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的故事300字左右】,屈原的故事,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屈原的故事:屈原本是政治家,因变法失败被放逐,从此有了大诗人2、屈原的故事300字左右:屈原的故事1、屈原的故事:屈原本是政治家,因变法失败被放逐,从此有了大诗人
楚怀王即位后数年,屈原因为“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被提拔为左徒。这也是屈原入仕的开始。左徒是楚国的重要职官,春申君黄歇就曾担任此职。主要工作是负责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所谓“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可见,屈原不仅懂内政,而且会外交,可以说是楚怀王的肱股之臣了。
屈原的主张自然也是联齐抗秦。根据《新序·节士》,他曾作为楚国使者至齐。这无疑被秦惠文王所忌惮,他想方设法拆散楚、齐联盟,自然把亲齐派的屈原当作眼中钉。于是秦王派张仪使楚,用重金收买楚怀王的宠臣上官大夫、靳尚等人,还贿赂了楚王的宠妃郑袖,以及王子子兰、子椒等。于是这些人通通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坏话,楚王本身也并非明君,于是对屈原渐渐疏远。
当然,这些人之所以攻击屈原,绝不仅仅是收受秦国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上官大夫与屈原本身就是政敌。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楚怀王让屈原制作“宪令”,类似今天所说的“宪法”,也就是一国之内根本性、原则性的法规。据此来看,这应该是一次变法活动。但是上官大夫对屈原的起草的法令不满意,他想迫使屈原更改。这自然遭到屈原的拒绝。
前文提到,战国初年之际,七雄纷纷进行变法。但最彻底的只有秦国。究其原因,并非是商鞅本人能力超群,而是秦国从春秋开始,公族势力就相对薄弱。公族政治就会导致“尊尊亲亲”,也就是说,政治地位是根据贵族血统决定的。这样一来,不但国家政令难以统一,而且贵族篡位的几率也极高。战国变法正是要打破“尊尊亲亲”走向“尊贤尚功”,以军功来决定爵制。
楚国也是春秋以来的大国,而且没有经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事件,证明王权还是比较强大。但是,楚国的屈、昭、景三族一直强大,他们分别出自楚武王、楚昭王、楚景平王。战国楚国的令尹一职,常常由公子或者昭氏担任。吴起作为为数不多的外姓令尹,在他的靠山楚悼王去世后,就被贵族攻杀死于庙堂。楚怀王很想有一番作为,于是任用屈原开始变法。
当时,屈原以左徒同时兼任三闾大夫,掌管屈、昭、景三族子弟的教育。这样一来,本来就出身屈氏的屈原在三族中更有声望,自然能大大减少变法的阻力。但是,变法面向的是整个权贵阶层,所以反对者不仅来源于三族。子兰、子椒身为王子,上官大夫、靳尚身为宠臣,都无军功在身,所以他们对屈原变法都非常抵触。所以也甘愿接受张仪的贿赂,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
上官大夫对楚怀王说:“大王,您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都知道这事。但是每次法令一公布,屈原就自称:没有他的话,谁也做不了。”屈原如此贪天之功,这是要把楚怀王摆放在何地呢?楚怀王虽然重用屈原,但对于上官大夫等人也颇为宠信,更重要的是他不容许自己权力受到影响。加上宠妃郑袖等人天天吹枕边风,于是楚怀王对屈原就逐渐疏远,在这样的情况下,屈原被夺职放逐,名义上是出使齐国,此年大约是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
屈原放逐后,作下了千古名篇《离骚》。
在屈原之前,诗歌是没有概括全篇的标题的,比如《诗经》每篇都以前两字为标题,比如《关雎》《蒹葭》;而其他诗歌则往往以“歌”泛称,比如《徐人歌》《越人歌》。从屈原开始,才有明确的思想和主题,这代表着文人诗歌的出世。太史公称“离骚者,犹离忧也”,意思“离骚”就是放逐后的忧思。《离骚》作为一篇自叙性的政治抒情长诗,其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如同一曲交响乐。
全诗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分是从“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夫何茕独而不给予听”,叙述的多为现实中已经发生的事情。大概说自己有美好的品质和远大的抱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但是楚国政治黑暗,自己反而被群小陷害。虽然姐姐多次责备自己过于忠直,可能导致杀生之祸。但自己仍然坚守清白之志,“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下半部分是从“依前圣以节中兮”至“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叙述的多为想象中未来发生的事情。大概说自己渡过湘水,向葬在九嶷山的帝舜吐露心迹,“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坚信自己的政治正确。然后自己又来到昆仑山,但被天帝的守门人拒绝入门,“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于是又回到楚国,但巫师都让他早去。于是屈原又来到西极,但忽而又看到了楚国。
《离骚》全篇,奇幻瑰丽,似幻而真;是屈原作品乃至所有《楚辞》的代表作。故后人以“骚”来指代《楚辞》,正如以《国风》之“风”指代《诗经》,故《诗经》《楚辞》以“风骚”合称,作为古典诗词的渊薮,与《离骚》创作者屈原一样,可谓是“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了。
不过,《离骚》的创作时代也有争议。《史记》《新序》都说是楚怀王时期,但刘向在其《九叹·思古》中,却又自相矛盾地说是在被楚顷襄王放逐江南时所作。这里暂且还是从《史记》《新序》的说法。
2、屈原的故事300字左右:屈原的故事
关于屈原的故事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生平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秭归----诗人之乡
