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关于【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云南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2、傣族民族特色

1、云南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云南是山的世界,河流的故乡。古人曾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的红土高原上,生活着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特有少数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众多不同的民族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当您翻越重重叠叠的大山和蜿蜒流淌的河流,踏上云南这片红土地时,总有看不完的景,听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谜……

云南,秘境之旅一定会给您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傣|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刘世阳】

泼水节 孔雀舞 傣家竹楼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一般分为水傣、旱傣、花腰傣等几个支系。傣族有本民族的历法、语言、文字。大部分信仰小乘佛教。傣族大多傍水而居,爱水、敬仰水,泼水节是他们最盛大的节日。

人口:约130万

分布: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普洱市

语言:傣族语

文化:佛教文化、贝叶文化、水文化

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原始宗教

布|朗|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茶 漆齿 蜂桶鼓舞 佛寺文化

布朗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也是云南人口较少的特有少数民族,境内有9万余人,其中约3万人较集中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布朗山。布朗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文字,一般使用傣文和汉文。他们以茶为业,茶文化源远流长。信仰则多信奉小乘佛教,且村村都有佛寺。新年节、山康节是布朗族较为盛大的节日。

人口:9余万

分布: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

语言:布朗语

文化:茶文化、佛教文化、蜜蜂文化

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原始宗教

布|依|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依河 五色花饭 大水车

清澈的多依河,古老的水车和淳朴的布依族人构成一片梦里水乡。布依族是西南人口较多的民族,云南的布依族主要聚居在曲靖市的罗平、富源和师宗。他们喜择水而居,自成村寨。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是他们的主要节日,尤其以三月三最为盛大。香甜的五色花饭、轮转的大水车以及精致的刺绣,都已成为他们鲜明的民族标志。

人口:约5万

分布:曲靖市的罗平、富源及师宗,文山州的广南、丘北、砚山、富宁和红河州的蒙自、泸西等县

语言:布依语、汉语

文化:竹文化、水文化

宗教信仰:多神崇拜、天主教

阿|昌|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户撒刀 水稻之王

经过迁徙入滇并最终扎根在云南的独有民族——阿昌族,历史古老而深沉。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素有“水稻之王”的美誉。户撒刀是这个民族最著名的产物,其做工精致无比。小乘佛教是阿昌族的普遍信仰,传统节庆如窝罗节、会街节等场面盛大,热闹非凡。

人口:约4万

分布: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梁河县九保乡、囊宋乡等地

语言:阿昌语、傣语、汉语

文化:制刀文化、农业文化

宗教信仰:小乘佛教

德|昂|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种茶

生活在幽竹林里的德昂族,作为云南独有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德昂族以农业生产为主,善于种茶,素有“古老茶农”的美称。小乘佛教是德昂族的普遍信仰,节日多与佛教有关。另外,在服饰、歌舞、工艺方面,也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人口:近2万

分布:德宏州芒市及瑞丽、保山、梁河等地

语言:德昂语

文化:茶文化、佛教文化

宗教信仰:小乘佛教

藏|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藏传佛教 酥油茶 香格里拉

藏族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少数民族。他们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转经、念佛、敬佛是藏族人生活的主旋律。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在饮食方面以青稞、酥油茶为主食。唐卡、藏刀是藏族手工艺品中最璀璨的一笔。

人口:约13万

分布:迪庆州

语言:藏语

文化:佛教文化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独|龙|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文面女 独龙江 独龙毯

独龙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还保存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特征。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过去多靠刻木结绳记事、传递信息。历史上独龙族妇女有文面的习俗,文面女是独龙族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独龙毯是最重要的传统民族服饰及工艺品。独龙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人口:约7000人

分布: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

语言:独龙语

建筑:木垒房、千脚落地屋

宗教信仰:原始宗教

彝|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火把节 阿诗玛 漆器

彝族居住在滇、川、黔、桂四省,云南有彝族470多万人,占彝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三以上。彝族分布范围广,历史渊源复杂,有花腰彝、撒尼人等多个支系。火,是彝族民族之魂的象征,火把节是众多节日中最为隆重的。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古老历法《太阳历》影响深远。

人口:约502万

分布:楚雄州、红河州及峨山、石林、南涧、漾濞、宁蒗等县

语言:彝语

文化:火文化

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

傈|僳|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刀山火海 刀杆节

傈僳族是云南独有的民族,主要生活在怒江州,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傈僳族各分支服装有所区别,但男子大多佩长刀、弓箭,女子着花衣长裙,戴贝壳、珊瑚装饰的圆形头饰。傈僳人将民族历史记录在婉转的歌谣中,刀杆节中表演的“上刀山、下火海”彰显了彪悍的民族性格。

