后要求动作做到放松、柔和,自然大方,去掉自身的僵劲,最后达到自己能较熟练、自然地将拳架演练下来,这就完成了第一阶段。
二、正架子(掌握要求,体现特点)
第一个阶段一招一式将动作学完,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动作熟练后,就可以进入正架子阶段。正架子阶段容易出现的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弯腰蹶臀等。
如何解决这些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呢?这就要从放松入手。放松的目的在于去掉僵劲,使动作协调。然后再增强腿部的支撑力。
腿部的支撑力不够导会致很多毛病,如挑肩架肘,弯腰蹶臀,气血上浮等,也是造成上身僵硬,不能放松的主要原因。
另外,要搞清楚每个动作的重心虚实,手势变化,方向角度,上下配合等。
随着腿部支撑力的增长,结合各个部位的自然放松,动作姿势的基本正确,使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大,前面的毛病就会自然消除。
三、捏架子(调整姿势,准确到位)
捏架子即将整套拳的每一个定势按照陈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拿捏到位,使身体每一个部位都符合要求,并且能按要求将动作做的准确无误。如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松肩沉肘、曲膝松跨等要求,都要对照到位,恰当适中。
四、顺架子(顺随自然,突出风格)
顺架子是将整套拳架在捏架子每招每式标准定位的基础上,把每个定势按照“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要求贯穿起来。
这个时期的演练风格要求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符合“上下相随,周身一家,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之拳理,达到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精神气力功饱满合聚的境界。
五、拆架子(用法明确,变化自如)
通过以上学、正、理、顺四个阶段拳架上的练习,整套拳已达到一定水平,即练起拳来能够做到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全体皆静,意念一到,身、手、步皆到。内气贯注,力达梢节,每招每式掌握的恰到好处。
这个时期在对每个动作的用法有所了解后,就要开始进行对抗性的训练,先进行太极推手的训练,在推手中,相互喂劲,相互拆招,使自己能真正掌握在拆拳时所学的东西。
六、定架子(拳架定位,久练自成)
通过以上一步步地训练,已较系统、规范得掌握了太极拳架,最后进入将拳架定型的`定架子阶段。
这个时期是将各个阶段训练所掌握的东西进行规范,每个姿势的标准动作在脑海中形成概念,使整个拳架在演练中能够按照陈式太极拳的要求,不加思索地完成。
将意念、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基本上掌握了陈式太极拳内外要求和运动规律将拳架基本定型。
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要放松的心态去学习。不要急。也不要勉强自己“标准”, 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保持自己身体的轻松灵活,周身 一体。
开始的时候学会,立身中正,虚领顶劲。然后开始慢慢练。练上1年多,身体的控制能力强了,体验多了,就能够理解其它的基本拳理。比如周身 一体,腰的应用,还有身体合劲,还有阴阳。理解阴阳可能还要练1年才能知道一些。
不过,所有这些练习的前提是找到一个明师。一个明白的老师。自己明白,也能让学生明白的好老师。如果找不到,不要自学。 这个很关键。不要自学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要从传统套路入手。建议你先学北京陈式太极拳1路,再学北京陈式太极拳2路。 用2年时间,让自己身体熟悉太极的劲。3年时间让身体有太极的一些本能。
慢慢你就会体会到,那种轻灵,绵转,螺旋缠绕,轻活弹抖,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感觉。
太极拳是一个学习型的拳,研究型的拳。拳理与体会,练习都可以做一辈子。所谓10年不出门。
化僵,可能开始根本不会理解什么是僵,更不要说化僵。我差不多2年才理解,什么是僵,然后开始化。 一开始自己不懂就不要勉强自己去懂。时间长了,练到了,理解到了,就明白。
寻找自己的运动本能是一直都贯穿的。不要人云亦云。要找自己的运动习惯,优化运动的习惯。找本能。
至于四两拨千斤。这种东西,如果没有武术基础,练几年也做不到。甚至连感觉都没有。通常练4-5年才会有感觉 。 这是一个训练过程。 根本不是具体的技法,不是学来的。是自己悟来的。
本文关键词:陈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是什么,陈式太极拳怎么练,学陈式太极拳先学什么,陈式太极拳要领讲解,陈式太极拳初学教程。这就是关于《陈氏太极拳基础入门,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初学陈式太极拳注意事项及缠丝劲习练诀窍)》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