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关于【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行业寒冬入春难?2、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

1、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行业寒冬入春难?

近日游戏行业再度曝出游戏版号审批申请暂停受理的消息,这是继2018年3月之后又一次游戏版号审批申请暂停受理。游戏行业的版号审批问题再度引发较大波澜,有版号的尚且求生不易,暂时无法通过审批的中小型游戏公司的确需要重新评估自身风险。如果说,严格的监管政策是在倒逼游戏厂商向精品化方向提升产品质量,那么,在2018年经历了“去泡沫阶段”的游戏行业,仍将面临一段时期的“行业阵痛期”。

作者 | 慕玮华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李姝婧

近日,游戏行业再度曝出游戏版号审批申请暂停受理的消息。

我们来梳理一下整个事件,2月19日,博主@老刀99 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接中宣部通知:现暂停所有游戏的申报寄送工作,后续待中宣部出版局进一步通知。”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消息一出,行业议论纷纷,不少媒体迅速向相关企业、监管机构求证。“澎湃新闻”记者致电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对。是因为涉及到后期有材料方面的调整,所以目前我们暂时不接受所有的材料。”

记者再向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版权局)求证,得到的回复是“正常受理,只是暂时不能寄北京。总局可能对申报材料的格式有调整。”

与此同时,北京某大型游戏公司人士表示并未接到报批暂停通知。这意味着,此次暂停仅为地方监管部门报送总局的层面暂停,并非“全面暂停”,游戏公司仍可继续向当地机构提交游戏版号审批申请。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2月27日,据彭博社的报道,网易针对此前相关部门暂停游戏审批的说法表示否认,并表示目前相关部门对游戏送审的方式进行修改,但这不表示新游戏送审渠道关闭。

至于产生此次暂停的深层原因,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网络游戏获得版号需过双重审核

2018年3月,广电总局暂停对国产及进口网络游戏发放版号,这一动作也被不少媒体解读为游戏行业的“寒冬”“至暗时刻”。截止12月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表示游戏版号审批恢复,由于在此期间网络游戏的备案程序仍在继续进行,排队等候版号发放的游戏已达7000多款。

经统计,版号审批恢复后已有538款国产网络游戏通过审核。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游戏审批结果公示

据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公布的国产网络游戏初审流程图,休闲移动游戏、属地化及非属地化网络游戏均需通过地方审批后,再报送总局进行审批。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国产网络游戏初审流程图

以属地化网游审批流程为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要求归属上海市的互联网出版单位(即游戏公司)将申请材料报送市新闻出版局或通过网络进行申请,材料包括出版单位请示文件、审读报告、著作权证明材料及著作权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运营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ICP证复印件等一共10份文件。

整个审批流程无审批费用,承诺办结时限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名通过后15个工作日。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国产属地化网游报批申请材料

对于国产休闲移动游戏,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承诺办结时限为材料齐全后5个工作日,申请材料要求较为简单。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国产休闲移动游戏报批申请材料

结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总局正在调整”的回复,可以了解到,网络游戏审批流程采用“二审制”,游戏厂商需要通过地方-中央双层审核才可拿到版号。

再看北京。本月14日召开的游戏出版管理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野霏指出,北京将出台《游戏内容审核流程规范》,进一步简化游戏审批流程,提高流程的透明化和规范化,将游戏内容质量和社会效益作为游戏过审的优先条件。

然而目前,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版权局)网站显示无法访问,暂无最新更新的游戏审批流程。尽管游戏企业仍可向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递交材料,但具体的审批流程将面临调整。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对此,曝出版号暂停受理的微博博主@老刀99 也表示“已经提交申报材料的继续流程,通过审批的也会继续发,只是新申请的暂停了。”

综上,除北京外,游戏审批流程在总局层面也面临调整。从整个审批流程上来讲,还没进入二审环节的游戏将暂时拿不到版号。至于何时能够拿到版号,有关机构并未下发明确的通知。

事实上,2018年3月出现版号发放暂停的直接原因与国家机构改革有关。游戏版号审批恢复后,冯士新表示,“由于申报游戏存量比较大,消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可以看到,一方面,国家新闻出版署需要继续处理去年以来积压的多款游戏,另一方面,在审批流程上,本次暂停也是为了优化游戏审批流程,在动机上对游戏产业是利好的。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游戏行业“去泡沫”,“阵痛期”仍将持续