人口:约70万

分布:怒江州、迪庆州维西县

语言:傈僳语

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基督教、天主教

景|颇|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目瑙纵歌、太阳儿女

景颇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被誉为“雄狮般勇猛的民族”,有景颇、载瓦、勒期、朗峨及布拉5个支系,除语言外差异不大。景颇族崇信“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尤其崇拜太阳神。被称为“万人舞会”的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最为盛大的节日与舞蹈。

人口:13万余人

分布:德宏州各县的山区、 怒江州

语言:景颇语、载瓦语

宗教信仰:原始宗教

拉|祜|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葫芦 芦笙舞 游猎文化

拉祜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也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有拉祜纳、拉祜西、苦聪人等几个支系。拉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为后创的拉丁拼音文字。拉祜族主要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和大乘佛教。他们视葫芦为孕育祖先的吉祥物而加以崇拜,葫芦节是他们最盛大的节日。

人口: 40多万

分布:临沧市、普洱市、 西双版纳州、红河州

语言:拉祜语

文化:葫芦文化、游猎文化

宗教信仰:原始宗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

回|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伊斯兰教 清真寺 开斋节

云南回族从元代起南迁至云南,他们分布零散,围绕各清真寺而居。云南回族信仰清真教,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他们最盛大的节日。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是云南回族最有名的人物。

人口:约70万

分布:散居于云南各处

语言:汉语

文化:清真文化

宗教信仰:清真教(即伊斯兰教)

满|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旗袍、满汉全席

满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从金朝到清朝,这个世代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已逐步成为我国人口众多且尤为显赫的民族之一。现在定居在云南的满族人家,是在元、明、清及二十世纪四个历史时期赴滇的。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信奉萨满教。

人口: 1万多人

分布:昆明市、德宏州、曲靖市、保山市

语言:满语、汉语

工艺:刺绣、剪纸

宗教信仰:萨满教

基|诺|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普洱茶、彩虹衣、太阳鼓舞

基诺族是中华民族中最晚确认的第56个民族,基诺是其民族自称,意为“舅舅的后代”。基诺族善种普洱茶,有自己的语言,崇拜太阳和本族的创世女神,他们称自己是大鼓里走出的民族,每逢最盛大的节日——特懋克节,都要擂起大鼓,尽情欢跳太阳鼓舞。

人口:约2.5万人

分布:西双版纳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基诺乡四邻山区

语言:基诺语

文化:太阳文化、大鼓文化

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太阳崇拜

怒|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溜索飞渡 怒江大峡谷 仙女节

怒族因世居怒江两岸的深山峡谷而得名,是大山深处的古老民族。经千百年开拓进取,怒族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在文学、歌舞、习俗上都有深深的自然烙印。他们的宗教信仰复杂,仙女节、吉佳姆节和圣诞节都是他们较为隆重的节日。其中吉佳姆节是他们过年的日子,最为盛大。

人口:约3万

分布:怒江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迪庆州的维西县

语言:怒语

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天主教、基督教、喇嘛教

蒙|古|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兴蒙乡杞麓湖 那达慕大会

云南蒙古族是由元末明初遗留在此的一部分蒙古军繁衍而来的。他们逐渐汇聚在玉溪市通海县兴蒙乡,移风易俗,实现了从草原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他们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信仰多神,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马背民族的特性。那达慕大会、鲁班节、祭祖节都是他们盛大的民族节日。

人口:约3万

分布:玉溪市通海县兴蒙乡

语言:卡卓语

文化: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结合

宗教信仰:多神信仰

白|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崇尚白色 五朵金花 三月街

白族是云南古老的民族,崇尚喜爱白色。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节日,白族人有自己的本主信仰同时也信奉佛教,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人最真诚的待客礼仪。

人口:约156万

分布:大理州

语言:白族语

文化:本主文化

宗教信仰:原始宗教、佛教

苗|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苗族银饰 苗年

云南的苗族生活在深山中,自古就以农耕为主。大分散、小聚居是云南苗族分布的一大特点。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因居住分散,有的支系相互间无法通话。苗族人能歌善舞,服饰、民间工艺丰富,享有盛名。他们多信奉原始宗教、基督教。在众多节日中,则以祭祖迎新的苗年最为隆重。

人口:约120万

分布:文山州、楚雄州、昭通、曲靖、昆明以及红河州屏边县等

语言:苗语

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基督教

普|米|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口弦 吾昔节 木楞房

普米族史称“西蕃”,现自称“普米”,为白人之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普米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分南部两种方言,差别不大。他们大多信仰原始宗教,与青山为伴,居住在半山缓坡地带,且敬畏山神。吾昔节是他们的新年节,也是最盛大的节日。

