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敦煌曲子戏(敦煌一日游)

敦煌曲子戏(敦煌一日游)

7月10日上午6时33分,在兰州站,D2751次动车组列车缓缓启动,开往敦煌。此时开始,兰新高铁和敦煌铁路成功牵手,闻名遐迩的文化艺术宝库敦煌从此与我们拉近了距离。

提到敦煌的文化与美景,我猜大家一定会想到月牙泉和鸣沙山的大漠绝景,莫高窟的大气恢弘,那么你知道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敦煌曲子戏吗?

敦煌曲子戏是甘肃省敦煌市的特色传统剧种,亦称“小曲戏”、“小调戏”。

关于曲子戏的起源,有观点认为:曲子戏最早源于曲子词。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保存的曲子词有590首之多,涉及曲调80多种。敦煌学术界将其统称为“敦煌曲子”或“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大多是由民间创作的,多是写在敦煌遗书卷后或背面,也有写在卷子夹缝部位的。其句法、文意具有民间爽直而富有感情的特色。集中收录了敦煌曲子词的《云谣集》原题作《云谣集杂曲子》,是晚唐时期编选的一部规模较大的词集,共分两卷,共收词30首,是敦煌词诸选本中今存唯一的书题。敦煌曲子起源于民间,萌芽于六朝,发展于中唐以后,至五代。元、明、清时,这些曲子词及曲调在藏经洞封闭了近千年。 1900年,随着藏经洞的发现,这些曲子词及曲调重见天日,受到学者的重视。但曲子词在民间却始终流传,发展,延续,现在许多曲调都可以从敦煌曲子词中录觅到踪迹。例如《五更》、《十二月》 等。再加上自汉代以来,敦煌长期成为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欧亚文化传播、交流、融合之地,为内地文化在河西走廊和敦煌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丰富了敦煌曲子戏。

敦煌曲子戏的剧目题材广泛,涉及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戏剧情节大多反映当时的民间现实生活,情节风趣幽默,加之曲调优美动听,易学、易唱、易记,使观众百听不烦。反映各个社会朝代的风貌,歌颂真、善、美,鞭鞑假、恶、丑。另外,敦煌曲子戏最常见的是在大型庙会中演唱。如农历四月初八在莫高窟演唱,五月端阳节在月牙泉演唱,浴佛节在雷音寺演唱等。

但如今的曲子戏,十分需要保护和传承。

长期以来,敦煌曲子戏都是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由爱好者传承, 面对如今敦煌曲子戏的状况,急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扶持和保护。 据相关非正式的调查显示,作为曾经一度繁荣的“文化瑰宝”敦煌曲子戏,近八成人表示不知道或不了解,而这一人群中青少年对曲子戏的了解就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在现代传播的主要形式—电视、网络和音像制品中,也难觅曲子戏踪迹。

据悉,由于曲子戏多以口口相授的方式传承,缺乏文字、音像记录资料,随着许多老艺人的辞世,第二、三代曲子戏的曲词、曲调大部分已经失传。同时,曲子戏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严峻挑战,商业 化环境和市场化冲击加剧了其消亡的趋势。 此外,曲子戏以民间业余演出为主,专业演出团体很少。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曲子戏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现已濒临失传。为保护和弘扬曲子戏,扩大影响,有关方面采取了举办曲子戏艺人培训班、邀请老艺人集中发掘、整理、传授曲子戏目和录音、录制剧目等多种措施,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希望如今交通的不断便利,能够拉住曲子戏的远去脚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曲子戏,更多曲子戏走进人们的生活,真正将传统传承下去,让我们的曲子戏重现辉煌!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公式)

下一篇: 建设局职能(建设局管理范围)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