回到游戏行业现状。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伽马数据(CNG)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里,我国游戏市场实际营收再创新高,达到2144.4亿元,较上年增长5.3%。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同样,2018年出口游戏表现良好,创收95.9亿美元,年度增长率达15.8%。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数据表明,游戏行业的发展并不消极。不过,从增长率历年变化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游戏行业发展整体呈现放缓趋势。

实际上,行业发展存在泡沫,从野蛮生长到逐渐规范,也是厂商与监管部门相互博弈的结果。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这些年,每次监管机构一有动作,来自行业内外的声音总是褒贬不一。去年12月,一则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成立的新闻遭到群嘲,部分民众、厂商视监管为敌人。这种民众、厂商、监管机构在诉求上的割裂,也是由多方原因造成的。

在游戏产业中,用户、厂商、监管部门是整个产业的关键组成,游戏用户多为青少年,这些青少年不一定具备成熟完善的价值观与自控力,能够有效抵御游戏成瘾以及不健康的游戏内容。

作为游戏内容、价值导向的把关人,监管部门决定用户可以接触到什么样的游戏。一个健康的游戏产业尤其需要厂商与监管部门协同输出正向内容,将色情、暴力、涉赌等内容隔绝于青少年的世界之外。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可以说,一直以来行业的监管动向,则是为净化游戏环境、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的。

而由于立法与监管的滞后,行业方面,伴随着互联网红利,大量资本涌入游戏行业。据统计,仅在2017年,监管部门就发放了近万个版号,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催生出大量不良游戏厂商,这些厂商背靠“赚快钱”的资本,无视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位资深游戏媒体人曾表示,与其将当前市场上的游戏称为“游戏”,不如称之为“商品”,赚钱成为不少厂商的唯一诉求,博彩、换皮游戏泛滥成灾,屡禁不止。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搜狐科技”也曾援引艾媒咨询CEO张毅的观点,揭示出这样的行业现状——大型游戏公司依靠“人海战术”储备大量版号,几百个团队做上千款产品,再通过个别爆款长期获利,导致整个行业的浮躁。

去年以来,由于拿不到版号,大量中小型游戏公司裁员倒闭,其余企业则依靠已经拿到版号的游戏硬撑。

但是,相较其他互联网产品,游戏的生命周期并不算长。因此,在无资本加持的情况下,许多厂商确实需要在短期内实现盈利,能否快速通过审批也是决定这些厂商能否活下去的因素之一。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

如今,版号审批问题在行业再度引发较大波澜,有版号的尚且求生不易,暂时无法通过审批的中小型游戏公司的确需要重新评估自身风险。如果说,监管政策是在倒逼游戏厂商向精品化方向提升产品质量,那么,在去年经历了“去泡沫阶段”的游戏行业,仍将面临一段时期的“行业阵痛期”。

结语

监管加码,资本退潮,行业逐渐回归理性。因监管机构暂停发放版号而导致部分厂商死亡的情况固然存在,但这并非唱衰游戏行业的理由。

对于民众和监管机构,好游戏是需求,对于资本和游戏厂商,拥抱监管、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未成年人与依靠好游戏赚取收益并不矛盾。此次申报材料调整、地方报送暂停将导致部分游戏企业延缓拿到版号,但不会妨碍这些企业继续研发、送审高质量的游戏产品。

当然,从研发、过审到获取回报,未来游戏厂商无疑将面临更高风险。新申请的版号何时发放未有定数,但“阵痛期”一过,行业也该恢复其应有的样子。

//主题阅读//

年度盘点 | 第一批游戏版号下发!游戏产业的春天到了?

中宣部:游戏版号审核已恢复

游戏直播版权到底归谁?这一轮头腾大战可能不太简单

//推荐阅读//

2、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

时间已经来到6月,在过去的5月,游戏公司们并未等来游戏版号的发放。6月1日,《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游戏审批结果仍停留在4月,而除了2018年及2021年两次长达8个月游戏版号暂停发放外,游戏版号每月均会发放。游戏版号审批似乎进入不定时模式。

对于游戏版号审批越来越严,易观分析文化消费行业分析师马阿鑫认为,“在游戏行业整体精品化的大趋势下,国内相关机构针对游戏产品的审核要求和标准也逐渐趋于严格,这一趋势下审核时间也自然将有所延长。”