人口:3万余人

分布:兰坪、维西、丽江、宁蒗、永胜等县

语言:普米语

文化:山岳文化、游牧文化、宗教文化

宗教信仰:原始宗教、藏传佛教

壮|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刘三姐 铜鼓 三月三赶花街

云南壮族主要生活在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他们将铜鼓作为民族象征,将刘三姐奉为歌祖,其服装主要以黑色为主,多数都以壮锦作为装饰。壮族人制作了50多种独有的乐器,以马骨胡和合欢萧最有特色。三月三“赶花街”是云南壮族最盛大的节日。

人口:约121万

分布:文山州

语言:汉语

文化:铜鼓文化、山歌文化

宗教信仰:巫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

水|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水书 端节 马尾绣

云南古敢水乡,是云南唯一的水族聚居地。水族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它是水族文化的传承密码。水族信仰原始宗教,世代认为万物都由神灵主宰。端节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人口:约1万

分布: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

语言:水语

文化:吞口文化

宗教信仰: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

哈|尼|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哈尼梯田 蘑菇房 十月年

哈尼族是云南的世居民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一般住在半山腰上,深藏于滇南山地的哈尼梯田,是其赖以生存的依靠。哈尼族支系多,有民族完整丰富的语言系统。他们信仰基于“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宗教活动都围绕灵魂、鬼和神展开。十月年是哈尼族最隆重的节日。

人口:约163万

分布: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玉溪市

语言:哈尼语

文化:农耕文化

建筑:蘑菇房

宗教信仰:多神崇拜

佤|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甩发舞 木鼓 摸你黑

佤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他们居住的地方山岭连绵,山清水秀,被称为“阿佤山”。稻米是佤族的主食。甩发舞是佤族的民族标签。佤族人将木鼓视为神器,村寨有木鼓房,人们会跳木鼓舞,而木鼓节是每年最隆重的节日。此外,“摸你黑”狂欢节也声名远扬。

人口:约35万

分布:临沧市沧源县、耿马县,普洱市西盟县

语言:佤语

文化:木鼓文化、司岗里文化

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小乘佛教、基督教

瑶|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盘王节、瑶族医药、瑶传道教

瑶族在中国分布甚广、支系复杂,云南有蓝靛瑶、红头瑶、沙瑶等小支,服饰缤纷多彩。瑶族崇拜自己的祖先盘瓠,盘王节是他们最盛大的节日,同时他们还信奉独有的瑶传道教,男子成年、入道均要举行度戒仪式。傍山而居的瑶族在医药方面也很有造诣。

人口:约19万

分布:文山州、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

语言:瑶语、布怒语、拉珈语等

文化:盘瓠崇拜、道教文化

宗教信仰:瑶传道教

纳|西|族

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图:黄林武】

披星戴月 纳西古乐 东巴文化 三朵神

纳西族绝大部分聚居在丽江,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既信仰本民族的东巴教和三朵神,也信仰多种其它宗教。纳西族是东巴文化的传承者,其妇女“披星戴月”的服饰极具民族特色。

人口:约30万

分布: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宁蒗县、永胜县,迪庆州维西县、香格里拉县

语言:纳西语

文化:东巴文化

宗教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

2、傣族民族特色

傣族民族特色

礼仪

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每户人家都备有几套干净被褥,供待客之用。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到傣家作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楼入座后,老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到过傣族村寨的远方客人都被傣族热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动,留下难忘的印象。

节庆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红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妇女发饰均很讲究,梳高发髻,并在发髻上插缀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饮食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建筑

族人居住竹楼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这种建筑非常适合南亚热带雨林的气候。竹楼分为两层。底层设有围墙,是储藏杂物和饲养家畜的地方。楼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每座竹楼都有一个阳台,家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清凉的微风,也可晾晒衣物。屋内是一间大起居室,铺着竹席,家人用餐、休息和接待客人,都坐在竹席上。屋子中央有个火塘,既可烹煮食物,又可取暧,起居室连着卧室,一般有三到五间,视家庭成员的多少而定。来访的客人通常不允许在卧室过夜。屋里的家具非常简单,竹制者最多,凡桌、椅、床、箱、笼、筐,都全是用竹制成。家家有简单的被和帐,偶然也见有的毛毡,铅铁等器,农具和锅刀都仅有用着的一套,少见有多余者,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都具地方色彩。建造新房是傣家人生活中的大事。建房开始之前,首先要选好地址,下基石。接着要准备好八根主柱。由于整个竹楼都是在这八根主柱上建成,选择柱子的材料就成为一件非常要紧的事。当选好的木材从树林里抬进村里时,村民都要吹号迎接,泼水祝福。八根柱子中还要分出四根“公柱子”和四根“母柱子”,分别以男人的衣服和女人的衣服覆盖在柱子上以示区别。建盖房子时,全村人都会来帮忙,这是傣家人的传统。届时,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来帮忙的村民和来祝贺的亲戚朋友。整个气氛就像过节。