秭归是我国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位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四周城墙环绕,形似一个倾斜的葫芦,具有浓厚的古典建筑风格。故有“葫芦城”之称。又因城墙均有由石头叠砌而成,又叫“石头城”。汉代始设县,唐朝时曾设立归州,民国元年改归州县,民国三年改为秭归县,一直沿用至今。
传说秭归县名由屈原而来。屈原有个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赶回来宽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后人为表示对这位贤惠的姐姐的敬意,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演变为现在的“秭归”。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
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从唐宋以来,经数次迁址修葺,后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水位升高,于1976年修建此祠。现位于秭归城东向家坪。改名为“屈原纪念馆”。三峡工程的兴建,屈原祠将再次迁建。
在乐平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甚多,如香炉坪、照面井、读书洞、玉米三丘等。古人曾集为 “八景”并以景名联诗一首:“降龙伏虎啸天来,乡鼓岩连擂鼓台。照面井寒奸亡胆,读书洞出离骚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荡谷俟。锁水回龙含泽畔,三关八景胜蓬莱”。
秭归还是历史悠久的柑桔之乡,屈原在他的名篇《桔颂》屈原祠中,曾对桔树的形象和性格作过深刻的描写。今天,秭归已成为我国七大柑桔生产基础之一。深秋时节,满目都是柑桔林,青枝绿叶藏红果,如诗如画。
在屈原故里还有一奇值得一提。这里的耕牛不穿绳,却能听从指挥。相传屈原从楚都回家,快到家门口时,侍者挑书简的绳子断了,一老农当即把牛鼻绳解下来给他,从此以后,这里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绳了。
屈原诞生在山青水秀的乐平里。屈原是一位具有远旧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是三峡里的“第一流才子”。他忧国忧民,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留下的《离骚》、《九章》、《九歌》等光辉诗篇,声贯如今,名扬中外。
屈原,名平,楚国人,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他的主张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诋毁。楚怀王听信谗言,便疏远了屈原、后顷襄王继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秭归鸟即子规鸟。相传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灵所化,每年农历五月,此鸟叫声“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还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灵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关于屈原的故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爱国感人的历史故事:屈原投江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关于屈原的故事
今天是端午节,我和爸爸妈妈去姥爷家吃午饭。一开饭,姥姥就端上来一盆自己包的粽子。我见后很高兴,急忙伸手拿了一个大的,剥开粽子叶就咬了一大口。姥姥包的粽子里有蜜枣、花生和红枣,非常好吃。
这时,姥爷说:“先别忙着吃,谁能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呢?”我忽然想起了前几天看过一本关于端午节传说的书,于是我便脱口而出:“我知道!我知道!”。
原来,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春秋五霸”之首。因为楚国的实力最强大,有雄兵百万,战马无数,战车千乘。屈原就是楚国的一个大臣。屈原给楚王献了许多有利的政策,昏庸的楚王都没有采纳。有些大臣对楚王说:“大王,如果你听了屈原的话,楚国将毁在屈原的手里,连您都活不成了!”楚王便将屈原削职为民,逐出京城。从此以后屈原便被流放在一个小村庄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屈原也老了。在屈原晚年时,楚国被秦国灭亡了,屈原很伤心,便来到汨罗江边,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投江自杀。
人们听说屈原投江了,便跑到江边,往江水里仍许多粽子,以免江里的鱼把屈原的尸体给吃了。屈原升天以后,玉皇大帝便将屈原封为“江神”。因为屈原投江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以后人们每年这天都包粽子来纪念屈原,这就是现在的端午节了。
我边吃着粽子,边给大家讲屈原的故事。这时,妈妈又问:“那屈原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的呢?”我冥思苦想,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姐姐则若有所思的说:“我们要学习屈原宁死不屈的精神。”我忽然心头一亮,接着说:“还有坚持真理的精神。”
大家纷纷说对。姥爷又说话了:“过端午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粽子,更重要的是要把屈原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本文关键词:屈原的故事二十字,屈原的故事简短,屈原的故事简介100字,屈原的故事简短50字,屈原的故事简短200字免费。这就是关于《屈原的故事300字左右,屈原的故事(屈原的故事:屈原本是政治家)》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