5月无版号

“国内游戏版号发放情况还请以国家新闻出版署官方渠道下发的通知为准。”5月31日,A股游戏一哥三七互娱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4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披露2022年4月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这是时隔8个月,国产游戏版号再次核发,共有45款游戏获批。版号重启犹如一剂强心剂,4月12日,游戏股闻声而动,游族网络、冰川网络涨停,中青宝、盛天网络、巨人网络等个股均出现不同程度大涨。

不过,游戏版号并未如此前一样按月持续性发放。截至6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披露的游戏审批结果仍停留在4月。

对此,华鑫证券传媒新消费首席分析师朱珠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游戏版号的发放节奏以及游戏版号是否和之前一样连续每个月发放,主要看出版总署的进度,我们对此无法做出预判(例如产品的类型、产品的内容、产品的文化属性、产品是否需要修改,均需要时间)。

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也表示,版号趋严是必然趋势,审核标准的严判也就让版号发放不一定有时间表。

“版号只要持续审批并发放,游戏公司在国内运营就总能延续,并加大游戏研发和合乎规定的力度,且既有游戏的运营依然在持续,优质游戏的市场空间不会受影响,反而在版号趋严下,还能避免过去大量品质不一的游戏冲击市场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张书乐还表示。

提速出海

事实上,早在2018年,游戏版号就曾停发8个月,自此后游戏版号发放就呈现逐年减少之势。据GameLook数据统计,与2020年发放1405个游戏版号相比,2021年的版号总量减少了46.26%,这也是从2018年开始版号总量连续四年递减。

据记者了解,随着国内游戏行业监管趋严以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提速海外市场发展。

以三七互娱为例,2021年,其境外收入为47.77亿元,同比增长122.94%,境外收入占比也从2020年的14.88%提升至29.46%;2021年境外游戏业务毛利率为83.22%。此外,三七互娱2022年第一季度海外市场营收超14亿元,同比增长超45%,海外营业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三七互娱对外表示,2022年将加快出海步伐。

朱珠向本报记者分析,对于游戏行业来说,已经从流量红利时代进入产品驱动时代,产品的供给端中,版号不是最核心要素之一;作为内容行业分支,走向精品化也是时间成本、流量背景、新世代用户需求的大趋势。

“出海一直是内容企业的一个战略布局,不仅仅游戏,电影影视剧等内容产品均在出海;游戏的出海已经是战略布局之一,只是在版号备受关注下将其凸显了。”朱珠还表示。

“版号的发放仅为一个方面,国内针对移动游戏的各方监管和要求的确趋于严格;与此同时,国内移动游戏行业历经快速发展,已进入红海市场,竞争激烈;此外,整体游戏行业买量、宣发成本均呈现走高趋势,于国内程度更深。”

马阿鑫分析指出,基于上述背景,出海的确为众多公司主要选择的策略方向,但并不意味着国内市场的发展不重要,海外能够快速打开市场、获取用户份额的游戏玩法、商业模式多于国内有所验证,国内成熟移动游戏市场的用户反馈能够帮助游戏企业更好打磨自身产品,于海外具备更强竞争力。

大厂游戏业务裁员

与出海同时发生的,还有互联网大厂的游戏业务裁员消息。

5月中下旬,腾讯、字节跳动、B站等互联网大厂曝出裁员消息,且均涉及游戏业务,其中字节跳动的游戏发行业务线甚至被传出裁员比例高达80%。字节跳动及B站方面第一时间向本报记者回应,均表示部分业务有调整,但无大规模裁员。

朱珠分析认为,互联网大厂均在裁员是有多因素,例如在行业高速发展中扩大招聘只是组织架构臃肿,在行业发展阶段中,去肥增肌是健康长期发展的一种选择。

“游戏部门的裁员较多也是和之前扩容有关,其次是行业发展中平台高速、互联网公司均在追求提质增效、有质量的增长,进而组织优化也成为一种选择;在游戏市场大背景下,产品驱动,高研发投入,精品化、优质供给,需要时间成本,游戏的裁员与游戏产品的产出不是绝对的正比例关系。”朱珠还表示。