禁忌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说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宗教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说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傣族民族特色

傣族的民族节日

关门节、开门节: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3个月内,是“关门”的时间,为一年中宗教活动最频繁的时期。礼佛,听佛爷讲经,7天一小赕。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灯),举行“赶摆”。关门期间,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不能外出;待“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

泼水节:

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西双版纳每年过泼水节的时候,傣族群众都要在澜沧江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赛后就将龙船拆散放进佛寺的竹楼里保管,待第二年泼水节到来之前,再把拆散的龙船拼装起来,拼装龙舟就称之为“旱黑”。

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如果情投意合,两人就相约到凤尾竹下荔枝丛中,姑娘解下腰间的秧篾饭,掀开青翠的芭蕉叶,只见喷香的糯米饭用鲜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黄一半鲜红,以芭蕉叶相隔一层又一层盛满猪脊肉、油炸干黄鳝、腌鸭蛋等美食。两人一起吃着,说着情话。吃完秧蔑饭,提亲成婚的大事也就定下了。

婚礼:

德宏和内地傣族地区的家庭婚姻具有更为鲜明的封建色彩,婚姻完全建立在买卖和包办的基础上。一般彩礼合三百元,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要负担“开门钱”、“关门钱”、“拜堂钱”、“佛爷费”、“认亲费”、“媒人费”等,达十几种。这实质上成了妇女的身价。不少家庭贫困的青年男子,由于无法负担这一笔费用,便采取了偷亲、捡婚的形式,即男女双方感情成熟后,确定“抢婚”日期。男青年倍其伙伴,身带砍刀、铜钱,到预定地点埋伏,待姑娘走来,“抢”着就跑。姑娘假意呼喊通知家人,男方将铜钱撤下逃去。既成事实便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邀请头人、亲友会商解决,聘礼定后,才正式过门成亲。

此外,在这些地区,入赘的现象也较普遍,但在性质上和西双版纳已完全不同,它不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而是封建婚姻的产物。入赘的人社会地位极低,他们的子女没有财产继承权。

傣族民族特色

礼仪

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每户人家都备有几套干净被褥,供待客之用。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到傣家作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楼入座后,老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到过傣族村寨的远方客人都被傣族热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动,留下难忘的印象。

节庆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红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妇女发饰均很讲究,梳高发髻,并在发髻上插缀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饮食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建筑

族人居住竹楼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这种建筑非常适合南亚热带雨林的气候。竹楼分为两层。底层设有围墙,是储藏杂物和饲养家畜的地方。楼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每座竹楼都有一个阳台,家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清凉的微风,也可晾晒衣物。屋内是一间大起居室,铺着竹席,家人用餐、休息和接待客人,都坐在竹席上。屋子中央有个火塘,既可烹煮食物,又可取暧,起居室连着卧室,一般有三到五间,视家庭成员的多少而定。来访的客人通常不允许在卧室过夜。屋里的家具非常简单,竹制者最多,凡桌、椅、床、箱、笼、筐,都全是用竹制成。家家有简单的被和帐,偶然也见有的毛毡,铅铁等器,农具和锅刀都仅有用着的一套,少见有多余者,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都具地方色彩。建造新房是傣家人生活中的大事。建房开始之前,首先要选好地址,下基石。接着要准备好八根主柱。由于整个竹楼都是在这八根主柱上建成,选择柱子的材料就成为一件非常要紧的事。当选好的木材从树林里抬进村里时,村民都要吹号迎接,泼水祝福。八根柱子中还要分出四根“公柱子”和四根“母柱子”,分别以男人的衣服和女人的衣服覆盖在柱子上以示区别。建盖房子时,全村人都会来帮忙,这是傣家人的传统。届时,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来帮忙的村民和来祝贺的亲戚朋友。整个气氛就像过节。

禁忌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说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宗教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说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本文关键词:傣族民族特色有哪些,傣族民族特色美食英文,傣族民族特色美食,傣族民族特色文化图片,傣族民族特色餐。这就是关于《傣族民族特色,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简笔画(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教师实习,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语(伴你向阳成长——带队实习中的小故事)

下一篇: 大寒节气饮食养生,大寒节气的饮食(适合大寒养生的3道食谱)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