从今年2月开始,网易、莉莉丝、IGG等诸多游戏公司要么砍掉部分项目、相关人员调整,要么直接裁员,甚至有中小型游戏公司直接关停。

完美世界则在2021年就对游戏团队进行了精简和调优,四季度优化了几百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完美世界员工数量为6272人,其中研发人员数量为4255人,研发人员数量占比67.84%。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获得4月游戏版号的公司中也有先一步“退场”的。《进击的兔子》获得了4月的版号,出版单位为北京百度多酷科技有限公司,但目前在游戏平台Tap Tap上显示,该款游戏停止研发。

对于游戏版号的不确定发放对游戏业务影响很大?马阿鑫认为,“会有一定影响,针对游戏储备较少、单一产品开发成本及周期较长的企业影响更大。”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

近日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公示页面显示,5月份的新一批版号并没有来。

虽然自4月11日版号重启后,市场普遍认为游戏行业在未来将迎来一段稳定的发展期。但是对于数以万级的游戏人来说,心心念的那一张张“通行证”却迟迟没有到来,难免给刚开始的六月蒙上了一层阴影。

可能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对相关审批工作产生了影响,而且从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网站中可以看出,不仅是游戏审批的工作,还有刊物审批工作都停滞在4月,5月比起4月的公示数量锐减。

所以此次的审核与发放的速度减慢,关于游戏从业者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预期的。因此6月去补发5月版号的机会很是很大的,毕竟之前出现过1月版号推迟到2月下发的情况,只是此次推迟的时间会更长些。

不过,即使5月的游戏版号可以发放成功,但是对于整个游戏行业的目前表现来,前路依旧显得困难重重。

其一:游戏大厂“裁员潮”

早在去年三月,腾讯率先传出大规模裁员的信号,其涵盖的部门包括了CSIG、PCG和IEG,据坊间说法,裁员比例在10%至30%区间之内。尽管腾讯并没有对此回应,但是行业分析人士还是表示:这个比例夸大了。

上个月,网传字节跳动游戏发行业务线裁员80%。不过字节的相关负责人则回应信息不实,称部分业务确有调整,但无大规模裁员。

与此同时,继直播业务曝出裁员后,B站被指游戏、海外业务、OGV等多个部门开启新一轮裁员,游戏业务成为重灾区,同时有一份疑似裁员内部会议录音曝光,引发网络热议。

同样的,B站负责人也回应称:传闻不实,虽有部分业务调整,但是伴随人员调整,并没有大规模裁员。甚至连近几年来疯狂扩张的米哈游也相继被曝进行裁员潮。

因此,尽管这些裁员消息真假虚实无法辨清,但是从各家的爆料中显示确实存在裁员现象。只是网传的数字确实有些夸大。而企业也因为国内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之下,进行降本增效以及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业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整个游戏行业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情。

而且随着国内游戏市场匮乏,大厂也就被迫出海寻求新的增长点,那么资源的倾斜是必然结果。

另外,版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几乎每一个游戏的开发团队和发行团队就靠着那张过审版号来保命。但是根据数据统计,2021年版署全年发布的新游戏版号数为755个,减少了46.26%,版号总数连续第4年减少,总量调控政策在积极执行。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的版号发行量只会越来越少。那么对于相关游戏厂商的要求就会越来越严苛,由此带来的研发成本也就会更高,耗费的资源人力也会随之增加,那么所导致的裁员和择优上位的用人原则会更加突出。

其二:游戏“双减”政策

关于游戏“双减”政策,其主要是打击行业内版号买卖、版号套皮的现象。整治目前的游戏市场秩序以及推动游戏精品化为初衷,由此在过去几年里,版号套皮等行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游戏出海、精品化也成为游戏行业的新趋势,随之各个大厂也积极接入防沉迷系统进一步配合未保政策。

当然这项政策对于整顿行业来说是成功的,对于玩家来说也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是对于部分企业和游戏行业者来说,就没有那么好过了。其中4月发放的45个游戏版号中《浮空幻想》《旺旺牧场》《道途漫漫》《梦幻小狗》《魔眼乱斗》《小小城主》等游戏的相关公司已经频频出现经营异常情况。

虽然这些游戏恐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但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策之下小企业的生存困境。而且正如上述所说,各个游戏企业所能获得的版号数量在进一步缩减的同时,作为大厂在产品投入得过程中都要慎行而为之,那就更别提一些小企业在面对低回报、高成本的项目上几乎是难以承受。

因此,国内游戏厂商无论是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恐怕将会面临为期较长的一段疼痛期。

总的来说,5月游戏版号迟迟没有下发,一方面可能预示着政策的缩进使其游戏行业精品化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其不稳定性也加深了了游戏市场的不稳定性,尤其在疫情之下经济下行导致游戏行业的疲软之态。但是不止是游戏行业,几乎任何行业都无法避免在时代的洪流之下,寻求变革和转型才是自身唯一出路。

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

距离上一次版号审核公布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半之久,但原本一月一审的版号,在版署官网的版号公示页面并没有更新,仿佛再次按下了暂停键。

一个月前,沉寂了263天后版号重启的“普天同庆”,各个大厂老板亲自下场欢呼,国产游戏迎来一丝曙光。心动在拿到版号的第12天,自研的格斗游戏《派对之星》国服正式上线,公测首周登上TapTap热门榜亚军,至今光是TapTap的.下载量已达129万,获得7.9分的高度评价。

似乎版号恢复审批之后,游戏行业曙光已来,寒冰消融。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4月收获版号的45家公司中,20%都出现了经营异常的状况,尤其是百度的游戏部门“基本全军覆没”,虽然申报的《进击的兔子》获得了版号,可是团队却早已经走远了。

除此之外,那些并未收获版号的公司境遇也不言而喻,随着*ST艾格成今年首个退市的游戏股,已经为多家公司拉起了行业红线。

曾经收购杭州搜影、北京拇指玩两家游戏公司的*ST艾格,巅峰时期市值高达277亿元,但是因人员和版号原因,*ST艾格旗下游戏项目相继关停和转让,公司陷入停摆状态。最终在4月28日,*ST艾格被深交所正式摘牌,成为今年首个退市的游戏股。

4月19日,*ST长动收到深交所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将从4月27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公司股票将被摘牌并终止上市。

4月29日,*ST游久、*ST众应分别因“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5月5日,*ST晨鑫也因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而除了被强制退市的游戏公司之外,去年还有不在少数的主动摘牌的游戏公司:如青游股份等。

版号恢复能否给游戏行业带来新的生机还需要等过审的游戏上线用成绩证明,但旷日持久的停发给游戏行业带来的停滞却不是短期能弥补的。

3月,腾讯传出多个事业群裁员,涵盖CSIG、PCG和IEG(幅度最小或暂无动作),流传说法称此轮裁员比例高达30%、也有说法裁员10%以上。尽管腾讯并未正式回应,但有内部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比例夸大了。

一周前,字节跳动被曝出游戏发行业务线裁员 80%。尽管字节回应称 " 无大规模裁员,只是部分业务有所调整 ",此事仍然引发市场关注。

同时,继直播业务曝出裁员后,B站被指游戏、海外业务、OGV等多个部门开启新一轮裁员,游戏业务成为重灾区,同时有一份疑似裁员内部会议录音曝光,引发网络热议。

B站回应则表示,传闻不实,有部分业务调整,因此伴随人员调整,但没有大规模裁员。

6月1日,腾讯一封内部邮件显示,腾讯更新了薪酬和绩效制度,降薪成为可选项。在2022年一季度Q1电话会上,腾讯CEO马化腾曾表示,面对行业挑战,公司实施了成本控制措施,并调整了部分非核心业务,有助于在未来实现更优化的成本结构。未来公司将在各种挑战及周期变化下聚焦重点业务并坚持创新。

腾讯高管也在电话会上表示,人员越多成本越高,因此需要进行结构性的变化,聚焦于更盈利的业务。当前行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公司可能会进行人员优化,但疫情等短暂性的影响因素不会成为优化的原因。

虽然裁员数字有所夸张,但裁员是确实存在的。在腾讯Q1财报中提出的“降本增效”似乎成为了行业内的共识。

今年5月,在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后,腾讯高管在电话会议上预测未来版号的发放数量会比以前更少。这也是腾讯理解中的第一批版号中没有自家旗下游戏的原因,因为可以先让小公司回血。

五月的版号停发,似乎印证了这个预测。

本文关键词:游戏版号查询为什么3月以后就停了,游戏已停止,2018年为什么暂停发游戏版号,游戏版号又暂停审核了,游戏版号 暂停。这就是关于《游戏版号又“暂停”,大厂持续裁员(游戏版号发放再度暂停)》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202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研发人员总量10年间由325万人年提高到572万人年)

下一篇: 故宫门票收费吗,故宫门票收费标准和优惠价格(全球首座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今年发电)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